八大山人的書法創作可以分為哪幾個時期?
八大山人的書法創作可分為五個時期:壹,傳綮期,主要學習歐陽洵;二,個山期,主要取法董其昌;三,驢期,主要學黃庭堅和《瘞鶴銘》;四,八大前期,在精研鐘繇、王羲之、顏真卿筆法後,形成獨特風貌,字體怪偉,但用筆還太方硬;五,八大後期,並行有兩種風格,壹種為八大前期畫家書法的進壹步發展,日趨圓渾,以懸肘中鋒之法運禿筆,不求形似而極其樸茂雄健,另壹種為小行楷,接近明代的王寵,藏頭護尾,氣格頗為深靜。傳綮期的作品,見於《傳綮寫生》冊的題跋。用筆方圓皆具,結體勁拔險峭,法度森嚴,顯是深得歐陽洵之法。個山期的書法,代表作為《梅花圖》冊的壹開自題,有行書五絕壹首,分行布白疏闊淡凈,墨韻筆勢圓勁蒼秀,深具香光神韻。
驢期的作品,如《行書劉伶酒德頌》卷,全書57行,每行2字至5字不等,大小錯雜,壹氣呵成。中宮收緊,四腳舒張,有英傑神俊的風神;用筆則痛快沈著。
八大前期的書法,用筆結體仍循驢期風格,但開始轉向怪偉,這壹點於《盧鴻詩》冊明顯可見。
八大後期的作品如《程頤四箴》軸、《河上花圖卷題跋》軸、《則缶東坡居士書》軸等,沿襲前期書風而更趨蒼茫、圓厚、平淡、老辣。運筆單純出於篆書的筆意而無起迄的痕跡,提按極少出現,圓渾而簡潔,雖然是行草書,卻筆筆能斷,很少用引帶,不見有痕跡,顯得格外淡泊、高古。筆墨以沈渾情韻,入禪合道,淒苦冷逸,脫盡塵俗之氣。《小楷心經》則正是“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渾無八大前期的怪偉,而直取晉唐古風,反映了他晚年心境之平和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