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滅絕的動植物.
問題描述:
希望能得到最全的已滅絕的動植物資料(特別是植物),最好能示圖片,跪拜禮謝之.
解析:
1 遼寧古果(Archaefructu5 liaoningensis Sun,
Dilcher,Zheng et Zhou)
2 中華古果(Archaefructus sinensis Sun,
Dilcher,Ji et Nixon)
以上是古果屬(Archaefructu)的。
3 中生代的種子蕨類植物— — 開通類(Caytoniales)
開通果屬(Caytonia)
開通花屬(Caytonanthus)
裸子植物有:
卡肯果屬(Karkenia Acllangelsky)
托勒茲果屬(Toretzia Stanislavsky)
烏馬托鱗片屬(Umaltolepis Krassilov)
施邁斯內果屬(Schmeissneria Kirchner et Van Konijnenburg-van Cittert)
格雷納果屬(Grenana Samylina)
壹.渡渡鳥 塔希提磯鷂
六.恐鳥
七.北海牛
八.長尾小鸚鵡
九.白鵓
十.藍羚羊
二.恐龍
三.猛瑪象
四.劍齒虎
五.新疆虎
六.披毛犀
七.袋狼
八.三葉蟲
envir.online.sh/hbqn/greenfront/mjdw
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
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在鳥類中也許是最聰明的,它們的智力水平簡直可以與黑猩猩和海豚相媲美。和所有的鸚鵡壹樣,它們身上的羽毛非常的漂亮,毛色黃綠相間,頭部為橙色,額上有壹片紅色的斑塊。體長在30厘米左右,尾羽長度差不多占了體長的壹半。由於尾巴特別長,使得它在行走時很不方便,所以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動。
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曾廣泛分布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在棲息地,壹種叫做麥仙翁的植物幾乎到處都是,它們是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的主要食物。如果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能就此感到滿足,那麽今天它們也許依然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自由自在地生活著。遺憾的是,聰明的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生性嘴讒而且又“調皮搗蛋”。它們並不滿足麥仙翁單壹的口味,總是找到農民種植的各種莊稼,在地裏又吃又鬧,把莊稼弄得壹片狼藉。在梨和蘋果剛剛掛果的時候,它們往往迫不及待地飛臨果園,在那裏大肆啄食壹只又壹只幼果。由於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的種種“不良行為”,它們被當地農民視為“壞蛋”。終於有壹天,農民們再也顧不得它們美麗和聰明了,他們用槍向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說明誰是地球的真正主宰以及漠視人類的下場。
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智力超群,食物來源豐富,而且還有壹身美麗的羽毛,卻因為“調皮搗蛋”而導致走向滅亡。這不能不說是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和人類***同的悲哀。
卡羅來納長尾小鸚鵡:1920年滅絕。
西非獅與北非獅
獅子以前廣布於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熱帶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陸,在印度椰油少量分布。但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現在只在東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但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現在只在東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並且大多生活在國家公園內,仍處在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在東非及西非卻早已不見其蹤跡了。特別是西非獅,在人類的幹預下,獅子沒能進入本世紀就已經滅絕了。
西非獅、北非獅同現在非洲獅壹樣,體重在120—250公斤,體長140—192厘米。區別於其它貓科動物的是雄獅有明顯的鬃毛,為的是相互打鬥時起保護頸部的作用。尾端的角質刺也是顯著特征。獅子的還是貓科動物的唯壹能真正發出吼叫的動物,吼聲可傳到八九公裏以外。獅子的視力極佳,在很遠以外就能發現獵物,集體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主要捕食有蹄類,如:牛羚、大羚羊、斑馬,有時也捕食大象、犀牛。吃飽後要喝大量的水,然後回到隱蔽處消磨時光。
獅子在動物界中壹直被視為百獸之王,可是人類並沒有把它們放在眼裏。早在16 世紀,歐洲人就踏上了西非和北非。來到這裏後,他們經常進行狩獵活動,並把獵殺獅子視為最隆重的狩獵活動,是勇敢和技巧的行為。獅子在這些人的貪婪與勝利的歡笑聲中壹個個被獵殺,他們不但獵殺成年的獅子,幼獅也被他們捕捉,然後帶回歐洲,賣給那些有錢人及王公貴族。隨著歐洲人的不斷獵殺、捕捉,獅子在西非、北非壹天天的減少,終於到1865年,最後壹只西非獅也倒在了槍口之下,北非獅也1922年永遠地消失了。
其實,獅子比其它任何動物更受人類的青睞。英國、蘇格蘭、挪威、丹麥等國的國王在其王冠上飾以獅子的圖像,獅子也出現在蘇黎士、盧森堡、威爾士和德國黑森省等國家和地區人們佩帶的臂章上,但願獅子不會成為永久性的標誌。
西非獅:1865年滅絕
北非獅:1922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
喀斯喀特棕狼因生活在加拿大與美國喀斯喀特山脈地區而得名。棕狼全身棕色,只有腹部呈白色,在叢林中是很好的保護色。棕狼身長 1.5米,重70公斤,是狼中較大的壹種。棕狼常常在晚上集體覓食,方圓百裏之內都可留下它們覓食的足跡,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整天整夜地跟蹤目標。它們用其靈敏的聽覺和嗅覺追蹤獵物。
在棕狼生活的區域內生活這土著人,他們壹直視狼為天敵,因為狼的食物也同樣是他們的食物。但他們古老的狩獵方式並沒有給棕狼造成太大的威脅。自17世紀歐洲人入侵北美大陸後,壹直把狼作為主要的消滅對象。因為他們認為狼是野蠻的象征,誇張狼的殘酷性,認為狼不但會吃掉牲畜,甚至會吃掉小孩子。從此,狼被視為惡魔的化身。狼在人類的不斷獵殺下迅速減少。此時的北美動物學家每想到了對狼的保護問題。可為時以晚,在北美已有幾種狼相繼滅亡。
1950年是人們在喀斯喀特地區能夠見到棕狼的最後壹年。從此之後的幾十年中,人們再也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蹤跡。
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
黑佛羅裏達狼
狼的皮毛有各種顏色,北半球的狼多為灰色,還有過白色和黑色的。佛羅裏達狼的皮毛很短,多呈紅色,所以它又被稱為紅狼。但是其中有壹種皮毛是黑色的,這就是黑佛羅裏達狼。
黑佛羅裏達狼生活在北美東南部的深山老林裏,常常在樹根、河岸等處做窩。它的體形比北半球的狼稍小,身長1.8米,高0.8米,體重約40公斤,平常它在夜間覓食,只捕食兔、海貍、老鼠等小型哺乳動物。它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每隔壹周或者10天換壹個地方覓食。它與北半球的狼不同的是很少成群結對,就像過去日本狼壹樣,公狼與母狼***同哺育小狼。
黑佛羅裏達狼生活的森林中居住著北美的土著人,在他們的神話中,狼扮演著重要角色。土著人在看見對方之前,在濃霧當中常常相互大聲地打著招呼,他們稱第壹個見到的人為蜂族。他們還用首次見到的動物給自己命名,比如:熊族、鳥族,當然還有狼族。
雖然,阿巴拉齊山脈擋住了白人移民向南推進的腳步,到了1800年,他們仍渡過了密西西比河。他們強制當地人信仰基督教,誰不信教,他們就誣蔑誰,甚至殺害誰。同時他們誇張宣揚狼專門吃小孩子。黑佛羅裏達狼於是成了野蠻的象征,人人得而誅之。到了1910年,因為人的緣故,狼失去了獵物,饑餓的狼開始襲擊家畜。
1917年,有壹只黑佛羅裏達狼被打死了,據說是壹只小狼仔。從那以後人們再也沒有看到過黑佛羅裏達狼。
黑佛羅裏達狼:1917年滅絕。
雖然科學上說,物競天則、適者生存。這些動物也沒有和人類對抗的能力,也沒有老鼠蟑螂的繁殖適應能力,有的只是美麗的皮毛、鮮美的骨肉和對環境高度的敏感性。這壹切在人類強大的征服自然欲望下,脆弱的不堪壹擊。人類的生老病死,讓同類傷心惋惜。看著這些生物由於人類私欲的原因在地球上從此消失,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麽,又該去做些什麽呢!壹.渡渡鳥 塔希提磯鷂
六.恐鳥
七.北海牛
八.長尾小鸚鵡
九.白鵓
十.藍羚羊
二.恐龍
三.猛瑪象
四.劍齒虎
五.新疆虎
六.披毛犀
七.袋狼
八.三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