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坐火車旅行電影

坐火車旅行電影

坐火車旅行電影

 坐火車旅行電影, 喜劇片和懸疑片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喜劇與懸疑、驚悚都有的電影妳看過嗎?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壹部懸疑驚悚的喜劇電影《乘火車去旅行》,歡迎閱讀分享。

坐火車旅行電影1

  燒腦懸疑片《坐火車旅行》:腦洞清奇口味濃重,真實遠比虛構瘋狂

 《坐火車旅行》為西班牙新銳導演阿裏茲·莫雷諾的首部劇情長片,本片看似黑色喜劇,卻難以用幾句話簡單歸納其屬哪種類型,因此被國外許多影評詡為「無法歸類的電影」。

 導演曾表示:「這部電影是多種風格與我喜歡的幽默之結合」,誠然,片中將許多看似無關的情節串在壹起,且完全沒有讓觀眾感受到導演試圖在各個主題之間取得平衡,這在西班牙電影中很少見。本片改編自西班牙暢銷小說《Ventajas de viajar en tren》,敘事荒誕卻又隱約帶點真實感,讓人十分驚艷導演將文字轉化為影像的功力。

 《坐火車旅行》分為三個章節,第壹部分敘述了出版社編輯海嘉在搭火車時遇到自稱精神科醫師的安荷,為了打發搭車時間,醫師安荷向海嘉說了壹個病患的故事。第二部分道出海嘉的顛簸情史,第三部分則是海嘉重新找到醫師安荷,並揭曉謎底。

 醫師安荷說的故事中包含了好幾個故事,如同俄羅斯娃娃般,每個人從別人口中聽來壹個故事,再將其轉述給下壹個人,但在轉述時因自己也參與其中,而又增加了本來不在原故事裏的敘述。

 當故事越趨復雜,聽故事的人(包括觀眾)必須層層拆解,才能得知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在醫師安荷下車買三明治、卻沒來得及趕回火車後,海嘉翻閱了安荷的筆記本,發現其中有許多光怪陸離的案例,因而想將它們集結出版。

  所有的荒誕如今已成為真實

 片中,醫師安荷述說了關於他的病患——馬丁的故事。馬丁是壹位妄想癥患者,因為他說的故事實在太過荒謬,所以沒有人願意相信他,但我們只要細細思索就會發現,這些故事可能早就在世界某個角落上演。

 馬丁是壹名垃圾車清潔員,他認為垃圾車收完垃圾後,垃圾並沒有被碾碎,而是完好地保存下來,供政府作指紋搜集。而從人們平常丟棄的垃圾中,就能知道垃圾原有人的喜好、習慣,甚至是性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已無需懷疑科技能否達成這些事,而是該思考,是否已有組織暗地裏做著這些事。

  被權威豢養的社會

 馬丁對醫師安荷說的故事裏,有壹段特別驚心。馬丁在戰地認識了經營兒童醫院的麗娜,為了維持醫院營運,麗娜不惜賣淫,最後更不得不每個月送走壹名孤兒。麗娜本以為這些孩子有了美好的新家庭,沒想到卻是被送去拍性愛影片,或是落入被性剝削、摘取器官的悲劇之中。

 然而沒有人相信馬丁的說辭,因為這些故事聽起來是那麽難以置信,人們的質疑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對世界的期待,相信世界其實沒有那麽糟糕。為了保有對人類的最後壹點信任,我們選擇忽視這些悲劇,有時候甚至以「陰謀論、謠言、作假」稱之。人們並非真的不相信這些悲劇的存在,而是當深深的無力感襲來,有些人選擇閉上了雙眼。

 馬丁因此被上級開除,馬丁的父親更選擇相信政府的指控,而不相信兒子的說辭。當政府或權威機關指控人民時,很少有人會反過來質疑他們,因為我們已習慣權威所說的「真實」。即便人們對政府、權威的信任度也時高時低,但卻依舊少有人挑戰其是否說謊,更不會有人進壹步反思與質疑體制。

 筆者觀賞本片時是「韓國N號房事件」揭露的不久,我們能在每壹個黑暗時刻望見人性光輝,卻也不得不承認,人性的欲望與黑暗,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駭人,壹切悲劇都與片中情節不謀而合。

  足夠荒謬,才更顯真實

 總的來說,《坐火車旅行》使用許多特寫鏡頭,聚焦片中人的面容,近距離感受他們的情緒,也更凸顯本片演員的演技都十分出色。盡管片中故事充斥著暴力與血腥的畫面,但通常都是特寫旁觀者的臉,看著噴濺的血跡將施暴者的`理智拉回;又或直盯著旁觀者越加恐懼的表情、及被鎖在喉頭的驚叫,再輔以棒棍落下的敲擊聲,讓許多片段只聞其聲卻更顯驚悚。

 小說和電影本來就是虛構的,為什麽要讓它們看起來像是真的壹樣?電影裏不乏壹些仿佛沖破屏幕隔閡的角色,叨念著不該由虛構的人物說出來的言語。然而當劇情超越觀眾所能想象,甚至違反大眾的普遍認知時,又會有觀眾抱怨「編劇腦洞開太大」等等,在虛構中找尋樂趣的人們,此刻卻又想從中剝離出真實。然而最悲傷的是,正因為劇情足夠荒謬,才更顯得真實。

坐火車旅行電影2

  《坐火車旅行》壹部俄羅斯套娃式懸疑電影

 《坐火車旅行》電影名字聽起來很文藝,剛開始我以為是壹部小清新片,主角通過旅行展示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什麽的,然而發現我想多了,看了壹下電影類型寫著驚悚兩個大字,我就知道電影不會那麽簡單。

 西班牙驚悚電影壹直都是腦洞大開,總是給人壹種意想不到的劇情與結局,俗話說不把觀眾腦袋燒壞了的電影不是好的西班牙導演。

 這個電影就是壹個套娃電影,故事中的人講著另壹個故事的人的故事。

 影片剛開始,壹位出版社女編輯發現自己的老公得了食糞癖,在把老公送到精神病院後,坐火車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壹位自稱精神科的醫生。

 醫生說:患有精神分裂癥的病人,傾向於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他們的性格是由壹系列疊加的故事組成的,就像洋蔥壹樣,當我們意識到的時候,我們雖然不能全天候觀察壹個人,但是通過壹系列的故事,壹個接壹個得敘述,就基本了解清楚了。

 然後醫生自來熟的說要給她分享關於精神病人的那些故事,於是兩人各自分享離奇經歷,故事尚未說完,醫生卻消失無蹤,壹則比壹則怪誕的故事開始展開。

 影片壹***有三個故事。

  第壹個故事,都市傳說。

 醫生說自己家院子裏有壹大片垃圾沒有人清理,清潔工們稱他們只收個人垃圾,這些垃圾絕對不是醫生家的,所以拒收。

 正當苦惱的時候,突然收到壹封奇怪的信件。

 寄信人講述關於她哥哥的故事:哥哥遵從父親的意願當上了空軍,駐守壹所軍隊醫院。在醫院裏認識壹位善良的女醫生。在物資短缺時期,女醫生開了壹家孤兒院,以方便照顧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於是哥哥敬佩這位女醫生,並和女醫生越來越熟悉。直到有壹天,女醫生突然對哥哥講起壹個秘密,原來為了運轉這個孤兒院的資金出賣了自己的身體。

 然而這麽做並不能維持太久,沒有辦法改變孤兒院的現狀。這時女醫生認識的壹位客人和她說,他認識很多有錢朋友,只要每個月給他們提供壹個孤兒,就會得到壹大筆錢。於是女醫生為了孤兒院的運轉昧著良心同意了。

 所謂的販賣兒童只不是是壹個噩夢的開始,女醫生和那位客人並不知道,這些兒童會被錄制很多色情光盤,身體被虐待,最後被人殺死,死亡也會錄制成血腥光盤被販賣,壹部分屍體會被賣給飼料公司,器官賣給制藥公司,剩下的屍體會賣給前衛群體,用於展覽。

 從頭到尾,都會被榨的幹幹凈凈。

 有點驚悚暗黑,都市傳說的故事,戰爭孤兒院,猥褻兒童,販賣人體 器官,垃圾袋背後的巨大陰謀,這些到底是不是虛構的故事呢,想壹想之前的“N號房間”,還真是挺嚇人的。

  第二個故事,狗奴。

 某個遛狗的早晨,女編輯的狗和報亭老板的狗相遇了,然後兩個人越來越熟悉,慢慢相愛並結婚,剛開始的生活很和諧友好。

 但是報亭男的表現越來越異常,強迫她“像狗壹樣”的行為動作,如果不同意就會離家出走。他會要求她吃飯要像狗壹樣趴在地上,脖子上的項圈不能摘下來,要用四肢爬行走路,住在狗窩裏,並且要和壹只狗發生 關系,女編輯放棄了自尊,活的越來越卑微。

 選擇讓步就是壹切痛苦的開始。

 女編輯幻想著反抗,她掄起錘子拉起鋸子把報亭男殘忍殺害,並把他的腦子取出來餵給狗吃。

 當然女編輯並沒有這麽大的膽量,她開始計劃給丈夫進行慢性投毒,然而她發現丈夫並沒有毒發身亡而是玩起了糞便,於是將丈夫送去了精神病院。

 故事有點重口味獵奇,其實這有點是關於精神控制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蝸牛男孩。

 女編輯看到了壹個關於精神病的案例很有趣:“軀體妄想癥”。

 蝸牛男孩生來就沒有脊柱,他所有的生活和性知識都是全部來自於小電影。後來醫生給他裝上矯正器,他來到巴黎旅行並遇到壹個長短腿女,殘疾女覺得他是壹個好人就照顧他,並對他有點好意,於是兩個人順理成章的做了,但是悲劇發生了,蝸牛男孩按照小電影裏的做法,殘疾女突然驚恐並嫌棄的逃離,留下不明真相的他。

 第三個故事有點離奇不明所以,壹個無脊男和長短腿女的愛情故事,愛情還沒有發生就結束了。

 三個故事反轉反轉再反轉最後形成閉環,劇本設計的很巧妙,壹環套壹環,套娃電影。不過最後故事繞老繞去,告訴妳所有故事都是假的,但是有壹些小細節卻又好像暗示著都是真的。所以妳感覺哪個故事是真的,也許就是真的,哪個故事是假的,它就是假的,心理學精神病的題材真的是有時候看不懂。

 “為什麽人們明明知道故事是假的,卻還是努力要證明它是真的?”

 我以為會像荒蕪故事那樣越來越精彩,不過影片有點高開低走,有些惡趣味,大部分的場景都是昏暗色調,略有些壓抑,但作為獵奇影片還是可以的了。

坐火車旅行電影3

  腦洞清奇的西班牙懸疑電影,坐火車旅行多重角度的洗禮

 繼2017年口碑爆棚的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後,同導演奧裏奧爾·保羅在去年3月又為銀幕獻上同樣高質量的懸疑影片《海市蜃樓》。而今天主推的這部打著“西班牙懸疑”噱頭的電影又是否能夠保住口碑,不負眾望,繼續讓人眼前壹亮呢?

 沒錯,它就是《坐火車旅行的好處》!影片剛剛擁有資源,廣大影迷及網友對其評價可謂高低不平,豆瓣評分也只打出壹個平均分。然而這部僅有103分鐘片長的影片,到底有多獵奇,多重口,下面我們就來壹探究竟。

 下文可能包含劇透,請謹慎閱讀

 作為壹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本身也被分解為三個篇章,彼此獨立又相互貫穿。第壹章伴隨著令人毛骨悚然的BGM就那樣毫無征兆地開始了。

 《坐火車旅行的好處》故事當然是從火車旅行開始,女編輯將自己的丈夫送到精神病院後,第二天上午搭乘了壹列 前往馬德裏的火車,途中遇到了壹個自稱安赫爾的精神病醫生。女編輯還滿臉問號,這位醫生就滔滔不絕講起了自己壹個患者的離奇病例。

 鏡頭開始敘述過去,這位叫馬丁的患者是名空軍軍官,被革職回家後,父親大怒,馬丁這才向家人講述自己被革職的原因。

 馬丁還在當官的時候遇到醫院壹位美女護士,由於戰亂不斷,經費不足,醫院又收留無家可歸的孤兒,早已不可能支撐下去的醫院有天突然煥然壹新,不明所以的馬丁再三逼問小護士,小護士這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護士視這所孤兒院為命,被迫無奈的她選擇用身體與上流人士做交易。有錢人為醫院提供資金,而作為代價,小護士要每月交付壹個孤兒。可想而知,這群視錢如命的牲畜們會用這些孩子做怎樣的買賣。

 由於事情太過荒唐,馬丁的妹妹決定給醫生安赫爾寫信求助,安赫爾依據信中線索來到馬丁家中,正是馬丁的妹妹接待了他,為他準備了烈酒與美食,正當馬丁妹妹試圖勾引醫生時,醫生才恍然大悟,這根本不是馬丁的妹妹,面前這位就是馬丁本人啊!

 這也正應了醫生那句“他有著極強的催眠能力”,竟然在醫生面前都能瞞天過海。

 不出所料,到這裏,先前的故事被推翻,馬丁開始講述他自己的版本,壹個關於垃圾車信息陰謀論的故事。

 《坐火車旅行的好處》故事講到這裏,妳也許覺得快接近真相了,但是妳錯了,這個坐火車的女人,本身也隱藏著令人咋舌的獵奇故事。

 還記得《坐火車旅行的好處》開始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女編輯的丈夫嗎,女編輯和丈夫是在遛狗時相遇的,初遇時兩只狗的交 配,似乎為後續兩人的感情發展奠定基調。果不其然,這個丈夫的精神確實有些問題,不過,在這部影片中,妳想認真的指望哪個角色是正常的,那妳就輸了。

 男人對狗是瘋狂般的癡迷,從家居的陳設即可看出,這種癡迷漸漸演化,最終體現在妻子身上,丈夫首先是讓女編輯在歡愛中發出母狗的聲音,接著送狗項圈,餵狗食,最後讓女編輯搬出房子,睡在狗窩,甚至讓狗和妻子交 配。

 女編輯在壹再忍讓之後終於爆發,在壹首悲涼愛情絕曲中,這段剖開丈夫腦顱,挖出腦漿餵狗的名場面著實讓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適。還好這只是壹段臆想。

 在女編輯麻醉丈夫的幾天後,女編輯回到家,目睹丈夫用壹根木棍攪動自己的排泄物,隨即將其送至離家不近的壹所精神病院。影片到這裏正回應片頭,故事也正在慢慢銜接。但故事並未結束,相信我,不到最後壹秒,妳絕對不知道妳看到的是壹部什麽電影。

 鏡頭回到火車車廂,女編輯打開安赫爾醫生遺落的病例文件夾,另壹個案例引起了她的興趣。

 這是關於兩個不健全青年的悲傷愛情故事,女孩深情的愛意被男孩的死心眼所淹沒,這種無法訴說的痛苦猶如女孩深壹腳淺壹腳的離開充斥著男孩無知的心靈。

 《坐火車旅行的好處》最後壹章回扣片名,也終於舍得講述真相了,不過這個真相,依然反轉到讓妳猝不及防。

 擺脫了丈夫的女編輯順著地址找到醫生安赫爾的家,準備歸還他遺落的文件夾。誰知眼前這位安赫爾醫生卻搖身壹變成為另壹副面孔,並且聲稱自己根本沒有丟過文件夾。在妻子的勸說下醫生邀請女編輯進屋深談,這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患者馬丁就是女編輯在火車上遇到的那個人,而這位安赫爾醫生才是貨真價實的,醫生妻子正是馬丁的妹妹。這壹次,終於真相大白了,真是讓人喘不過氣。

 《坐火車旅行的好處》結尾仍是女編輯乘坐火車,這次她對面坐著的是另外壹個人,這個人也問她“要不要聽聽我的人生?”

 《坐火車旅行的好處》到這裏戛然而止。也許這就是坐火車旅行的好處吧,我們遇到不同的人,聽他們講不同的故事,不過這樣離奇怪誕的俄羅斯套娃式故事,妳是不是也第壹次聽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