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又變了!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國政策再次生變,明松暗緊?市場懵了

又變了!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國政策再次生變,明松暗緊?市場懵了

原創出品,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除了糧食、能源市場以外,我們收藏到植物油市場的變化也壹直起伏不斷。

我們之前說過,今年以來,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在壹季度時壹直呈上漲之勢,從分類來看,植物油指數的上漲幅度均較大,從而也助推了整體食品價格指數的上漲。

而在4月份時,食品價格指數出現了環比下滑(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高出了29.8%),而下滑的主要原因之壹就是植物油價格指數出現了較大回落,4月的指數下跌了5.7%,較3月的漲幅回撤了近1/3,原因正是因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國印尼對於棕櫚油的出口政策的改變。

4月底時,印尼突然宣布自4月28日起,停止該國“所有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材料”出口,當即引發全球植物油市場巨震,國際油脂品種價格大幅上漲,國際棕櫚油最高漲幅達到了15%,豆油最高漲幅達到了10%,菜籽油最高則漲了6%。

但到5月19日時,印尼再次表示,將從5月23日起解除對棕櫚油的出口禁令。

也就是說,從4月28日開始至5月23日,印尼的棕櫚油出口禁令僅維持了25天就結束了。

不過,這還並沒有結束,緊接著印尼又表示,將對食用油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以確保國內存有1000萬噸食用油。

這是什麽意思呢?

即強制要求該國的棕櫚油出口貿易商必須完成在國內銷售1000萬噸棕櫚油的任務,其余的部分才可以出口。

而從去年數據來看,印尼國內的食用油消費總量約為900萬噸,其中棕櫚油的消費在780萬噸左右,顯然達不到1000萬噸這麽多。

所以,有人認為,與其說是取消出口禁令,不如說是變相削減了出口數量,明松暗緊。

所以,在此影響下,市場認為棕櫚油出口並非全部恢復,而是減少了出口量,因此全球油脂價格繼續上揚。

但是短時間內政策如此多變,也使市場有些發懵。

1、為何壹變再變?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就是印尼的棕櫚油政策為何壹變再變呢?

其實早在禁令宣布之初,市場有部分觀點已經認為禁令恐難長久。

事實上,該禁令也僅維持了25天,並且此前禁令的目標是將國內食用油價格從1.98萬印尼盾(折合人民幣約9.9元)降至1.4萬(折合人民幣約7元)左右,但實際情況則是自禁令實施以後,國內食用油價格降至了1.72-1.76萬印尼盾(折合人民幣約8.6-8.6元)。

顯然,未達到預期便解除了禁令。

原因壹方面是印尼是棕櫚油生產及出口大國,其產量的60%都用於出口,如果全面禁止出口,也就意味著生產的這些棕櫚油將全部進入國內庫存。

據該國棕櫚油協會此前表示,如果全面禁止出口的話,僅壹個月的時間所有食用油儲藏設施都將存滿。

而壹旦庫容告急,則會導致加工廠無法再加工,大量的棕櫚果將腐爛壞掉。

如果按上述這個時間來算的話,25天也正好將近壹個月,因此解除禁令似乎也是必然之舉。

另壹方面,出口禁令實施後,精煉減少,使得國內棕櫚果供給過剩,價格開始大跌,這使得許多工人和農民的生計均受到了影響。

於是在5月中下旬,印尼多地出現了農民抗議。

第三,就在印尼對棕櫚油出口實施禁令的時候,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卻正在大力鼓勵出口,並擬把出口稅從8%調減到4%-6%,預計最快在6月份就能實施。

因此,為防止市場被侵占,印尼也不得不匆忙解除禁令。

2、全球油脂市場變化

當前全球油脂市場波動劇烈,而這種波動來自於多方面原因。

既有全球疫情導致的供需錯配,也有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脹高企,還有俄烏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供需格局的改變這其中也包括政策端的影響。

從市場反映來看,油脂市場對於政策端的反映較明顯,但是這種明顯主要表現在短期的波動上,或是供需波動,或是價格波動,抑或是市場節奏變化等,但是長期來看,對於油脂市場的大趨勢卻並沒有太大改變。

而從總體來看,全球油脂市場供應仍然趨緊,美國新作大豆及加拿大油菜籽正在播種中,而受俄烏沖突影響,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大幅下降,舊作庫存緊張,而新作又受天氣影響進展緩慢,因此油脂市場仍然表現十分堅挺。

3、對中國有啥影響?

相較於我國糧食產量連年豐產,但在油脂油料方面相對薄弱。

雖然棕櫚油不是我國主要的消費品種,但是其引發的對其他油類產品的影響並不容忽視。

而且從影響上來看,印尼政策的變化對我國市場的短期影響相對明顯,例如在禁令剛實施後,國內部分船期延後,使得5月到港量不及預期,價格出現明顯上漲。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明松暗緊”的政策恐怕也並非壹成不變,後續如果政策再度改變,可能仍將影響後續到到貨船只,進而再度引發市場波動。

歡迎收藏“新農觀”,壹起了解新時代下三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