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純的精油可能含香精、塑化劑 購買前留意4要點
近年坊間常見的宣傳用詞「食品級精油」及「治療級精油」誤導民眾,以為這兩個名詞就能代表精油品質,但這只是行銷用語,並非品質保證。所謂「食品級精油」是指經美國FDA GRAS認定「壹般來說當做食品是安全的植物品項(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列出哪些純露、精油(必須無使用化學溶劑)可以做為調香、防腐的食品添加物,甚至只要符合美國OTC成藥成分,薄荷精油也可以在美國藥局上架,當做成藥販售。?
要經第三方檢驗部分業者僅出示陳年的精油檢測報告,甚至以此做為純露的保證。建議購買精油時,最好選擇專業、有道德感的芳療師把關,且精油來自可信賴的有機農場,經過第三方檢驗,確定沒有其它香精、塑化劑,即GC/MS報告。
曾有業者的GC/MS報告標示薰衣草「乙酸沈香酯」成分高達50%,壹般來說,自然產生的乙酸沈香酯無法如此高量,懷疑是人工加入,專業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會提出警訊,告知送檢單位可能是問題精油。
我也曾將臺灣小農自行萃取的左手香純露和茶樹純露送至加拿大檢驗,結果其中壹家的純露有雜菌,所以並非小農自產就安全,必須由第三方檢驗農藥、重金屬及菌落(純露才要檢驗菌落)。
(示意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摻雜(Adulterating)問題而有些化學合成的薰衣草精油標示「Lavender 40/42%」,其實是將薰衣草精油經過人工方式調整,加入乙酸沈香酯及沈香醇,產生薰衣草味,模仿天然精油比例。這是精油產業的秘密,也是影響精油價格的因素。
幾年前,4家國際大廠曾發生巖蘭草Vetiver精油被第三方檢出含有人工香精「isobornyl cyclohexanol」(相關連結),這個成份常用來摻雜於花梨木及巖蘭草中,消費者得多加註意。
要留意精油售價檀香、玫瑰及橙花等精油產油量極低,但是使用佛手柑、薰衣草、芳樟木及甜橘等,即可合成橙花精油。 我曾在市面上看到10ml橙花精油的售價僅10~20美元,還買了網路廣告,而根據萃取橙花精油的農場提供的價格,5ml就要55美元,且不含運費、關稅及營運支出等,所以售價過低的產品的確有品質疑慮。此外, 香蜂草精油常以檸檬、玫瑰、天竺葵及香茅混充 ,實際上,有機香蜂草精油5ml售價應介於150~250美元。
近來國際公約限制花梨木的出口,市面上幾乎買不到花梨木精油,目前都建議用其它植物精油替代,如芳樟木(去除黃樟素)、芫荽、薰衣草、松杉柏或芳枸葉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許多人高估自己使用的精油品質,以為標示「精油」就是純精油,我建議購買前要詢問以下4點:
1.是否有有機證明、GC/MS分析?
2.農場如何把關,有無專業人士輔導改進?
3.詢問業者如何萃取、如何保存?
4.是否有專業芳療師把關?
※歐美的有機規範相當嚴謹,如果業者申請的有機證明為1000ml,若要分裝成小容量如10ml, 30ml,需付費重新申請有機證明,避免分裝後被魚目混珠。
盡量使用天然香草精油濃度極高,吞服精油可能等同吃進數十公克的植物,曾有讀者因長時間吞服精油而造成食道灼傷的案例,所以建議使用天然香草為佳。
每種植物的產油率不同,以薄荷為例:產油率為0.1~1%,如果取中位數0.5%,100g薄荷萃取成精油為0.5ml,約計有0.5x25=12.5滴,換算成每滴精油與薄荷的比例為100/12.5=8g,也就是說,每日口服1滴精油等於吃下8g薄荷(約半碗)。
對成年人來說不高,但 如果是幼兒,要留意薄荷精油中的薄荷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雖然幼兒可以使用薄荷茶,但是2歲以下不宜使用薄荷精油。 其它精油如檸檬、肉桂等,長時間吞服也有過量的可能。
與讀者分享我研究精油多年的心得如下,而 有關內服的規定,必須在醫療及芳療專業人員督監下進行。
精油品質等級判別 精油 等級A 有機種植 手工采收 低溫慢速銅器萃取法及有機種植的超臨界莘取法CO2 精油種植及萃取者具專業的藥草及芳療知識,產量極稀少,經過有機認證,為單壹品種植物萃取;經過氣相層析分析,可以安全內服。 最頂級的芳療精油大多采取契作,以洋甘菊精油30ml而言,約300美元,是價格及品質最高的精油。 等級B 有機種植 (有些少量生產業者未申請認證Organic Grower) 機械采收 不銹鋼高溫高壓快速萃取法 純精油,為單壹品種植物萃取,經過氣相層析分析,有時野生栽種也被列為此等級,可以安全內服。 等級C 非有機種植 不銹鋼高溫高壓快速萃取法 單壹品種植物萃取,經過氣相層析分析。 等級D 大多不是有機種植 機械采收 純精油,可能不是單壹品種植物萃取,不可內服。 市面大多的香氛產品為此類,可能也有氣相層析分析,即壹般所謂的治療級精油。 等級E 非單壹品種植物采收萃取,使用化學溶劑或二度高溫萃取,無芳療效果,常見於美發沙龍、化工行、傳銷產品。 化妝品精油業者為穩定精油品質標準化流程,不因植物受到不同氣候及土壤等自然因素影響,由國際組織ISO及IFRA(國際香料組織)制定精油標準化成分,以薰衣草而言,訂定2個主要化學成分必須控制在40~42%,但已失去芳療療愈目的。 混雜精油 非單壹品種植物萃取,化學溶劑及次級蒸餾產品,是最便宜的精油,使用無芳療效果,常用於化妝品制造,或者是用少量精油與定香劑或植物油混充。 假精油 以部分精油混合香精,如以檸檬混充香蜂草,玫瑰天竺葵及香精混充玫瑰,檀香以香精、定香劑混充等。常見於化工行、風景區的手工皂及保養品。 香水 A 含大量的天然植物精油,也可能是有機栽種,或提煉植物部分結構,需要時間熟成及專業技術。 B 含植物精油,以酒精溶劑為基礎,需過濾多次。 C 含化學香劑及植物精油。 D 幾乎都是香精,需要定香劑。 香精 ? 芳香劑,含塑化劑,會導致過敏及癌癥。(制表:郭姿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