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輪車是什麽意思
獨輪車俗稱“手推車”,又名輦、鹿車、手推車、手車、土車、羊頭車、羊角車等。西漢時已在壹些田間隘道上出現。北宋時正式出現獨輪車名稱。
獨輪車利用杠桿原理而把負載的抗力點的靠近支點而令本身運作有效率,亦把負載分擔在獨輪車及操縱者之上。因為獨輪車令笨重或大量的負載移動變得輕松,所以它在建築工地、農地、花園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兩輪的手推車在平地較為穩定,但獨輪車則在易失平衡的地方如細小、鋪板或翹起的路面有較高的可操作性,而且在卸載時亦較易控制。在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普及之前,是壹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特別在北方,幾乎與毛驢起同樣的作用。
獨輪車的特點:
中國的獨輪車通常能夠壹次負擔起六個人的重量,而且它並不是把大量的重量施加在拉動的人或動物上,而是把重量平均分布在拉動者與車輪本身。
由從17世紀歐洲到達中國的來訪者中對此十分贊賞,並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壹位成員範巴瀾在1797年的著作中(精確描述了其設計及負重大的能力)表達對此的極度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