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繪畫成就
歐洲的繪畫藝術
1、歐洲的繪畫、建築、雕刻的概況
19世紀歐洲的繪畫、建築和雕刻領域獲得最大成就的是法國,代表各種思潮的美術流派不斷出現,如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尤其是現實主義美術發展達到了輝煌的階段。這與18世紀末到19世紀的階級鬥爭空前激烈、復雜,政權更叠頻繁有密切聯系。其次是英國和俄國也取得了較突出的成就。此外,北歐的瑞典、中歐的德國、匈牙利等也在民族藝術方面顯得比較突出。而此時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藝術領域則顯得黯然無光,進入了低谷。
2、法國繪畫藝術的演變
第壹、新古典主義美術:18世紀末到19世紀30年代,新古典主義成為法國美術領域的主導力量。當時第三等級等進步力量出於革命宣傳的需要,主張藝術成為自由、平等、博愛、***和的武器,發揮鼓舞人們的鬥誌,倡導英雄主義精神和樹立新道德的作用。因此,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英雄主義成為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與行動的楷模,他們贊美古代***和國否定今天尚存的封建專制制度。新古典主義壹掃洛可可風格時代的脂粉氣,以樸實無華代替了華而不實,題材上以嚴峻望而莊重取代了浮誇空虛,內容上強調古希臘羅馬的市民英雄主義,而藝術表現形式強調完整性、和諧性、塑造性,完全適應了當代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有雅克·路易·大衛(1784——1825)的繪畫《荷拉斯三兄弟之誓》、《馬拉之死》;烏東的傑弗遜、富蘭克林的胸像,華盛頓的立像、伏爾泰國坐像和胸像等雕像。
第二、浪漫主義美術:新古典主義在拿破侖當政時代逐漸失去其過去的輝煌,誌為統治階級的禦用工具。浪漫主義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浪漫主義強調藝術家個性發展,以獨創性、個人美與新古典主義的理性美相對抗,較多從歷史尤其是從中世紀民間文學和社會現實中尋求創作題材。浪漫主義在藝術上註意色彩、構圖與畫面的整體效果,而不限於局部的實體描述,從而使作品達到整體完美統壹的效果。浪漫主義的代表是席裏柯(1791——1824)。他著有《近衛騎兵隊的軍官》、《負傷的胸甲兵》、《最後的審判》、《梅杜薩之筏》、《奴隸市場》、《希臘起義的壹個場面》、《埃爾索姆的賽馬》等繪畫。德拉克魯瓦(1798——1863)壹生創作了近萬件作品,其中油畫853件,水彩畫、粉畫1525件,素描6629件,石板畫109件,腐蝕版畫24件,速寫69本。他的畫集中了提香、魯本斯、席裏柯、大衛等人的優點,並在此基礎上創造發展。
第三、現實主義美術:19世紀中葉,浪漫主義美術逐漸脫離現實生活,法國畫壇上的現實主義美術產生了。其代表人物是杜米埃(1808——1879)、柯羅(1796——1875)、讓隆(1809——1877)、米勒(1814-1876)和巴比松派的畫家們。杜米埃壹生創作了近6000件繪畫藝術作品,其中有石板畫、木版畫、油畫、水彩畫、素描和雕塑等。著名的作品有政治諷刺畫《七月英雄》、《高康大》、《洗衣婦》等。諷刺肖像畫《杜美特》、《杜邦》、《當代名士》等;群體肖像畫《1831年假面具》、《立法肚子》、《政治雞柵》等。讓隆被稱為“平民畫家”,擅長多種繪畫,油畫、肖像畫、政治諷刺畫和插圖畫等。《街壘上的孩子》、《巴黎市井》、《農民的休息》、《裏姆岑的農婦》、《貝殼的采集者》等均為法國現實主義的畫壇上的佳作。米勒被稱為偉大的農民畫家,代表作有《播種者》、《樵夫》、《拾穗》、《牧羊女》、《晚鐘》、《葡萄園中的休息》等。19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壹批畫家以巴黎南郊楓丹白露森林區附近的巴比松村為創作基地,將大自然與現實農村生活作為終身目標,以柯羅倡導的“面向自然,寫景寫生”的原則從事農村風景畫和農村風景畫的創作。這批畫家被稱為巴比松畫派。巴比松派和柯羅是現實主義風景畫的代表。柯羅雖長期生活在巴比松,但其成就不能以巴比松派所包括。他的畫不僅具有現實主義本質,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稱為畫壇上的“抒情詩人”。《春天樹下的小道》、《蒙特勞丹的回憶》、《獻珍珠的女子》等。巴比松畫派中的主要人物還有喬治·米歇爾、路易·卡巴等。
第四、印象畫派:19世紀後期法國畫壇上出現了壹個由青年畫家組成的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官方學院派的墨守成規,適應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而對藝術上提出的日新月異的要求,因此突破以往的傳統藝術形式,采用壹種新表現方式,即以光和色來描繪外部世界。印象畫派代表的主要有:愛德華·馬奈(1840——1926)的《奧林比亞》、《槍決馬克西米連皇帝》、《壹杯啤酒》、《酒肆》、《左拉像》等;克羅德·莫佘(1840——1926)的《日出的印象》、《睡蓮》、《公主公園》、《盧昂大教堂》、《倫敦風暴》等;愛德華·德加(1834——1917)的《賽馬場的馬車》、《賽馬》、《系鞋帶的舞女》、《芭蕾舞劇院的休息室》、《舞女》、《裸女組曲》、《洗衣女子》等;奧古斯都·雷諾阿(1814——1919)的《包廂》、《浴女》、《紅磨房街的舞會》、《秋千》、《遊艇上的午餐》、《浴後》、《裸女》等;卡米耶·畢沙羅(1830——1903)的《推獨輪車的農婦》、《牛羊山、蓬圖瓦茲》、《盧昂大橋》、《收獲》、《農婦》等;阿佛列特·西斯萊(1839——1899)的《普爾·馬利之洪水》、《六月的早晨》、《楓丹白露的森林》等。
19世紀末出現的後印象派,要求更多地強調個性發展,其表現手法更為潑辣和簡練,色彩也更加強烈且帶有裝飾性。其代表人物是保羅·塞尚和保羅·高庚。
3、英國繪畫藝術的演變
在英國,19世紀上半葉,英國畫壇上盛行浪漫主義與風景派繪畫藝術;中葉以後出現了被稱為理性主義的“拉斐爾前派”和古典主義運動。
第壹、浪漫主義繪畫藝術:英國浪漫主義繪畫藝術的代表是威廉·布萊克(1757——1827)。他前期的作品多為詩畫集,後期作品均為水彩畫,畫面處理深刻,常以寓意、象征手法和奇異、怪誕構圖來表達進步思想。他的代表作有《基督的埋葬》、《引導巨獸的比特精靈》、《雅各布之夢》、《卡達爾紀的巡禮》、《古代布尼丁人》等。
第二、風景派繪畫藝術:風景畫藝術的作家和作品很多,最重要的有透納、康斯特布爾和波寧頓三位畫家。約瑟夫·馬羅爾德·威廉·透納(1775——1852)在作品中極力追求光與色的表現,並將油畫藝術從歐洲傳統古典形式中解脫出來。透納的代表作有《戰艦》、《意大利的納米湖》、《雨、蒸汽和速度》、《暴風雨》、《月下的煤港》、《販奴船》、《議會在廈的焚毀》等。約翰·康斯特布爾(1776——1837)壹生較長時間在農村創作,他的作品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瞬息萬變的大自然景色。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幹草車》、《麥田》、《山谷田莊》、《韋默斯海灣》、《勃拉吞海濱》、《滑鐵盧大橋之開放》等。
第三、理性主義的“拉斐爾前派”:1848年,威廉·霍爾曼·亨特(1827——1882)、但丁·加布裏埃爾·羅賽蒂(1828——1882)、約翰·洛維列特·密萊斯(1829——1896)三位畫家成立了“拉斐爾前派協會”。他們認為文藝復興前期即拉斐爾以前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樸實藝術。“拉斐爾前派協會”還吸收了壹些詩人、雕刻家參加。這個組織活動的時間不長,但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他們遵循的不是真正現實主義準則,而是通過取材於神話、基督教傳說及壹些文學作品來表現他們的理想和幻想般的世界,作品缺乏感染力。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作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難》,羅賽蒂的《白晝之夜》、《聖母領報》,密萊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釋放出獄》等。拉斐爾前派停止活動後,個別人仍繼續追隨這壹畫派,形成了復興“拉斐爾前派”的“新拉斐爾前派”,但其影響並不大。
第四、古典主義運動:畫壇上的古典主義運動與理性主義思潮幾乎同時在英國出現,主要代表人物是雷頓(1830——1896)和坡印妥(1836——1919)。其作品取自上古希臘時代的人物、事件,繪畫技巧與法國古典主義派相同。
4、德國繪畫藝術中現實主義畫家
19世紀中期,德國繪畫領域出現了門采爾、珂勒惠支等壹大批傑出的畫家。門采爾(1815——1905)被稱為“在歷史畫中運用現實主義方法的第壹個畫家”。他創作的12幅腓特烈組畫,真實地再現了歷史,壹掃19世紀上半葉德國畫壇上的沈悶空氣。他的代表作還有《三月死難烈士的葬禮》、《軋鋼工人》、《加勒坦因的教會行列》等。珂勒惠支(1876——1945)是德國偉大的現實主義女畫家。她的作品主要是歌頌人民的反抗鬥爭,反對軍國主義,反對饑餓,聲援俄國革命。她主要的作品有《織工起義》、《暴力》、《克瑪紐》、《戰爭》、《無產階級》、《幸存者》、《饑荒》、《面包》、《失業》、《饑餓》、《嬰兒的死亡》、《救援俄國》、《保衛蘇聯》、《死亡》等。
5、荷蘭繪畫藝術的演變
在荷蘭近代繪畫史上,影響最大的是現實主義和印象派。
第壹、現實主義美術:約瑟夫·伊茲拉亞斯(1821——1911)和楊·巴爾多德·瓊康(1819——1891)是現實主義派的傑出代表。伊茲拉亞斯的早期作品是以《聖經》和歷史題材為主要內容的油畫,後期致力於以漁夫、工人、農民生活為題材的油畫創作,著重刻畫勞苦大眾貧困、饑餓的生活和艱苦的勞動。他的主要作品有《海岸上漁夫的孩子們》、《漁夫返船》、《寡居》、《女裁縫》、《古老民族的後裔》等。瓊康是現實主義風景畫大師。他曾在法國、荷蘭、比利時創作,力圖將每個國家的特征通過繪畫表現出來,其作品充滿了現實性和抒情氣氛。
第二、印象派美術:荷蘭後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是凡·高(1853——1890)。他早期創作了《教會的修士們》、《吃土豆的人》、《農婦》、等現實主義作品。《拉克洛風光》和《吸煙鬥的人》是他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誌。他擅長用明亮的色彩、躍動的線條、凸起的色塊來表現事物,表達其主觀的感受和激動的情緒,即以色彩解釋精神,然而又不惟色彩美。凡·高的代表作還有《向日葵》、《農民》、《桃花盛開》、《郵遞員羅蘭》、《囚徒放風》、《供應市市場之農圃》等。
6、比利時現實主義畫家
19世紀比利時畫壇在北歐國家中效為活躍。比利時現實主義畫家中的最偉大代表是康斯坦丁·麥尼埃(1831——1905)。他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歷史,深刻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勞動人民的形象。麥尼埃的代表作有《農民戰爭》、《烏格爾的冶煉》、《烈日礦工》、《持鍬女礦工》、,搬運工》、《鍛工》等。
7、瑞典的現實主義畫家:19世紀瑞典畫壇也出現了壹批現實主義畫家。安德列斯·佐恩(1860——1920)是對整個歐洲產生了很大影響的畫家。他擅長肖像畫、風俗畫,作品能抓住人物思想感情的瞬間變化和不同的特征,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佐恩在運用色彩語言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畫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代表作有《加德納女人》、《羅丹》、《安德斯爺爺》、《母親》、《吸煙的女人》等。
8、俄國的繪畫藝術:19世紀俄國社會風雲激蕩的政治環境對美術領域起了很大的影響。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想滲透到繪畫、雕刻等各方面,使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得到了充分的、長足的發展,造就了壹大批有影響的畫家。19世紀上半期的勃留洛夫、伊歷諾夫、費多托夫等以其敏銳的思想創作了許多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生活的作品。
卡·巴·勃留洛夫(1799——1852)最突出的繪畫成就是肖像藝術畫,如《克雷洛夫像》、《考古學家蘭奇像》、《畫家耶寧柯像》、《希施瑪洛娃姐妹像》等。他還《龐貝的末日》、《意大利的早晨》和《意大利的中午》等作品。亞歷山大·伊萬諾夫(1806——1858)的作品有《基督復活與聖母顯聖》、《基督顯聖》、和《果戈理肖像》等。巴·安·費多托夫(1815——1852)的代表作《初獲勛章的人》、《少校求婚》、《貴族的早晨》、《年輕的寡婦》等。
19世紀下半葉,俄國畫壇上最有影響的畫派是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1871年10月第壹次在彼得堡展出作品到1923年,該畫派在俄羅斯各地舉辦了48次大型畫展,展出了壹大批反映人民現實生活和俄國歷史,具有鮮明思想性、民主性和民族性的作品。俄羅斯巡回展畫派中的生要畫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別洛夫、列賓、蘇裏柯夫等。
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極力主張將藝術性與思想性相結合,並將這壹主張貫穿於自己的實踐中。他的代表作有《帶馬勒的農民》、《列夫·托爾斯泰》、《涅克拉索夫在寫作“最後之歌”》、《無法安慰的悲哀》、《看林人》等。別洛夫的作品表達了他對社會最底層人民大眾的同情和對統治階級的憎恨和仇視。他的主要作品有《鄉村傳教》、《鄉村教區的復活節》、《修道院食堂》、《巴黎撿破爛的人》、《出殯》、《家庭女教師來到商人家》、《三套馬車》、《溺死的女人》等。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1844——1930)以批判主義的手法,在作品中深刻表現了沙皇統治下的人民的苦難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不可征服的民族力量,有力地鞭撻了黑暗的社會制度。《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祭司長》、《伊凡雷帝和兒子伊凡》、《拒絕懺悔》、《宣傳者被捕》、《不期而歸》、《薩布羅什人寫信給七耳其蘇丹》、《音樂家莫索爾斯基肖像》是其不朽的代表作。瓦西裏·伊凡諾維奇·蘇裏柯夫(1848——1916)擅長處理規模宏大的群眾性歷史場面和人物的刻畫,並以獨特的構圖和色彩變化為特征。他在作品中傾註了對人民的熱愛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心,表現了革命民主主義思想。蘇裏柯夫的名作有《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緬西柯夫在別留佐夫鎮》、《女貴族莫洛卓娃》、《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和《斯切潘·拉辛》等。
9、波蘭民族畫派:19世紀東歐各國繪畫藝術的***同特征體現在,緊密與本地區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相結合。繪畫作品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強烈的時代感,愛國主義成為許多作品的主旋律。波蘭民族畫派的代表人物有馬特義科、格雷姆斯基兄弟、勃蘭特、格魯特格爾等。馬特義科(1838——1893)的《斯坦契克》、《時加爾卡的宣教》、《柯斯久舍格在拉茲拉維茲城下》等作品,用辛辣的語言諷刺和揭露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及腐朽的統治階級,激勵人民的愛國熱情。格雷姆斯基兄弟是現實主義油畫家。馬·格雷姆斯基(1846——1874)的代表作品是《騎兵的進軍》和《女市民的葬禮》。亞·格雷姆斯基代表作品是《卸沙》、《晚禱》和《農家少女》等。勃蘭特(1841-1915)的代表作是《波蘭人和瑞典人作戰》和《哥薩克直歌》等。格魯特格爾(1837——1867)的代表作是《華沙》、》《戰利品》和《戰爭》等。
10、匈牙利民族革命畫:匈牙利民族革命畫事業的奠基者是巴拉巴什(1810——1898)。他創作的革命家科蘇特、詩人裴多菲、音樂家李斯特等肖像畫充滿了時代感,深刻提示了人物氣質和精神世界。他以農民、吉普塞人為對象的風俗畫也洋溢濃郁的生活氣息。蒙卡奇·米哈羅(1844——1900)的作品大多反映匈牙利的社會現實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現面堅實豪放,色彩飽滿,明暗強烈,開創了匈牙利民族繪畫的新風格。他的代表作有《死牢》、《夜間的流浪者》、《卷繃帶的婦人》、《負薪的農婦》、《罷工》等。
11、羅馬尼亞的民族繪畫藝術:羅馬尼亞的民族繪畫藝術在反抗土耳其的鬥爭中逐漸成長和發展起來。近代羅馬尼亞有三位最著名的畫家。阿蔓(1831——1891)是羅馬尼亞第壹個美術學校的創始人。他以歷史畫、肖像畫、風景畫著名,代表作是《輪舞》、《農民》等。格列高萊斯庫(1838——1907)善於將本國民族繪畫傳統與西方繪畫技巧、藝術創作與人民生活實際緊密相結合,作品樸素真切,鄉土氣息濃厚,在藝術技巧上,用筆簡練而奔放、色彩明亮而柔和。他的代表作有《農婦》、《荷鋤的農民》、《老太婆的工作》、《穆斯切爾的農婦》等。安德列斯庫(1850——1882)擅長表現農村生活,藝術表現手法出色,色彩處理得當,畫面充滿美感。
12、保加利亞民族繪畫藝術:保加利亞民族繪畫藝術是在擺脫土耳其統治後發展起來的。梅爾克維奇卡(1856——1938)和維申(1859——1915)對保加利亞民族繪畫做出了重大貢獻。梅爾克維奇善於以多變的藝術形式提示復雜多元的生活;維申更多著眼於農村和軍事題材,成為軍事畫派的重要代表。維申的代表作有《反土耳其的巴爾幹騎兵》、《巴爾幹英雄史詩》、《柳列——布爾加斯戰鬥之後》等。
13、捷克的民族繪畫藝術:捷克的民族繪畫藝術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發展起來的。著名的風景畫家如馬奈斯(1820——1871)、柯薩列克(1830——1891)、馬克熱克(1832——1899)。赫都賽(1827——1981)的作品深受人民喜愛。但影響最大的是切爾馬克(1830——1878)和阿列什(1852——1913)。切爾馬克的代表作是《胡斯士兵的山口阻擊》;阿列什的代表作是《喬治·普德布拉底和馬特沃·柯爾沃諾的會見》和壁畫稿《祖國》等。
14、南斯拉夫的繪畫藝術:19世紀南斯拉夫較著名的油畫家是維·卡拉斯(1821——1858)。他的作品壹類較富有詩意,如《彈琵琶的少女》、《自畫像》;壹類則平淡無奇,如《小孩畫家》、《商人克列西奇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