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出事的不少,為什麽滴滴出事就新聞滿天飛?
從去年樂清順風車案開始,滴滴從壹個網約車品牌名字,變成了壹個貶義詞。任何事情,只要和滴滴扯上關系,都免不了成為壹場網絡狂歡。
三月,發生了兩件與滴滴有關的事情。
3月21日,有網友微博稱,15日淩晨,廣州市某單位女員工在珠江新城某酒吧乘坐滴滴車輛離開後不幸遇害。
壹般來說,只要滴滴發生兇殺案件,分分鐘上熱搜,全網沸反盈天,群情激憤,甚至有人呼籲關閉滴滴公司,參考鄭州空姐被害案、樂清女孩被殺案。
當天下午,事情出現反轉,廣州警方通報稱,兇手是壹名出租車司機,已經抓獲。
3月24日淩晨,又壹件和滴滴有關的事情發生了,常德壹名滴滴司機被乘客殺害,乘客楊某淇因悲觀厭世早有輕生念頭,當晚精神崩潰無故將司機陳某殺害。網友同樣指責滴滴,覺得滴滴有問題。
權威數據顯示
出租車萬人案發率是網約車的13倍
但實際上,交通出行中的刑事案件,不管是網約車還出租車都不能避免,這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網約車司機和出租車司機都是每天要接觸大量人流的職業,流動性非常強,非常微小的矛盾都容易被放大,以致造成惡果。
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網絡約車與傳統出租車服務過程中犯罪情況》,傳統出租車司機萬人發案率為0 .627,而網約車司機萬人案發率僅為0 .048。也就是說,從案件量對比上,傳統出租車司機犯罪數量是網絡約車司機的9.7倍,萬人發案率是後者的13倍。交通部公布的接入了數據的網約車司機數量,只有三百多萬,而實際的網約車司機數量遠高於接入交通部的數量,也就是說,實際出租車司機萬人案發率比網約車司機遠不止高13倍。
滴滴整改的200天
上上個周末,滴滴自樂清順風車殺人案後已經自我整改了200天。3月21日,滴滴出行發布了“滴滴安全攻堅200天”報告。
報告顯示,自開展安全攻堅行動以來,滴滴產品已經叠代15個版本,上線十多項安全功能和措施,包括路線選擇、行車過程中進行錄音錄像、“異常停留”和“路線偏移”提醒、壹鍵報警、緊急聯系人語音電話提醒、短信報警等多項安全功能,同時針對深夜、醉酒、未成年人等可能出現安全風險的場景制定相關安全措施。
這份報告,還包括滴滴出行在安全管理、推進合規、產品安全功能、處置流程、警企合作、傾聽外部意見、安全教育等7方面,超過30項安全相關措施的階段性結果總結。
目前,其他網約車企業也紛紛跟進了這些安全措施,現已成為行業標配。
因噎廢食不可取有了這些安全措施,就能完全杜絕交通出行中的刑事案件嗎?
講真,現在不可能,以後也不可能,只要有犯罪的人,就會有刑事案件,但這不是網約車的錯,也不是出租車的錯,這是人的問題。
比如,常德滴滴司機被害案,無辜的司機被害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乘客厭世不想活了,又沒勇氣自殺,所以殺人,真實又荒誕。
網約車作為壹個新生事物,從誕生開始,就受到大眾的廣泛關註,所以壹旦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就會成為全民關註的事情,人們帶入乘客的角色,自然會覺得害怕、恐慌,這沒有錯。
但從另壹個角度來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以及意外,這世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萬全之地。我們能做的,無非是盡量卡嚴準入標準,將壞人擋上壹擋,這方面滴滴也正是這樣做的。
新生事物之所以是新生事物,就是因為前無來者,沒有參考,需要在實踐中壹步步完善,也需要我們多壹點點包容,因噎廢食不可取,行業在往前發展,會越來越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