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有什麽優點?
制,35%左右能夠自由浮動。這樣的話,即使是中國石油,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家不調整成品油價格的背景下,真正能夠享受到油價上漲好處的只有35%的
收入,而在目前國家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情況下,即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家還要被拿去壹部分,中國石油受益於原油價格上漲的好處還會更少。總的來看,在
國際油價上漲的情況下,如果國內不調整成品油價格,則中國石化的盈利會受到負面影響,中國石油對於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受益的程度也受到了國內管制成品油價格
和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抑制,但還是提供了壹個對沖油價波動的工具。
從業務板塊對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比較,情況如下:
上遊業務板塊:
在上遊的業務上,中國石油相對於中國石化的優勢明顯。經過4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國石油已形成壹套陸相生油理論和油氣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在油氣勘探開發業務領域的技術優勢集中在以下方面:
(1)勘探領域:巖性地層、前陸盆地、碳酸鹽巖及斷塊等油氣藏勘探地質理論及技術;
(2)開發領域:聚合物驅油等三次采油技術、中深層稠油開采技術、低滲透油田開發技術;
(3)天然氣領域:天然氣藏及凝析氣藏開發技術。
這些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占有重要位置。更大和更有利的勘探區塊分布:中國石油在我國境內擁有的勘查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
184.0萬平方公裏,擁有的采礦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6.6萬平方公裏。中國石化在我國境內擁有的勘查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98.2萬平方
公裏,擁有的采礦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1.1萬平方公裏。這裏壹方面面積上中國石油大的多,另外壹方面在勘探區塊的分布上更有利,當時中國石油和中
國石化分家的時候,中國石油分到的是更有利的勘探區塊。中國石化隨後收購新星石油公司,就是對其分家時弱勢地位的壹種補償。
天然氣業務上更是占主導地位:在三大石油巨頭裏面,中國石油占據了最有利的戰略位置。從資源來看,中國石油天然氣的產量占到了國內產量的75%,天然氣
的儲量占到了國內的85%,從運輸管道來看,中國石油的天然氣運輸管道占到了國內天然氣管道的85%。中國石油在天然氣的領域優勢是中國石化所無法比擬
的。煉油和銷售板塊:在各自區域各占優勢,但中國石化效率和競爭優勢更明顯。首先來看業績,由於中國石油並不單獨公布煉油和銷售的情況,所以為了便於比
較,我們把中國石化的煉油跟銷售板塊相加的情況跟中國石油相比較。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最大到了350億元,最小也有100億元。當然壹
個原因是兩者量的差距,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在1.5億噸,中國石油只有1.1億噸。中國石化壹年銷售汽柴油1.1億噸,中國石油壹年銷售汽柴油0.73
億噸。另外的原因包括中國石化的煉廠更有效率(表現規模經濟和更好的產品結構)、物流成本更低和更高的產品實現價格(尤其是汽油)。
煉廠環節
中國石化煉廠的平均規模在750萬噸,而中國石油煉廠的平均規模僅為400萬噸,煉廠是典型的規模經濟,中國石化更大的規模提升了煉廠部門的效益。同樣加
工壹噸油,中國石化比中國石油的成本應該低30元/噸(含折舊)。另外從產品結構來看,汽油、柴油、航油和石腦油的收率,中國石化為77.7%,中國石油
僅為69.3%,相差了整整8.4%,這是壹個很大的差距,這些產品價格在4400元以上,8個點收率的相差表現在經濟價值上相差很多。
銷售環節
從地理分布上來看,中國石油的主要銷售區域在北方,相對於南方市場,地域更廣,但銷售量低壹些,從而在物流成本上比中國石化更高。另外壹部分汽柴油產品運
到南方去賣,物流成本也比較高。而從產品的實現價格來看,由於中國石化占據的是更富裕、成品油消費更旺盛的市場,相對中石油較高。以2006年為例,中國
石油汽油和柴油實現的平均價格分別為5034元/噸、4409元/噸,而同期中國石化汽油和柴油實現的平均價格分別為5224元/噸、4466元/噸,平
均比中國石油高190元/噸和57元/噸。
化工銷售板塊
中國石化占主導優勢中國石油的化工業務跟中國石化相比,其效率要低不少。以2006年為例,中國石油***生產206萬噸乙烯,但EBIT僅為50億元,壹噸
乙烯的EBIT為2400元,而中國石化***生產550萬噸(扣除了賽科、揚巴外方的權益產量),EBIT為172億元,壹噸乙烯的EBIT接近3200
元。這還沒有考慮中國石油的石腦油結算價格比中國石化低的因素。其實這壹點從乙烯廠的規模上也可以看出來,2006年中國石油乙烯廠的平均規模為40萬
噸,而中國石化是60萬噸。不過中國石油在對化工銷售業務的統壹上面比中國石化早,並且由於大部分廠在北方和西部,為了在華東、華南銷售,其渠道建設、物
流建設以及庫存建設上面還是花了不少心血。
上煉油化工項目拉近同中國石化的對比差距
中國石油要參與國際競
爭,實行上下遊壹體化發展和保持其國內油氣供應主導地位是重要壹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石油的煉油業務如果不能迅速做精做強,將可能成為其發展的壹個“瓶
頸”。因此,其煉油業務的戰略性結構調整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從其發表的招股書上看得出,上煉化項目將是其本次募集資金重要投資方向之壹。
事實上,中國石油的下遊業務在過去幾年已經得到長足進步。但就煉化項目而言,目前仍不及國內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