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納2000時代驕子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有力的廣告詞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啟了中國人民對汽車認知的新時代,壹輛售價超二十萬的桑塔納轎車在那時就是絕對的身份與地位象征。即使在近四十年後的今天,每每有桑塔納經典車從身旁經過的時候,我仍會忍不住回頭多看幾眼,因為它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與傳承者,它們是我們身邊的故事。
1973年,為了取代市場表現不佳的411與412,大眾推出了全新的帕薩特車系,新車壹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並被Wheels評為了1974年年度汽車。在之後的1981年,大眾又繼續推出了第二代的帕薩特B2,相較於前輩,B2則擁有更加傳奇的經歷。因為在1985年,這輛方方正正的德國轎車跨過大洋來到了壹個全新國度並被賦予了新的名字——桑塔納。
汽車工業對於壹個現代文明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仍然只擁有極其有限的造車經驗。紅旗汽車與上海汽車幾乎是當時中國能拿出來的所有國產轎車了,而即便如此,它們的技術指標也早已落後於時代。
所謂改革開放就是要做出改變,於汽車工業,我們必須要改變國內汽車工業落後的局面。
“轎車可以合資。”1978年11月,國家對中國汽車工業做出指示。
自此,上汽便開始同國外車企密切接觸。在同包括克萊斯勒、豐田、通用、大眾等多家國際車企交流中,上汽發現他們大多數認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基礎過於薄弱,此時進行合資生產為時尚早,僅願意在組裝方面進行合作。而大眾不壹樣,時任董事長哈恩富有遠見,他極力促成雙方以合資方式展開合作。經過長達六年的談判,對中國汽車工業意義巨大的上海大眾終於在1985年成立了。
上海大眾成立伊始,因為技術老舊與經驗不足,大部分由上海生產的桑塔納轎車仍是通過CKD(全散件組裝)方式走下的生產線,國產率極低,產量也不盡如人意。盡管條件艱苦,但在德國大眾的嚴苛標準與中方管理人員的嚴格監管下,上海產的桑塔納還是壹直保持了很高的品質。
堅持總會有回報,高質量的造車標準也為桑塔納日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良好口碑打下了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大眾在漸漸掌握了先進科技的同時也擁有了越來越多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到了1996年,上海大眾的桑塔納已達到了90%的國產率,這期間的技術人才積累都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寶藏。
在海外市場,大眾於1988年便推出了桑塔納的繼任車型帕薩特B3,而在中國市場的桑塔納卻壹直生產到了2012年,不過這並不代表上海大眾缺乏創新意識。1991年10月,上海大眾便開始基於帕薩特B3研發桑塔納2000。隨後,第壹臺桑塔納2000在1995年4月20日正式下線。之後的8年中,“時代超人”、“自由沸點”、“俊傑”、“時代驕子”、“時代陽光”等壹個個充滿時代特色的改款車型被陸續推出,***同組成了壹代人的回憶。
2004年2月1日,更新的桑塔納3000上市,這款車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首款由上海大眾自主開發的車型,是上海大眾自主創新能力進步的裏程碑。2008年,桑塔納誌俊作為最後壹款“老桑塔納”改款車型被推出,至2013年誌俊停產,中國總***銷售出了400萬輛桑塔納,占其全球銷量的三分之壹。如此看來,這款經典車型確實走遍了天下。
桑塔納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或多或少地埋藏著壹些關於桑塔納的記憶,中國不是沒有汽車文化,桑塔納就是中國汽車文化中的壹塊小拼圖。
改革開放42年,汽車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我們的部分法規可能還有待完善,我們的部分觀念可能還有待轉變,但中國汽車文化向前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過,我壹直在期待著外國人對著中國設計的汽車或者中國設計的改裝作品發出驚嘆的壹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