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五禽戲"起源於哪個時代

"五禽戲"起源於哪個時代

據說五禽戲是漢代名醫華佗發明的,但也有人認為華佗是五禽戲的整理改編者,在漢代以前已經有許多類似的健身法。最早記載了“五禽戲”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

劉時榮所傳五禽戲

劉時榮所傳“古本新探華佗五禽戲”不但有徒手套路,而且還有器械套路——華佗五禽劍。其中,華佗五禽戲徒手套路40個動作(每戲各8式);華佗五禽劍則是劉時榮結合自己練習五禽戲的親身體會,深入民間挖掘五禽戲的歷史資料,廣泛搜集技藝精華,通過不斷研究、修改,在傳統五禽戲的基礎上創編的。***44式(虎戲8式、鹿戲8式、熊戲8式、猿戲10式、鳥戲10式)。

劉時榮所傳五禽戲強調“五禽戲亦屬武術範疇”,其所傳套路演練時,“動作圓活”,“有些架式從外形上看似不大圓,但對意與氣仍要按照圓的要求運行”。

董文煥、劉時榮同學於安徽亳州武術名師譚繼林,但傳承過程中發生的變化除上述差異外,在壹些具體的手法上,兩人亦存在不同。如劉時榮所傳的鹿戲手勢是食指和無名指彎曲,而董文煥所傳的五禽戲鹿戲手勢則是中指和無名指彎曲等。

擴展資料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成立後,委托上海體育學院迅速展開了對五禽戲的挖掘、整理與研究。並編寫出版了《健身氣功·五禽戲》,2003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健身氣功·五禽戲”其動作編排按照《三國誌》的虎、鹿、熊、猿、鳥的順序,動作數量按照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的描述,每戲兩動,***十個動作,分別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沈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力求蘊涵“五禽”的神韻。

2006年,華佗五禽戲被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1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