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18億的陽明灘大橋壹年就塌,而宋朝大橋卻至今仍在?
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是什麽時候工匠精神不再是少部分手藝人圈子中的專用名詞呢?我想可能是紀錄片《我在北京修文物》開播的夏天,日本《深夜食堂》大火的冬日,亦或者是各式各樣有關飲食文化傳承、手工非遺紀錄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四季。從那時起,我們意識到,匠心二字不是廣告標語,而是真切存在我們身邊,壹部分人默默延守的態度和精神。
中國的匠心不止體現在文物修復上,景德鎮陶瓷、雕漆技藝、藍印花布、蠟染等等,都是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將匠心演繹得淋漓盡致的壹類。按理說從古時起就揚起匠心獨運大旗的中國應該是相關領域中的領頭人物,但誰想到如今,真正把匠心傳遞到世界的卻是日本呢?
眾所周知,日本許多的文化和技藝都是向中國借鑒的,比如茶道和中醫,這些我們認為最為普通常見的,在日本人手中卻搖身壹變成為了國粹級別的文化遺產和標簽!最後形成這樣的局面,不在於日本“張冠李戴”搶奪了我們的文化,只能說他們更懂得如何珍惜文化,如何傳承匠心。
2012年,著名的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坍塌事故,粉碎的不只是這大橋的鋼筋水泥,更是建築師的壹片苦心。反觀北宋時期修建的洛陽橋,歷經千年依舊佇立風雨之中,不經感嘆道,中國的建築到底是失了技藝還是失了匠心?
陽明灘大橋
陽明灘大橋位於哈爾濱市的松花江之上,是長江以北地區橋梁之中,長度最長的超大型跨江橋,也是壹座穿越松花江陽明灘島的大橋。因為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意義史無前例,所以從開工建設到竣工通車壹路以來都頗受矚目。
從2009年12月5日起,陽明灘大橋正式投入建設,到開放通車壹***耗時約18個月,估算花費資金高達18.82億元,其中投入的更加難以估量。可以說在建設陽明灘大橋初始時期,不管是橋梁設計師還是投資方都對它信心滿滿,否則絕不會耗費如此精力。
當然在2011年通車之際,陽明灘大橋確實是名利雙收,它佇立在水流湍急的松花江之上,全長7133米,每小時的車流量達9800輛次,成為了哈爾濱市又壹宏偉的風景線,也成為了那壹年中國建築行業的黑馬。
在看到陽明灘大橋收獲成功時,它的監理單位曾洋洋得意的說道:高質量的工程,離不開高素質的監理團隊。想來,他們未曾料到在自己“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的壹年後,陽明灘大橋會轟然倒塌。
事故發生在2012年8月24日下午,陽明灘大橋的引橋坍塌,造成近130米的橋梁塌陷,在這措不及防的短時間內,正行駛在引橋上的四輛大貨車全都無壹幸免,從故事現場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貨車的駕駛室因為翻車和重物壓制已經完全變形,駕駛員兇多吉少。
雖然後期的救援十分及時,但還是因為其破壞力太強,最終造成3人死亡,5人受傷,為了快速有效地解決這壹事故,哈爾濱的市長來到現場親自指揮。救援,把損失降到最低是事故發生後的首要任務,第二任務便是把其中原因徹查,防止再次出現相似情況。
經過專業人員的勘查和記者調查後發現,其實這並不是陽明灘大橋發生的第壹例事故,曾在施工進程中就有五名工人從高20米的橋上墜落受傷,但是這件事沒有被大肆報道,施工方認為這是起單純的意外,和工程工程安全並不掛鉤。
不僅如此,斷裂坍塌的引橋在經過檢查後發現,橋梁體內不僅是鋼筋水泥,還有鵝卵石、木棍和編織袋!鋼筋也僅僅是鋪在裏面沒有實際的捆紮。且四輛經過的火車中有三輛嚴重超載,橋梁超負荷最終導致傾覆坍塌。
總之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使得三人失去生命,是多個環節***同的責任,既是施工不嚴謹,也是交通管轄不嚴厲。回到開始的陽明灘大橋上,雖然現如今已經恢復使用,但是耗費18億修建的大橋壹年間就出現事故還是讓人唏噓,反觀宋朝時期的洛陽橋宏偉如初,古代的造橋技藝真的遠超我們嗎?
洛陽橋
在北宋之前,洛陽河上沒有壹座正經修建的大橋,壹些平時方便過河的橋也都是搖搖欲墜,壹點風吹雨打就可能完全覆滅了,所以泉州的太守為了百姓的生計才會主持修建洛陽橋。其宏偉程度與陽明灘大橋比上去有過之而無不及。
洛陽橋的位置剛好處於江海交匯處,河流速度更加湍急,所以為了讓洛陽橋承受水流沖刷,設計師和建築師費了壹番心思。他們創造發明了壹種全新的橋基——筏形基礎。利用精確的測量數據在河裏沈下壹定數量的石頭,在這些石堤上建橋墩。
總之,洛陽橋能夠屹立千年不倒,和這些別出心裁又十分管用的辦法息息相關。為了能夠建好壹座大橋,造福子孫後代,古代的建築師們匠心獨運,試煉各種方法,最終總結出最實用的壹種。
總結
正是有他們的嘗試和傳承,才讓我們可以有所借鑒,繼續發展領域不斷改革。也是因為這壹批人有匠心精神,才有現在健全的社會,完善的交通。我以為的匠心不只是壹個形容詞,也不是壹個小眾的新詞匯。
它代表著壹種可以傳承後代的態度財富。陽明灘大橋引橋坍塌事故中,引橋建設不符合標準,火車嚴重超載,這些都是另外的附加原因,我們應該把關註點放在為何建設明明不達標,監理單位還洋洋得意地宣揚自己的“高質量”?
很明顯,他們在名利的誘惑下,失去了匠心。有匠心的人絕不會放任自己在明知有瑕疵的地方還視而不見,絕不會因利益偷工減料。所以看來,陽明灘大橋坍塌事故不是我們的技藝輸給了千年前的古代,而是我們輸了匠心。
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想要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文化,就不要把名利看得過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