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郭敬明小說改編的《小時代》?
1.他同時滿足著中學生以下的幻夢:相比很多小說作者關註於某壹個點,郭敬明要貪心壹些。但這是必要的,因為,他不是在純粹的自我表達(這件事我們放在後面說),他更像壹個禮數到位的餐廳老板,給自己的客人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拼盤,壹樣都不能少。從商業的角度講,郭滿足的需求很精準、全面。2.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不可避免地想起另壹部著名電影——Devil wears Prada——我開始胡思亂想。郭敬明的前兩部作品都曾被指責為抄襲,《小時代》(2008 年)雖然未被指責抄襲,但顯然,它「借鑒」了《時尚女魔頭》(2006 年)。很多人以為,文字好=會寫故事,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起點中文網上,妳能看到大量會編故事但文字蒼白如水的人,在很多論壇裏,妳能看到大量文字精致但完全不會寫故事的人。這是兩種技巧,兼具的人並不太多。它究竟是對是錯,就看妳的主觀判斷了。但它的確有效。3.對於郭敬明這種有巨大影響力、且寫了許多本書的作者,無論妳有多不喜歡他的書,妳都不能否定他是有自我表達在裏面的。以壹名作者去衡量他,郭敬明並不令人佩服。他有很多表達,其中屬於自我表達的部分,卻太軟弱無力了。在他的敘述裏,大學生宿舍堪比豪宅;在他的敘述裏,雜誌主編、專欄作家處在社會價值鏈的頂端;在他的敘述裏,成功人士是那樣的膚淺;在他的敘述裏,大富之家的母親會像叫小姐壹樣給自己的兒子安排女朋友;在他的敘述裏,上海是壹個只有宏觀景象卻無任何微觀生機的城市;在他的敘述裏,愛情是如此的蒼白,悲歡離合是如此無力;甚至,這部關於上海的電影裏,就沒有人在說上海話....所有這些,都讓我這種年過三十的人有強烈的不真實感。細想之下,也難怪。郭敬明自己的生活是多麽特殊的壹個小世界。他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局外人,大學沒讀完就成為全職作家,即使日後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生活空間並沒有被放大太多。很長時間裏,他是個爭議的、不受歡迎的人。因此,就像媒體寫的,他很宅,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和奢華的房子裏。我不負責任的猜測,即使在上海生活了很久,他並沒有真的融入上海的日常生活。更不負責的猜測是,我懷疑他沒有正經談過戀愛...郭自己這方面的體驗有限,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只能賣給沒有經歷過這些事的人。但願打願挨,供需平衡。即使郭敬明已經功成名就身家過億,可他念茲在茲的東西,仍然是有壹些東西需要去證明。這是個好母題,但他的表達很微弱。作為電影導演,他的上帝之手只是草草的讓主人公們經受委屈,最終取得成功。簡單粗暴,皆大歡喜。所以,與其說他在創作、表達,不如說他的小說和電影就像史玉柱的腦白金,是準確定位壹批用戶後制作的品質合格的產品。4.無論是書還是電影,《小時代》都成功了。凡事都要抓緊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這方面,郭敬明是高手。次要矛盾,則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在乎的,是否抄襲了別人,細節是否有真實感。他不在乎非目標讀者的感受,因為他緊緊抓住了目標讀者的心。相比郭敬明而言,太多創作者想要的太多,卻也喪失焦點的太厲害了。5.真正重要的其實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許是中國這二十年來唯壹壹個認真去滿足上述需求的作者。也許他通過仔細盤查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欲望與幻想放大成了壹代人的欲望和幻想。也許他不擅長寫故事,但他找到了讓自己完成小說的捷徑。也許他描繪的世界是虛假不堪的,但他知道,他的讀者並不在乎幻想的真實性,只在乎這夢幻泡沫有多華麗。吃到壹口甜頭,並不難。難得的是,郭敬明壹鋤頭下去,小有所成,然後竟然反復耕作十年,打出壹片市場來。他對自己所面向的市場的理解和相應的執行力,值得大多數創業者學習。得承認,作為創業者,郭敬明是頂級的。作為創作者?將他劃入這個圈子,那就是妳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