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第壹門叫什麽
山西、陜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門壹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臺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墻和臨街的房屋壹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壹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壹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中間還有壹道隔墻。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壹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誌》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它的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遊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壹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叠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誌,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壹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四 合 院
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壹種組合建築形式,是壹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壹家壹戶,住在壹個封閉式的院子裏,過著壹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壹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
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壹般采用出入壹個院門。平時,院門壹關,處於壹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采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制成的大門壹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裏,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壹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壹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采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壹個角落,壹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壹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壹番,還在院落壹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壹個影壁,也即是壹堵磚墻。在正對大門的這壹面,壹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征吉祥的字樣。也有壹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制造了壹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采用“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墻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壹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農村中,大都從原有的四合院基礎上發生大的演變。這就是,擴大正房的房間數,因為正房——北房采光好。因而,在蓋房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北邊的空間、地面,這就使院落成為不規則形,以北房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壹個方或長方形院落。
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壹代的老爺、太太居住。
北房三間僅中間壹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壹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
東西兩側的臥室也有尊卑之分,在壹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
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壹般用做臥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壹明兩暗,正中壹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
也可將偏南側壹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四合院是由正房(壹般是北房)、東西廂房和南房組成的壹個獨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時還有東西耳房,有抄手遊廊將四面的房子聯接,可避風雨。
北京的胡同壹般是東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為主,胡同北邊的四合院門壹般開在院子的東南角,南邊的四合院門壹般開在院子的西邊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區典型的民居形式。
壹般的四合院都有二進院落,大型的有三四進院落和花院,二進院落壹般是在東西廂房之間建壹道隔墻,外宅壹般是工作人員居住的,內外宅之間壹般建豪華的垂花門,垂花門內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動時才打開,舊時說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既指此門,家中的男仆壹般也不得進此門。街門比較簡單,街門壹般建在院子的左邊。大型四合院最後壹排正房為後罩房。
老北京人講究較多,如院門前不能種槐樹,因以前槐樹上會掉下來壹種蟲子,俗名吊死鬼,擔心過路人說“這兒怎麽這麽多吊死鬼啊”,因桑樹與“喪”同音,四合院邊也不種桑樹。北京人大都愛在院子中種夾竹桃。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壹起,形成壹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 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壹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壹個門。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壹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雖有壹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1、小四合院壹般是北房三間,壹明兩暗或者兩明壹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臥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壹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臺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壹對,兩則貼有對聯。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壹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墻隔為前院(外院)、後院(內院),院墻以月亮門相通。前院進深淺顯,以壹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後院為居住房,建築講究,層內方磚墁地,青石作階。
3、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壹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壹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遊廊連接各處,占地面積極大。 如果可供建築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壹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則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扇等等均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墻。梁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墻習慣用磨磚、碎磚壘墻,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墻墻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四合院的大門壹般占壹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等,四合院的大門就由這些零部件組成。
大門壹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檐用牌樓作法,作用是分隔裏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臥室"內宅"。
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外宅。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戶和檻墻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裏,上扇都可支起,下扇壹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視外則明,自外視內則暗,既防止寒氣內侵,又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采用 上支下摘的窗戶。
北京冬季和春季風沙較多,居民住宅多用門簾。壹般人家,冬季要掛有夾板的棉門簾,春、秋要掛有夾板的夾門簾,夏季要掛有夾板的竹門簾。貧苦人家則可用稻草簾或破氈簾。門簾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裝夾板的目的是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風掀起。後來,門簾被風門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簾,涼快透亮而實用。
四合院的頂棚都是用高梁桿作架子,外面糊紙。北京糊頂棚是壹門技術,四合院內,由頂棚到墻壁、窗簾、窗戶全部用白紙裱糊,稱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幾年裱壹次,有錢人家則是"壹年四易"。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內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壹個陷入地下的煤爐,爐中生火。土炕內空,火進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熱,人睡熱炕上,頓覺暖融融的。燒炕用煤多產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區別,煤末與黃土搖與煤球,供燒炕或做飯使用。
室內取暖多用火爐,火爐以質地可分為泥、鐵、銅三種,泥爐以北京出產的鍋盔木制造,透熱力極強,輕而易搬,富貴之家常常備有幾個爐子。壹般人家常用炕前爐火做飯煮菜,不另燒火竈,所謂"鍋臺連著爐",生活起居很難分開。爐子可將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經年不熄,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熄滅,則以幹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婦每天早晨起床就將爐子提至屋外(為防煤氣中毒)生火,成為北京壹景。
四合院內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滲坑的形式,俗稱"滲井"、"滲溝"。四合院內壹般不設廁所,廁所多設於胡同之中,稱"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
四合院壹般是壹戶壹住,但也有多戶合住壹座四合院的情況,多為貧困人家,稱為"大雜院"。大雜院的溫馨是許多老北京居民無法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