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馬的壹切資料!~
英文名horse
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壹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起源和馴化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圖1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幹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 (圖2);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壹,從黃河下遊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
生物學特性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奔馳。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壹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禦。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壹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余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類型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中國有 30 多個 。主要可分為小型地方品種、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飼養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飼管理和幼駒培養及調教。
馬 mǎ <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壹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壹塊胼胝,還有壹些非固定特征(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又如:馬子(籌碼)
姓
關於馬的詞匯: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骃,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蘭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壹。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壹。雲南回族幾乎清壹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陜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裏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壹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淩八陣。”浮雕裏附壹人,仿丘行恭拔箭。
ma
馬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馬
(1)
馬
mǎ
(2)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壹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3)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壹塊胼胝,還有壹些非固定特征(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4)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5)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6)
又如:馬子(籌碼)
(7)
姓
馬
(1)
馬
mǎ
(2)
[方]∶發怒時把臉拉長像馬臉 [draw face]。如:馬起面孔叫他們出去
(3)
駕著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馬過世家。――《聊齋誌異·促織》
(4)
又如:裘馬揚揚
馬
(1)
馬
mǎ
(2)
大的[big]。如:馬道(大路);馬包(被包。中間開口、兩旁可以塞進東西的長布袋);馬船(大型官船);馬溜子船(航行速度較快的大船)
馬鞍
mǎ ān
[saddle] 壹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
馬鞍形
mǎ ānxíng
[the shape of a saddle――a falling-off between two peak periods] 馬鞍子的形狀――用來形容或比喻兩頭高起、中間低落的事物
馬幫
mǎbāng
[caravan;train of horses carrying goods] 馱運貨物的馬隊
馬鞭
mǎbiān
[horsewhip] 趕馬用的鞭子,多用皮條編成
馬弁
mǎbiàn
[bodyguard of an officer] 舊時軍官的護兵
馬表
mǎbiǎo
[stopwatch] 跑表,秒表,最初用於賽馬計時
馬鱉
mǎbiē
[leech] 水蛭
馬兵
mǎbīng
[cavalry man] 騎兵
馬泊六
mǎbóliù
[procurer] 男女關系的牽線人
閑常也會做牽頭、做馬泊六,也會針灸看病。――《金瓶梅詞話》
馬不停蹄
mǎbùtíngtí
[continuous;hurried journey without a stop]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時刻不停頓地前進
馬步
mǎbù
[pas de cheval] 像馬步似的芭蕾舞步
馬車
mǎchē
(1)
[cab;chariot;horse-drawn carriage;buggy]∶馬拉的車
用馬車拉煙草
(2)
[cart]
(3)
重型雙輪車,沒有彈簧,用於普通農業作業和運輸貨物
(4)
任何用馬拉的輕載雙輪車
馬齒莧
mǎchǐxiàn
[purslane] 壹種壹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葉,遍生於東西兩半球,在某些地區是壹種討厭的野草,可當蔬菜和涼拌菜食用
馬褡子
mǎdāzi
[large rectangular bag hung on a horse] 褡在馬身上的大型褡褳
馬達
mǎdá
[motor] 機械動力源,如汽油發動機、電動機
馬大哈
mǎdàhā
(1)
[careless;heedless]∶粗心大意
(2)
[scatterbrain;careless and forgetful person]∶輕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馬刀
mǎdāo
[sabre;saber] 騎兵作戰用的略彎的長刀
馬到成功
mǎdào-chénggōng
[begin successfully;win instant success;gain an immediate victory] 戰馬壹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
馬德裏
mǎdélǐ
[Madrid] 西班牙首都。為歐洲地勢最高的都城,人口315萬
馬燈
mǎdēng
[baron lantern;hurricane lamp] 壹種手提式的煤油燈,能防風擋雨,夜行時可掛在馬身上
馬店
mǎdiàn
[inn specially opened to receive members of a caravan] 供馬幫客人住宿的客店
馬隊
mǎduì
(1)
[a train of horses carrying goods]∶成隊的馬,多用於運輸貨物
(2)
[caravan]∶商隊;壹隊馱畜
(3)
[cavalry]∶騎兵的隊伍
馬販子
mǎfànzi
[horse dealer;nagsman] 馬匹兜售員,馬匹拍賣員,馬匹推銷員,(特別是在馬匹拍賣場上)被雇來騎馬和展覽馬的人
馬房
mǎfáng
[livery stable;stable;shed for horses] 供出租存放馬車和馬的馬廄並有設備提供使用
馬蜂
mǎfēng
[hornet] 大黃蜂,胡蜂科任何比較大的社會性黃蜂,是強有力善飛翔的昆蟲,具有有力的螫針,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馬蜂窩
mǎfēngwō
[hornet's nest] 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對付的人和集體
他這壹說可捅了馬蜂窩了
馬夫
mǎfū
(1)
[horsekeeper;groom;buggy driver]∶餵養馬的人
(2)
[mafoo]∶中國舊稱養馬的孩子或馬童
馬革裹屍
mǎgé-guǒshī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die on the battlefield] 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軍人戰死沙場
馬褂
mǎguà
[mandarin jacket worn over a gown]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以黑色為最普通。原來是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
馬號
mǎhào
[parking area for horses] 養馬的處所
馬號
mǎhào
[cavalry signal;bugle] 騎兵用的較細長的軍號
馬赫
mǎhè
[Mach] 飛機、火箭等在空氣中移動的速度與音速的比。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Ernst Mach)得名
馬赫數
mǎhèshù
[Mach number] 表示物體運動速度對周圍空氣中的音速之比的數
馬後炮
mǎhòupào
[belated effort] 象棋術語,借喻過時的舉動
檢討有屁用,田已經耕過了,哪個要他放馬後炮
馬虎
mǎhu
[careless;negligent;skimping;sloppy] 漫不經心;不介意;疏忽;輕率
這人太馬虎
馬甲
mǎjiǎ
(1)
[armor on horse]∶馬身披的鎧甲
(2)
[vest] [方]∶背心
馬架
mǎjià
(1)
[方]
(2)
[small shed;shack]∶小窩棚
(3)
[tripod]∶用來背東西的三角形的木架。也叫“馬架子”
馬韁繩
mǎjiāngshéng
[twitch] 紮住馬上唇的壹圈繩索或皮帶、附帶交織而成的手柄,作為控制裝置
馬嚼鐵
mǎjiáotiě
[curb bit] 壹種有分叉的硬馬嚼子,通過分叉可對馬頜施加力量起杠桿作用
馬嚼子
mǎjiáozi
[bar bit] 馬籠頭套在馬口內的部件,其銜鐵是壹根堅固的金屬棍,有時包著橡皮
馬腳
mǎjiǎo
[cloven hoof;sth.that gives the game away] 比喻破綻或隱私
露出馬腳
馬廄
mǎjiù
[stable;shed for horses] 養馬的房舍
可養20匹馬的馬廄
馬駒
mǎjū
[foal] 馬的幼畜,尤指壹歲以下的小馬
馬具
mǎjù
[harness] 在馬身上配備的器具、物品,如馬鞍子、馬蹬等,供騎馬用
馬可·波羅
mǎkěbōluó
[Marco Polo] (1254―1324)意大利人,曾於1275年來中國,在元朝任職17年。著有《馬可波羅行記》,介紹他在東方的見聞
馬克思
mǎkèsī
[Karl Marx] (1818.5.5―1883.3.14)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壹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裏爾城的壹個律師的家庭裏。主要著作有《神聖家族》、《德意誌意識形態》、《***產黨宣言》、《1848 年至 1850 年法蘭西階級鬥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
馬克思列寧主義
mǎkèsī-lièníngzhǔyì
[Marxism-Leninism] 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的統稱。由列寧從馬克思的學說中發展,或被認為是列寧發展的***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馬克思主義
mǎkèsīzhǔyì
[Marxism] 馬克思、恩格斯和他們的追隨者制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原則和政策;尤指由馬克思創立或同馬克思相聯系的壹種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包括勞動價值論、辯證唯物主義、經濟決定人類活動和社會制度、階級鬥爭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及相信隨著資本家階級對工業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隨之而來的階級對抗的加劇和勞動者的苦難,將導致無產階級以革命奪取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
馬口鐵
mǎkǒutiě
[tinplate;galvanized iron sheet;tinned iron sheet;white sheet] 鍍錫的薄鐵片
馬褲
mǎkù
[riding breeches] 專為騎馬方便而設計的壹種膝部以下瘦小、以上肥大的褲子
馬快
mǎkuài
[servant] 舊時衙門裏偵緝逮捕罪犯的差役
馬拉松
mǎlāsōng
[Marathon race] 42195米超長距離賽跑。比喻時間持續得很久的事
馬力
mǎlì
[horsepower] 功率單位,1馬力等於每秒鐘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馬列
mǎ-liè
[Marxism-Leninism]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稱
我看還是毛主席的說法,學馬列主要是學壹個立場,壹個觀點,壹個方法
馬鈴薯
mǎlíngshǔ
(1)
[potato]
(2)
壹種直立草本植物,葉為羽狀復葉,花白色、黃色、藍色或紫色,漿果紫色,原產於美洲南部和中部的高原,廣泛栽培(尤在溫帶地區)作蔬菜
(3)
此植物的塊莖。也叫“洋芋”、“土豆兒”、“山藥蛋”等
馬六甲海峽
mǎliùjiǎ hǎixiá
[the Strait of Malacca]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安達曼海和南海。長約1000公裏,最寬處約40公裏,航道最深處25米
馬籠頭,馬勒
mǎlóngtóu,mǎlè
[bridle] 轡,用以禦馬和約束馬的馬首挽具,包括絡頭、嚼子(口銜)、韁繩,還有其他附屬物
馬路
mǎlù
[road;avenue;street] 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整的道路;公路
馬騾
mǎluó
[mule] 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的家畜,力氣較大
馬馬虎虎
mǎmɑ-hūhu
(1)
[caleless;casual]∶不仔細
在科研中不應馬馬虎虎地對待壹個哪怕不起眼的數據
妳的頂髻做得馬馬虎虎
(2)
[not so bad;so-so]∶還過得去
他的英語馬馬虎虎
馬匹
mǎpǐ
[horses] 馬的總稱
馬屁
mǎpì
[flattery] 為了某種目的或利益而對人諂媚奉承的言行
馬屁精
mǎpìjīng
[subservient;flatterer;flunkey;apple polisher] 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馬前卒
mǎqiánzú
[pawn] 舊指在車馬前奔走的仆役,現指為人效勞、跑腿、供人差遣的人
馬群
mǎqún
[manada] 指壹群同族野馬,包括壹匹公馬、幾匹母馬和壹些幼駒
馬賽克
mǎsàikè
[mosaic] 可以拼成圖案的小型彩色瓷磚,方形或六角形,也指用這種瓷磚拼成的圖案
馬上
mǎshàng
(1)
[immediately;right off]∶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妳在壹起
(2)
[on horseback]∶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馬上比武
mǎshàng bǐwǔ
[tournament] 起源於中世紀的壹種騎士比武;參加者分成兩隊,穿盔甲,持長矛或劍,壹對壹地比武,表現武藝和英勇,獲得優勝者由為這次比武選出來的女士發給獎品
馬勺
mǎsháo
[ladle] 木制的大勺,用來盛飯、盛粥
馬市
mǎshì
[horse market] 以金帛或茶、鹽同邊區民族換馬的地方
馬嘶
mǎsī
[neigh] 發出高而拖長的典型屬於馬的嘶鳴聲
馬首
mǎshǒu
(1)
[head of a horse]∶馬頭
(2)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指作戰時主將的馬首所向
馬首裂。――明·魏禧《大鐵椎傳》
瞻余馬首。――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馬首是瞻
mǎshǒushìzhān
[take the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 戰爭中士兵看主將馬頭或進或退,喻指跟隨別人行動,以別人的楷模為榜樣
馬術
mǎshù
[horsemanship] 騎馬的技術
馬術表演
馬蹄
mǎtí
[horse's hoof] 馬的蹄子
馬蹄鐵
mǎtítiě
(1)
[horseshoe]∶馬掌,即釘於馬、驢、騾子蹄下的 U 字形鐵片,以使蹄耐磨且不易受傷
(2)
[horseshoe magnet]∶U 字形磁鐵
馬蹄形
mǎtíxíng
(1)
[U-shaped;shape of a hoof]
(2)
三面構成U字形而壹面是直線的形狀
(3)
U字形
馬桶
mǎtǒng
[clossstool;commode;nightstool] 大小便用的有蓋的桶
馬頭琴
mǎtóuqín
[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 壹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馬頭裝飾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馬尾松
mǎwěisōng
[masson pine] 亞洲東部的壹種材用松樹,是壹種有價值的、裝飾用多樹脂木材
馬戲
mǎxì
[circus] 原指人的馬技表演,現指有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這些動物都經過專門訓練
馬歇爾計劃
mǎxiē ěr jìhuà
[Marshall plan]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所謂美國“援助”歐洲復興的演說。後來美國政府據以制訂的《歐洲復興方案》,就被稱為“馬歇爾計劃”
馬靴
mǎxuē
[riding boots;gambado] 騎馬穿的長筒靴子,泛指長筒靴子
馬衣
mǎyī
(1)
[cover for a horse;horsecloth]∶遮蓋或裝飾馬匹的布
(2)
[capa prieto]∶裝飾性的馬衣
馬紮
mǎzhá
[campstool] 壹種可折疊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為支架,上面繃皮條、繩等。攜帶方便
馬掌
mǎzhǎng
[horseshoe] 馬蹄下邊的角質皮層;馬掌上釘的馬蹄鐵
馬
(馬)
mǎ ㄇㄚˇ
(1)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匹。駿~。~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2)
大:~蜂。~勺。
(3)
姓。
鄭碼:XA,U:9A6C,GBK:C2ED
筆畫數:3,部首:馬,筆順編號:551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的考古發現證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限,人們就開始馴化馬。許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馬乘馬”的記載,作乘馬就是用四匹馬駕車,作為運載的工具。
化夏自古有祭馬的民間風俗。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馬祖是天駟,是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開始教人牧馬的神靈;馬社是馬廄中的土地神;而馬步為馬災害的神靈。漢族民間信仰馬王爺,農家於農歷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為全羊壹只。
蒙古族有馬奶節和賽馬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末舉行,為期壹天。這天,牧民們穿上節日服裝,分別騎著馬並帶著馬奶酒,趕到指定地點,然後準備節日食品。太陽升起時開始賽馬,參賽的馬匹為兩歲小馬。比賽結束後,人們分別入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縱情歌唱,開懷暢飲,壹直到夜色降臨,人們才載著余興紛紛散去。佤族過春節時要餵馬吃糯米飯,並觀察馬在廄中的姿態以占吉兇,以為頭朝東方為幸運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頭。
在湖北,傳說新娘出嫁時,本家歷代亡靈都會跟從前往,途中可能會撞著各種煞神附身,會給男家帶來不利。所以,迎親的這壹天,男方會請方士壹人,在門外設壹香案祭告天地和車馬神,並殺雞以驅鬼。祭畢,抓米撒在新娘的彩轎上,表示打掉煞神。新郎也同時向花轎四周行禮,禮畢方可入內。
在東北地區,有漢、滿族踏馬杌的婚俗,新娘下車後,足踏馬杌,腳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擾。貴州苗族有“背馬刀提親”的婚俗。青年男女相愛,經男女雙方家中議婚三次之後,就要背馬刀前往正式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