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王健的人物簡歷

王健的人物簡歷

2011年9月28日,美籍著名華人藝術家王健的展覽——《夢歸—王健藝術回顧展》,在藝術家的故鄉大連市的中山美術館隆重開幕。

“夢歸:王健藝術回顧展”匯集了王健多年來所創作的油畫、雕塑、素描、速寫等不同形式的代表作品,以綜合文獻的表達方式展示王健作為藝術家的個人歷程,以及這壹歷程中與藝術家與整個社會語境的關聯。除了藝術家著名的《自畫像》等系列油畫之外,還有很多之前沒有發表過的藝術家創作手稿,此外,雕塑作品的比重會相當大,近期所創作的大型青銅雕塑作品《愚公移山》,將會在展覽中出現。

這位走出大連近三十年的美籍華人,懷著赤子之心,帶著巨大成功,攜80幅(件)油畫、素描及雕塑回報家鄉父老。

王健1958年生於大連,1978年考入大連交通大學(原大連鐵道學院),1982年畢業留校工作。1986年遠赴美國加州求學,並於1994年獲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藝術碩士學位,現為美國加州薩克拉曼多城市學院、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健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大連度過的,1966年在大連工人村小學讀書的他就癡迷畫畫,由此引起張福來老師(大連市第五中學)的關註。經過壹段時間的觀察,張老師破格收他為校美術班學員,由此王健如魚得水,他以超常的聰慧臨摹靜物,練習素描,全身心投入到繪畫之中。工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他在張福來老師的推薦下,進入大連市第五中學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繪畫,還經常背著畫夾外出寫生。然而上山下鄉的激流幾乎打碎了他的繪畫之夢,艱苦的農村生活,沒有讓王健放棄追求的目標,收工後雖然又累又乏,但只要有時間他就背著畫夾到山上、河邊、田頭寫生畫畫。高考恢復後,他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火熱的大學生活為他施展才華創造了極好的舞臺,他發起並組織了學生書畫協會並任主席,兩年後又當選為大連書畫協會理事,而此時的王健剛滿22歲。1986年為了繼續深造,王健告別故鄉踏上了遠赴美國求學之路。由於美國當時不認可中國學歷,王健便以頑強的毅力邊打工邊上大學。七年過去了,王健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薩克拉曼多大學,並獲得了碩士學位,從此他開始了超越自我,向藝術高峰沖擊的歷程。

王健的繪畫作品呈現出壹種抽象的表現主義特征,即具有西方表現形式的藝術,又有東方文化的底蘊,因此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理性思維直接和純粹的特色,又有東方書韻之味的柔韌自如、順其自然的氣勢。在美國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從師於美國當代藝術大師如溫尼.提伯(wayne thiebaud 生於1920年),羅蘭.皮特森(roland petersen,生於1926年)等,在藝術風格上深受舊金山海灣藝術畫派風格的影響,因此他也是舊金山海灣藝術畫派的主要代表畫家之壹。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他摸索出了壹套獨特的繪畫技法,這就是大筆觸詮釋油畫之內涵。他的肖像作品就是用大粗體充滿顏料的筆觸創作,這即挑戰了許多流派的固有範疇,也超越了繪畫寫生之範圍。2004年創作於美國的《戴項鏈的女孩》、《卡琳娜》、《帶耳環的女孩》、《女孩和茶壺》和2008年創作於北京的《新都市女孩系列》等作品充分展示了大筆觸的繪畫技藝。在《新都市女孩系列之十九》中,王健以粗獷的大筆觸和獨特的藝術視覺,將新都市女孩鮮明的個性展現在畫面之上。畫面上的女孩顯然是壹位都市寵兒,那驕艷飽滿的面龐,楚楚動人的雙眸,飄逸時尚的秀發,無不充滿著時代女性的青春活力,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值得壹提的是作者在創作中均采用大筆觸的方式,粗獷而不失精美,大方而不失優雅。整個畫面無論是對現實的思考,還是對生活的向往都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從而使作品與觀眾有機結合,讓人們享受到了視覺上的盛宴。

創作中王健不僅將中國國畫技法有機融會於其中,而且還將西方的油畫筆意再現於作品之上,這種高水平的畫作,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了。如果說《新都市女孩系列》是壹種中西融會的作品的話,那麽《卡琳娜》則是完全西方油畫的表現形式。畫面展現的是精美的女裸體畫,完美的人體造型,強烈的色彩反差,從卡琳娜溫柔的眼神和微笑的面龐中顯現出來,充分展示了其嫻熟的油畫技巧和紮實的繪畫功底。我喜歡王健的繪畫作品,更喜歡他別具壹格的繪畫風格。

王健的人物畫自成壹格,風景畫也獨樹壹幟。觀其風景可以感受到在固有平靜的背後存在著躁動和扭曲,仿佛隨情緒壹起震顫。近年他創作的《北京的早晨》、《北京的黃昏》、《美國河的早上》、《日出―葡萄園的夏天》等等就是精典之作。《北京的早晨》(創作於2007年),作者畫面上沒有用大筆觸渲染古老的北京,麟次櫛比的大廈和喧囂的街市,而是將北京晨曦的壹瞥展現在畫面之上。那遠景的古老天壇,那若隱若現的皇家宮殿,那高高矗立的現代大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然而都在晨曦中淡化了。這種時空的轉移,古代與現代的沖擊正是作者要表達的強烈願望,而中華民族不正是在晨曦中迎接那噴薄欲出的紅日嗎?作品中描繪的不是壹天的風景,而是瞬間的景色,是作者對真實景觀瞬間的感受。其實許多好的作品之所以有神來之筆,就在於它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這就是畫家所追求的目標。在談及自己的作品時,王健認為:“用表現主義的方式畫現實主義的東西,既要有表現主義的激情,還要有古典主義的準確造型,追求每個筆觸都鮮活,作品局部看是抽象的筆觸和組合,遠處看是具像的有個性的人或物。”

2007年3月至7月,美國加州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王健的母校)隆重舉辦了《王健——美國藝術生涯二十年回顧展》,壹幅幅生動的人物肖像,壹件件精美的雕塑,壹張張唯美的風景畫及靜物等作品擺滿了整個展廳。在壹幅巨大的油畫前《黎明,獻給羅丹》(Dawn Atnbute to Rodin),參觀者們駐足凝視,晨光裏壹位孤獨的女孩兒站在玻璃窗前,此時她正聚精會神地註視著羅丹的雕塑,仿佛令妳感受到羅丹創作時的滄桑和內心充滿對藝術的壹種渴望。作品構思巧妙,創作精彩,不失為油畫創作中精品。如今王健已經在全美眾多城市如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亞特蘭大、聖地亞哥、薩克拉門托等陸續舉辦了五十多次個人畫展,全美有十家畫廊還定期為他的作品舉辦展覽,其作品也被美國眾多機構和個人收藏。

2008年8月15日至25日,《遠行的回歸―王健油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伴隨著奧運會的春風,在眾多藝術家的目光下,王健的個人畫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欣賞王健作品之後,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高度評價:“(王健)壹是中國藝術家較早采用表現主義畫現實主義的畫家;二是藝術語言純粹的畫家;三是系統關懷早期在美中國移民足跡的畫家”。這種高度的概括也是對王健繪畫作品的肯定。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後,王健又開始了新的創作。2011年春,王健與朋友結伴再次來到北京城郊的大運河。這是壹個雨後的下午,天空中飄著片片彩雲,壹束陽光穿過彩雲照在運河上,將運河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姿,王健完全被這瑰麗的景色震撼了,創作的欲望如火山爆發壹般,他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刻回到畫室,舞動手中的畫筆,將唯美的大運河瞬間停留在畫面之上,從而也讓人們欣賞到精彩瞬間的《大運河》。畫面上我們看到,蔚藍的天空壹片蝙蝠狀彩雲隨風飄蕩,壹束陽光沖破彩雲的包圍露出耀眼的光芒。陽光揮撒在運河上使其顯得更加寧靜而蒼茫。千百年來大運河奔騰向前,滋養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勢不可擋。遠處清晰可見的拱橋巍峨壯觀,與若隱若現的建築形成壹種反差,從而將大運河的創作理念推向了壹個新的高潮。如果說王健的人物畫是中西藝術最好結合的話,那麽他的風景畫則是對油畫藝術最好的壹種詮釋。

王健是壹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不僅僅在油畫創作上有著超人的天賦,在雕塑上也有著壹種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王健的雕塑作品是采取與繪畫不同的媒介來詮釋創作的情感世界,他的雕塑風格顯然是受到羅丹(Auguste Rodin)的影響,具有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粗獷的風格潛伏著強烈的內心宣泄,體現了壹種智慧、專註、真誠和意誌的凝聚。王健的雕塑生涯還要追溯到1993年,繪畫之余他對雕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便以極大的精力融入其中,並很快創作了壹批精美的作品,如《愛咪》、《銅》、《舞女》、《晨》、《曉》、《暮》、《麥蒂》等等,其中《愛咪》(2000年)創作尤為動人。《愛咪》的主人公是美國當地壹位建築師的女兒,當時她正在讀高中,然而卻患了憂郁癥。為了讓女兒走出憂郁的陰影,父母推薦愛咪做王健的模特,得知詳情後王健倍感責任重大,他認為自己既要創作藝術精品,更要以博大的胸懷讓愛咪幸福快樂。於是愛咪每次來做模特,王健就邊畫畫邊與她交談,循循善誘地開導她,以慈父般的關愛呵護她,漸漸地愛咪從憂郁裏走了出來,從1996年開始到大學畢業,愛咪壹直為王健作模特。王健在美國出版的第壹本書《第壹個十年》中的許多油畫素材都是以愛咪為模特的,正因為如此2000年王健創作雕塑《愛咪》時尤為得心應手。雕塑中《愛咪》略帶卷曲的頭發自然彎曲著,明亮的大眼睛透出燦爛的微笑,顯然此時的愛咪已還原了純真開朗的自我,與同齡的姑娘壹樣充滿了自信,渾身上下散發著青春的活力。作品在美國展出後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也見證了王健這位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海納百川的慈父般博大胸懷。我久久註視這尊青銅雕塑,內心中也深深地被王健先生的人品和藝術風格所折服。

2011年4月,剛從美國休假歸來的王健又應邀開始了《愚公移山》的創作,作品是以中國的壹位企業家真實奮鬥的經歷為創作素材的。幾年前這位企業家接手了壹個已經千瘡百孔且頻臨破產的企業,面對困境企業家沒有氣餒而是與全廠職工壹起克服困難,艱苦奮鬥,同舟***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將這個企業煥發了青春,建成年創利稅達億元的大型企業。“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國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而這位企業家正是在新時代愚公精神的激勵下創造出了奇跡。企業家的事跡深深打動著王健,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愚公移山》的創作之中。雕塑的正面是老當益壯的愚公,只見他背靠著大山,右手拄著磨禿的鏟子,左手扶在腰間,此時他正極目遠眺,炯炯有神的眼裏充滿了堅韌的信心。他相信只要每天挖山不止,子子孫孫無窮盡,就壹定能夠搬走大山。與以往創作不同的是,王健塑造的“愚公移山”大概是受西方雕塑的影響,雕塑背面還塑造了大力神的形象。傳說大力神是王母娘娘的兒子,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它,大力神決心幫助愚公搬掉大山。此時大山已壓在大力神身上,只見它伸出滾圓而粗壯的左臂摟抱著大山,右手則高高擎起了大山。巍峨的大山幾乎壓彎了他的身軀,而它高昂著頭,圓睜著雙眼,彎曲著雙腿,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雷霆萬鈞之力奮力扛起了大山。雕塑雖然與“愚公移山”原意有所差別,但這也正是王健用西方藝術理念對“愚公移山”的壹種新的詮釋。

為了創作好《愚公移山》,王健先後五次奔波於北京與大連。雕塑場地設在壹處廠房裏,條件非常艱苦,為了把好的作品奉獻給廣大觀眾,王健將工作室設在廠房隔壁,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多次將原稿推翻重來,僅大力神頭部的位置就改動了四次。每天工作結束後王健的衣服都能擰出汗水,為了《愚公移山》,王健體重減少了12斤,但他始終沒有停下創作的腳步。他用雕塑的語言將“愚公移山”以壹種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使每壹位觀賞者在品讀雕塑的同時,心靈上也得到震撼與升華。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二十多年來,王健——這位飄泊於海外的遊子,以堅毅不拔的精神叩開了通向世界的藝術大門。如今已過“天命之年”的他已在北京建起了工作室,他要在祖國這片熱土上,用手中的畫筆謳歌祖國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描繪嶄新的藝術人生,我們熱情地期望他有更多新作品問世。

王健,美籍華人藝術家。1958年生於大連。十歲開始學習繪畫。1986年赴美國學習繪畫。1994年,獲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自1987年在美國舉辦第壹次個人畫展,王健在旅美二十多年間,在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亞特蘭大、聖地亞哥、薩克拉曼陀等城市相繼舉辦了五十多次個人展覽。王健的作品被美術館、美國各級政府部門、大學、企業及私人收藏千余幅作品。

自1997年出版畫冊王健尋夢:在美國的第壹個十年,到2007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出版的王健,美國二十年,再到2008年出版遠行的回歸——王健的油畫藝術和王健,壹個中國畫家的美國傳奇,迄今已出版了十幾本畫冊和專輯。

2006年,美國國家電視臺(PBS)和加州電視臺(KVIE)為其錄制紀錄片“王健——完美的旅程(Jian Wang——Full Circle)”;2012年,中央電視臺《奮鬥》欄目組為王健錄制“王健的奮鬥”大型訪談節目;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CCTV 4)《華人世界》欄目錄制“王健,壹個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的傳奇”。迄今,中外電視臺都曾多次采訪報道王健及其繪畫。

2007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舉辦 “王健,美國20年藝術回顧展”;

2008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遠行的回歸——王健的油畫藝術”,範迪安館長策展。

2011年,在大連中山美術館舉辦“夢歸——王健藝術回顧展”,學術顧問栗憲庭,策展人王端廷、歌子。

2012年, 參加了北京中華世紀壇由藝術中國主辦的“融匯拓新——海外歸國藝術家作品展” 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由中國僑聯主辦的“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 。

1958年 9月26日出生於中國大連。

1982年 BS 學士學位,大連鐵道學院

1986年 旅居美國

1987年 薩克拉門托城市學院(SCC)學習藝術專業,師從於弗雷德·道爾克(Fred Dalkey)教授。

1989年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師從溫. 提伯(Wayne Thiebaud)、大衛.哈勒維爾(David Hollowell)、曼紐爾. 納利(Manual Neri)和羅蘭. 皮特森(Roland Peterson)

1991年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藝術學士結業。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藝術專業碩士階段的學習,導師是奧立沃 傑克遜Oliver Jackson。

1994年 獲藝術碩士學位,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

2011年 天津美術學院講學

2011年 武漢理工大學講學

武漢紡織大學講學

2008年 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講學

2007年 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講學

2006年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擔任兼職教授

2004年 薩克拉門托城市學院藝術系教授

2001年 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