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代工入局氫能源,“劍走偏鋒”的海馬汽車能否自救?
根據海馬 汽車 公布2021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9.26億元,同比增長48.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8303.77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73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虧損1.81億元。基本每股虧損0.0505元。
現如今提起海馬 汽車 ,有所了解的第壹反應該是銷量低迷、虧損、甚至是面臨退市邊緣。確實,自從2017年開始,海馬 汽車 就發展遇阻。但近年來,海馬 汽車 也壹直在嘗試著自救,包括出售房產、股權等方式,以及不斷的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尋求發展出路。不了解海馬 汽車 的殊不知在其經歷幾十年創業史中,海馬也有很多光輝時刻。
海馬 汽車 將“單飛”
隨後海馬開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福美萊、騎士、海福星、海馬王子等等車型推出,但是海馬 汽車 後期產品始終沒有擺脫出馬自達的影子。像是熱銷的福美萊在外形與內飾與馬自達323車型擁有極多相似點。
或許是缺乏牢靠的自主研發能力,到2016年,海馬 汽車 的銷量達到頂峰,年銷量達到21.6萬輛,此後銷量便走起下坡路,2017年全年累計銷售新車14.04萬輛,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6.76萬輛,2019年銷量為29456輛,2020年銷量只有17773臺。不僅如此,還有給小鵬 汽車 代工的合約到期不再續約以及壹汽股份退出,海馬的處境面臨尷尬的局面。對於處在經營風險中的海馬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海馬 汽車 2021年上半年累計售車1.65萬輛,但其中就有1.12萬輛來自代工小鵬 汽車 ,占比高達67.95%。7月銷量2768輛,同比增長192.8%。但是僅千輛的數據已經不足以支撐壹個獨立的整車制造企業,轉型也是迫在眉睫。
根據海馬 汽車 與小鵬 汽車 在2017年9月簽署的《小鵬品牌 汽車 合作制造框架協議》中,初步確定協議生產車型的產能為5萬輛/年,協議自簽訂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曾給海馬帶來過半產銷的小鵬 汽車 代工項目在今年年底即將結束合同期,而小鵬已經開始自建工廠,海馬 汽車 此後大概率不再繼續為小鵬 汽車 代工。由此可見,如果失去為小鵬 汽車 代工的訂單,海馬 汽車 工廠閑置產能將進壹步加劇,虧損很可能進壹步加大。
氫能源 汽車 迎來發展風口
剛剛脫離壹汽的海馬 汽車 將在今年年底結束與小鵬 汽車 的代工關系。不過,此刻的海馬 汽車 貌似有著其他的大計劃。今年8月16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15年)》,雖然目前該政策還只針對於北京地區,但是海馬 汽車 作為氫能源 汽車 的潛力車企,在此政策發布之後壹躍成為市場中的香餑餑。但不得不說對於海馬 汽車 而言,選擇在此時間切入氫能源領域無疑是背水壹戰。
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曾表示,十四五時期,海馬 汽車 將全面轉型新能源 汽車 和智能 汽車 ,“優先智能 汽車 、合作電動 汽車 、死磕插混 汽車 、深耕氫能 汽車 。”
去年以來,我國加氫站建設提速。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已經有136座加氫站投入運營。市場預計,到2025年,我國加氫站數量將達到1000座。
如今,在燃油產品中海馬 汽車 已經開始走在“氫能源主流”的前端,將精力都集中在了屬於未來 汽車 市場的氫能源和插電式混動 汽車 。同時,海馬 汽車 已對外發布了相關的氫能源戰略,未來公司規劃在海南島東(瓊海)、西(儋州)、南(三亞)、北(海口)、中(瓊中)各建壹座大型加氫站。
外界對海馬轉戰新能源之所以看好,也在於其政策支持的背景。隨著排放法規越來越嚴苛,以及電動 汽車 技術的發展,燃油車的退出只是時間問題。而海南省在壹年前就制定了“美麗海島”的相關計劃,並宣布在2030年將停止銷售燃油 汽車 的相關規定,這對於海馬 汽車 來說,完全就是開了“綠燈”的政策。
“望梅止渴”的氫燃料
目前,海馬 汽車 已經完成了第壹代氫能源 汽車 的開發,該車型搭載120kW高功率氫燃料電池和70MPa高壓儲氫罐;並且車型還配備了3個容量為60升的儲氫罐,最多可裝載7.25KG氫氣,其續航裏程為800KM,加氫僅需3-5分鐘,這與純電車型的充電效率相比可不止提高了壹星半點。
海馬 汽車 目前已完成首款氫燃料電池 汽車 樣車開發。此外,第三代氫燃料電池 汽車 正在研發中,計劃在2025年前投入約2000臺氫能源 汽車 進行示範運營。
同時,海馬 汽車 還與中國航天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101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建海南首座水制氫及高壓加氫壹體化站,在市場中凸顯了野心。
但試制車目前仍處於研發階段,距離量產落地的距離仍未知。雖然近兩年全國掀起氫燃料電池 汽車 熱,海南也成為氫燃料電池 汽車 的示範區,可氫燃料電池技術目前主要運用於商用車領域。並且作為技術研發實力並不強,也沒有商用車業務的海馬,能否拔得頭籌?誰也說不定。
按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氫燃料電池 汽車 短期內仍難實現落地,對當前急需打破困境的海馬 汽車 而言,或許也是“望梅止渴”。長遠看,氫燃料電池 汽車 不失為壹條可行路線,當然海馬 汽車 的布局也值得肯定。但要解決眼下的困境,海馬 汽車 還需多謀出路。
全民輿車: 海馬 汽車 正在努力擺脫困境,奮力抓住風口也是情理之中。但盡管氫能 汽車 風頭正勁,對海馬 汽車 而言,低迷的銷量,虧損的經營業績,以及不順利的轉型,單飛的海馬 汽車 要想翻身並非易事。目前在海馬 汽車 的產品線中,MPV和乘用車基本處於邊緣化狀態,如何打造壹款爆款引力產品,將海馬品牌重新拉回市場的首要任務。長遠來看,海馬 汽車 接下來的處境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