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壓鑄工藝及壓鑄模設計要點

壓鑄工藝及壓鑄模設計要點

金屬液在通過澆口時,其填充方式可分為層流式填充、噴射流填充、霧化流填充三種方式。當澆口速度較低時,填充方式顯層流的狀態;當速度增加,金屬液不再是連續流出,而是呈粗顆粒狀噴出;當速度更高時,水則會呈霧狀的細微顆粒噴出。采用層流填充或霧狀流填充均可產生令人滿意的鑄件,粗顆粒流填充因在填充過程中熱量損失多而填充不好。壹般而言,澆口愈薄,澆口速度愈高才能達到霧化流的狀態

金屬液進入型腔的流動狀態是由流道和內澆口的形式決定的。目前使用較多的流道形式有扇形流道和錐形流道兩種。澆註系統由直澆道,橫澆道和內澆道等三部份組成。扇形流道較適合於內澆口長度較短的產品,錐形流道適合於內澆口長度較長的產品。不管是扇形流道還是錐形流道,從流道開始到內澆口其截面積應該逐漸縮小,才能保證控制合金液的流態,並防止氣體卷入澆註系統;橫澆道應具有壹定的長度,可對金屬液起到穩流和導向作用

設計澆口與流道壹般要遵守如下原則: 1).充填最困難的地方優先考慮 2). 各澆口大小應按其主要充填部份的鑄件體積依比例分配 3). 澆口位置應避免設在液流容易受阻的地方或直接沖擊型芯 4).流道截面積與澆口截面積必須維持平衡 5).流道轉彎處或尾部應設突出部位或緩沖包,以起到緩沖及吸收雜質的作用 6).避免流道急轉彎及截面積突然改變,以免造成亂流卷入空氣 7).流道轉彎時,截面積應該適度減小,才不會卷入空氣

為了提高壓鑄件質量,在金屬液充填型腔的過程中應盡量排除型腔中的氣體,排除混有氣體和被塗料殘余物汙染的前流冷的金屬液,這就需要設置溢流、排氣系統,包括溢流槽和排氣槽。 溢流槽有如下作用: a、起排出雜物,排出氣體作用; b、保持模具溫度平衡作用; c、改善流動方向(引流)作用; d、起頂出平臺的作用; e、接納第壹份冷的金屬流(集渣)作用。

鋅合金溢流槽排渣口深度壹般取0.2-0.3mm,溢流槽後部的排氣道深度壹般取0.05-0.12mm。 v為了充分排出型腔內的氣體,排氣槽的截面積壹般為內澆口截面積的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