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是怎樣的呢?
七巧板的由來和故事分別是:
1、七巧板的由來是:七巧板本來的面目是“燕幾圖”,燕幾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幾。
2、七巧板的故事是:在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他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所以家裏的家具也“頗具特色”。
有壹天,他家裏請客,請客的桌子是他設計的6張小桌子拼成的“宴幾”,宴會的時候,可以根據客人的多寡調整位置,後來又增加了壹件小幾,分開組合,變化無窮,相當實用有趣。
後人在此基礎上,把燕幾改造成了由木板做成的7塊木板。 到明末清初,人們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被人們成為“七巧圖”、“智慧板”。
到了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極大的興趣,他們沒日沒夜地玩,將其稱為“唐圖”(tangram),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七巧板幫助孩子認識幾何形狀、大小、長短:
七巧板有七塊板組成,完整圖案為壹正方形: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塊小形三角形、壹塊中形三角形和兩塊大形三角形)、壹塊正方形和壹塊平行四邊形。
孩子玩七巧板,最基礎的是認識到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這幾種形狀,通過拼玩,還可以接觸到長方形、梯形等形狀。
七巧板中有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通過對比,孩子可以很輕松地掌握三角形木板的大小和邊的長短,建立初步的”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