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管理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管理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管理

課堂學習管理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學習管理能夠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並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如何進行課堂學習管理,便成為教育學家、教學壹線工作者普遍關註的問題。為此,我們有必要對課堂學習的管理進行壹些研究與探索。

壹、課堂學習管理理念  

課堂學習管理的概念是相當廣泛的,通俗的可以這樣定義: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建立壹個有效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它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保證。

對於課堂學習管理的概念,教育心理學者、教育管理者以及教師有壹個逐漸認識並理解的過程。在20世紀50-70年代,人們壹直把課堂學習管理集中在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為、處理學生的消極行為上。也因為這個原因,那時的教師主要采取管、卡、壓的辦法。實際上,這樣不但不能減少課堂上的問題行為,而且問題反倒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近年來,課堂學習管理的概念有了很大變化,許多教育家、學者、教育管理者提出,課堂學習管理應該強調促進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和爭取成就的行為,創設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行為的教學環境,預防問題行為的出現。這也就是,現代課堂學習管理的基本理念。  

 二、課堂學習管理的基本原則  

基於積極促進、預防為主的理念,現代課堂學習管理壹般遵循以下原則。

(壹)了解學生的需要。課堂學習管理不是簡單的監督和控制可以達到目的的。了解學生的各方面特別是心理需要,是課堂學習管理的重要依據。雖然教師在建立有效的、有啟發性的、促進學習的環境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只有了解學生的各種需要特別是心理需要,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只有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才能更好地啟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鳴的過程。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理性的教師權威,不僅有助於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較大的相容性,相互接觸產生積極主動的促進作用,學生主動地接納老師的指導,接納各項教育措施,教師的行為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才能高效地順利開展。學生群體,不論是正式的班集體,還是非正式的友伴群體,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及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學生群體,可以為教與學創造壹種積極向上的群體氣氛,對於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形成良好品德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課堂學習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以滿足學生各方面特別是心理的需求。

(三)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最佳學習。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把學生的行為引導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就會增多,問題行為就會減少。為此,教師要有明確的適合學生心理需要、學業程度的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還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使用難度適當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感興趣。這樣,學生才會迅速地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以鼓勵學生不斷獲取學業成就,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四)建立教學常規。教學常規是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行為準則。例如,上課鈴響停止以後,必須準備好文具書本,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準備上課;上課時有問題,發言之前要先舉手,等老師同意後,才開始發言。規則是維持課堂秩序的準則,也是課堂學習管理的依據。因此,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應當建立教學常規,使全體學生認識到,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五)學校管理者對班級規模的控制。班集體的大小,對課堂學習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壹般來說,班集體太大,情感紐帶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的頻率低,相互了解少,建立集體規範就比較困難,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的小群體,增加管理的難度。而且,往往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少數同學甚至會感受到冷落;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也會較大,難免產生摩擦與沖突,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管理的效果。因而,班級的規模不宜過大,應該向小班化發展,比如20-30人最好,最多也不應該超過50人。  

 三、課堂學習管理要求創造良好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而且還取決於壹定的教學情境,也就是教學的環境。教學情境有物質的,比如:教室的座椅、光線等;還有心理的,也就是課堂氣氛,這是更為重要的。比如有的課堂氣氛積極而活躍,有的則拘謹而刻板。課堂氣氛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由大多數學生的***同態度和情感的優勢狀態形成的。它是課堂學習賴以發生的心理背景。健康積極的課堂氣氛往往能極大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

首先,教師要提高課程運作的能力。即強調課堂中有效的管理與有效教學之間緊密的聯系。第壹,教師在教學的同時,能註意到課堂內發生的所有情況,並用語言或非語言予以適當的處理的能力。比如,在講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的時候,有兩個學生在下面聊天,這時,老師就提出問題“化學反應速率涵義是什麽?”同時應迅速的走向兩位學生,平靜地制止,然後走回講臺上,對其中壹位提進壹步的問題“是平均速率還是瞬時速率?”這種駕馭能力,在教育學上稱為“洞悉”,著名學者康尼把它稱為教師“腦後有眼”。第二,教師還應具備在壹個時間內能註意或處理兩個以上教學事件的能力。如果把握不好,有的教師往往會因為處理個別學生的問題而拖延時間過久,使大多數學生精神渙散而影響學習。第三,創設生動活潑、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現代教學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機,投影儀,多媒體等,可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活潑,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都有效。第四,也是缺乏經驗的教師往往要出現的問題,就是微波效應。它指教師在責罰壹個學生後,對班級體中的其他學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比如,教師在責罰某學生時情緒比較激動,不能冷靜對待,有時言辭過於偏激,甚至說出過頭話,有損學生的自尊心。這樣,不但不能使犯錯誤的學生受到教育,反而會引起其他同學對這個同學的同情,甚至對教師產生反感。而且,如果這個學生在班上有壹定的影響力的話。那麽,教師的這種做法會引起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教師在處理個別學生問題時,應避免微波效應。  

 四、課堂管理的9條建議

1、初次與學生接觸時要避免過於隨便。教師給學生的第壹印象十分重要,因此最好是在開始與學生相處時表現得正式壹些,待與學生有更多的了解後再逐漸與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就像結交新朋友壹樣。調查顯示,許多影響力差的教師是以與上述相反的方式開始與學生接觸的,然後在他們已經給學生形成壹種過於松散的第壹印象後又竭力使自己嚴肅起來。這樣做效果不理想,教師的權威也難以樹立。

2、快速記住學生的姓名。快速記住學生的姓名,並發掘每個學生的優點,不僅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而且也便於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3、使用積極的語言,而非消極的語言。課堂管理應該從對消極行為的控制轉向對積極行為的促進。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強調的是希望學生去做什麽,而不是必須禁止他們去做什麽。消極的語言會暗示學生可能在此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行為。

4、有選擇地使用強化策略。為了預防課堂內違紀行為的發生,教師可以對某些學生采取選擇性強化策略。在課堂學習中,當某個學生出現不良行為跡象時,教師可以不加理會,而向他提出壹個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這樣,他就會感到教師在註意他。如果回答正確,他就會獲得成就感,他的正當行為就會受到強化,實際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當行為。選擇性強化也可以通過贊揚其他學生,即轉移強化來實現。

5、運用非言語線索。如果有跡象表明某個學生將出現不當行為,教師要立即使用非言語線索,給學生壹個暗示信號。例如:可以給該學生壹個眼色或壹個手勢,也可以壹邊講課壹邊走過去停留壹下。這種非言語線索,既可控制不當行為的產生,又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

6、處理當前的事,而不是過去的事。當學生出現不當行為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將來遇到類似情境時應該怎麽做,而不是對學生過去的錯誤糾纏不放。要處理當前的事,而不是過去的事。

7、給學生提供承擔責任的機會。應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課堂紀律的制定與實施,同時給學生提供承擔責任的機會。這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信任,也能使他們認識到建立壹個有效的學習環境,不僅是教師的責任,更是他們自己的責任。課堂上發生了違反紀律的事件時,教師不要去聽信學生的借口,否則只會讓學生學會推卸或逃避責任。教師更不要去引導全班學生討論該生的理由是否成立,這會使違紀學生認為其行為受到了重視,客觀上強化了其違紀行為。這時,教師應該問學生在下次遇到相同情況時,正確的做法是什麽。

8、要就事論事,不要羞辱學生。當發生學生違紀事件時,教師應該就事論事,誠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對學生的希望,而不要去羞辱學生,更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去揭露該生的短處。

9、避免不必要的威脅。僅僅依賴於威脅來控制學生是無效的。而且總是用“這是最後壹次機會”來威脅學生會極大地損害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當然,威脅信號壹旦發出了,就壹定要執行,讓學生感到教師言而有信。

五、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課堂是學校最基本的教學單位,它是壹種有組織、有領導的師生***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傳統的課堂教學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壓等辦法以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為,而結果往往是問題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為了建立有利於教與學的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1、以情喚情。課堂上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在所難免,這是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特征所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師授課,甚至組織公開課,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很復雜,但最主要的還是缺乏壹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譬如,當教學進入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教學轉入基調哀愁悱惻時,教師必須以沈郁淒涼的心情感染學生;當教學要求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時,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當教學呼喚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沈,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壹定教學手段,傳示給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另壹方面,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壹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2、輕敲響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壹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於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的註意力。

3、目光暗示。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註視,將自己的願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目無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壹隅,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後左右,特別是後排的左右兩角,對潛能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註。

4、動作指引。教師在課堂上的壹顰壹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如教師的手勢具有狀物、言誌、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為輔助課堂管理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導引學生意識,可以把自己的意圖、教學的宗旨和學生的接受意向牽引到壹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啟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並有所創造。教師的面目表情也有壹定的潛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待;表示滿意的微笑和贊許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熱誠與喜愛,可以達到移情傳神的功效。甚至教師的站態,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也具有吸引學生註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

5、冷卻制動。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鈴響後,妳夾著書本信心十足地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裏十分混亂。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打鬥瘋玩。即使他們看到老師來了,有的還沈浸在剛才的嬉戲追逐之中,有的則陶醉在課間休息時的趣談中尚未清醒。具有這種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在課堂上,正如奔騰的激流,壹下遇到擋住去路的閘門,會出現壹種反激的浪花如壹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現出言談舉止的"出格"。這時教師不宜馬上講課,更不要大聲呵斥。因為上節課剛結束不久,課程變換後,學生需要壹個短暫的放松時間以重新調整身心傾向。上述行為可姑且看成是學生卸下某種心理負擔、轉換思維、接受新課的準備。妳可以采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站上講臺,只用壹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壹周,形成壹種吸引力,把他們"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上來,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註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

六、有效課堂學習管理的意義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把握好課堂學習管理,對每個從事教育事業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壹個國家的未來就掌握在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壹線教師手中,而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管理又將是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未來有著深遠影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