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柏威夏寺泰柬武裝沖突的事件背景
印度教神廟柏威夏寺公元12世紀形成固定規模,成為高棉帝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宮建築物之壹。1904年,泰國當時的暹羅當局與殖民柬埔寨的法國殖民者商定邊界協議,雙方同意將柏威夏寺劃入泰國境內。3年後,法國殖民者完成邊界劃分圖,暹羅政府意外發現柏威夏寺被劃入柬埔寨壹側,由此留下世紀爭端的話柄。
海牙國際法庭1962年判定柏威夏寺歸屬柬埔寨所有。
但是,修建於“鷹喙”式摩艾丹崖頂的柏威夏寺的唯壹陸路通道位於泰國壹側,遊客只能從泰國壹側的四色菊府入寺參觀。
柏威夏寺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稱號後,泰國將寺廟北側面積4.6平方公裏的土地劃入“柏威夏寺國家公園”,封鎖了前往柏威夏寺國家公園的唯壹通道,同時宣布封閉摩艾丹崖。
雙方口水戰演變為兵戎相見。現階段,雙方爭議集中在4.6平方公裏寺廟“前院”地區的歸屬。 雙方在這壹區域多次發生武裝沖突,互有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