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如何處理人工湖湖水汙染?

如何處理人工湖湖水汙染?

如何處理人工湖湖水汙染?

1.常用的技術大致有水泵循環、跌水、沙缸過濾、投撒化學藥劑、增氧曝氣等簡單的方式,這些方法大都比較單壹,治理效果甚微,基本無效。

2.全自動精濾機、氣浮、生物制劑、人工濕地以及生態基等技術。這些技術相對第壹代的技術在技術含量和處理效果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大多都是從其他水處理技術轉型過來,不是專門針對人工湖水處理特點的。有些時候(水面較小時)治理效果較好,有些時候(特別是水面較大時)處理效果會很差。

拓展:全自動精濾機過濾法和氣浮法都需要建設水處理機房,把湖水抽到機房裏處理後再送回湖裏,屬於間接凈化法。機房和輸水管道建設需要不菲的費用以及占地、施工周期長等不便。更重要的是,由於受機房建設局限,機房不能修得太大,這樣湖水循環周期就相當漫長,幾天才能循環壹次,遠遠達不到泳池循環周期的水準。夏季湖水汙染快,還沒等處理壹遍湖水又變臟了,即使處理機房的出水水質再好,與大湖中的水混合以後整個湖水還是較臟。循環周期的問題是這兩種代表方法的瓶頸,越是上萬平米的大水面問題越嚴重。

3.動植物綜合調控技術和HDP直接凈化技術。

拓展:動植物綜合調控技術通過對魚類品種、魚蟲品種、水草品種的精心篩選和調控、以及各種化學藥劑、生物制劑的應用,最終實現沈水植被的大量健康生長,形成“水下森林”。初期要把水中魚蝦清除幹凈,然後主要靠壹種低等的浮遊生物(食藻蟲)吃掉藻類,後期主要靠沈水植被凈水。中途配以各種微生物制劑、藥劑、兇猛魚等。調控過程非常復雜,水較深的湖不能施工,需要緩慢註水以適應水草光照要求,前後耗時幾個月。而且雜草的清除、所培育水草的定期收割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雖然沒有電耗,但人力、生物制劑、魚蟲的消耗使

得維護成本並不低。

HDP直接凈化技術能夠在湖水中實現三大功能:流水不腐、曝氣充氧、微生物凈化。壹方面通過特殊低功率大流量專利設備營造龐大水流、讓死水變成流動活水,壹方面通過提供載體的方式在水中大量培養微生物,大量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和動水的環境下對水中有機汙染物進行好氧分解,實現了汙水凈化。這種原理類似於汙水處理廠,相當於直接在湖內建了個汙水廠,卻沒有任何土建設施。這種技術彌補了其它各種方法的短板,既有汙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和速度,又沒有土建、管網的煩惱,更沒有湖外治理時水泵循環帶來的循環周期瓶頸限制,而且施工周期短、造價低、維護簡單方便。與動植物綜合調控技術相比,不怕幹旱暴雨,耐沖擊負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提示: 業主方如何做好人工湖水處理問題 ?

首先,人工湖水自身存在著壹些特性,業主方應該將人工湖水處理當做技術難題對待,而不是常規的建築工程。所以對於人工湖水處理的招標事宜應該由總工或資深公司出面,而不是預算部或合約部來組織。

其次,業主方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慎重選擇合適有效的技術。在技術優先的情況下再考慮經濟因素,而不能以價格來導向技術。綜合比較,選擇經驗豐富、成功案例多且性價比高的環保公司來完成人工湖水的治理。

再則,除了環保公司對人工湖作出相關專業治理外,業主本身也必須配合完成壹些工作。這就好比醫生在給病人治病時,有些病情病人必須配合治療:治療糖尿病時病人不能無節制吃糖;治療抽煙引起的肺癌時病人要戒煙等等。道理很容易理解,病人的這些行為正是加重病情的直接根源,與治療目的正好相反背道而馳,如果病人不加以控制,則治療效果將大大減弱甚至無效。在人工湖處理方面,業主應配合完成以下工作:

1、在湖底建設施工時,防水毯上可以覆蓋素混凝土或粘土,關鍵是上面需要再鋪設壹層砂石(粗砂、碎石、鵝卵石(不要太大)),且厚度應保持在10厘米以上,目的是增強湖水自凈能力以及水的光反射美觀性,整個湖底都要敷設。

2、淺水域水生植物區的池底如果鋪設泥土,業主需在泥土上覆蓋壹層細砂石,避免泥土裸露於水中受風浪擾動上浮汙染水體。

3、業主在水體中養殖動物(魚、鴨、鵝)時,嚴格禁止向水中投撒飼料(讓魚吃魚蟲、鵝鴨吃小魚形成生物鏈),以防造成人為的水質惡化。並對魚的種類進行科學配備,其中白鰱應占壹半。且魚類繁殖速度極快,每年應及時捕撈,控制魚數量不要超標。

拓展:

這裏的人工湖壹般是指人工挖掘出來的小型湖泊或水池,壹般都對水體有景觀要求,即人們希望湖水幹凈、清澈,呈現出良好的水面風景,所以人工湖也都是景觀湖。 人工湖壹般自身生態系統不完善,水體自凈能力差,不治理的情況下,水質很容易惡化。露天環境下地人工湖壹般會出現三類不同性質的汙染:

(1)由於氮磷營養元素過多而導致的富營養化汙染。表現為湖水發綠、出現大量藍綠藻甚至水華;

(2)有機汙染物過多而導致的有機汙染。表現為湖水汙濁、缺氧、發黑有臭味; (3)顆粒狀塵埃和樹葉等固體異物過多而導致的雜質汙染。表現為水中懸浮雜質過多、透明度低、影響觀瞻。

每壹種汙染都會導致水質的惡化和景觀的直接破壞,因此必須對三種類型的汙染都采取對癥下藥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護人工湖水不受破壞,水質情況良好。

人工湖水處理還是壹個難題

對於人工湖水處理而言,最大難處是水量極大,幾萬噸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公園湖甚至有幾十萬噸水乃至幾百萬噸水。如果照搬城市汙水處理廠或泳池水處理的方法,壹般每噸水的治理投資在幾百元至幾千元,1萬噸水就需要幾百萬,對於人工湖而言成本極大,客戶難以承受。

因此,對於人工湖而言,既要解決技術上的大難題,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這是壹個極其困難的工作。正因為如此,人工湖水處理還是壹個難題,作為業主方,絕不能認為隨便找個水處理公司都能治好,價錢越低越好。很多業主方抱著這種想法,結果錢也花了,想要的結果卻沒有,造成很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