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特長生招生是否意味著取消了特長生教育?
取消特長生招生,不等於取消特長生教育
取消特長生招生不能取消對特長生的教育,要利用現有方式和開發更多方式,讓有所特長的學生得到成長。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對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加強普通高中招生考試管理。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繼續清理和規範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行。
這是教育部在2014年發文要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學校招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之後,再壹次發文對特長生招生做出的部署。
從這些年的社會反映來看,取消特長生招生,回應了很多家長的呼聲以及社會輿論。因為,特長生招生在某些時候成了權力尋租的“拼爹”代名詞,有特長的學生不壹定能上去,沒特長的學生不壹定上不去。因此,社會上有不少詬病,認為特長生招生成為了某些人給孩子擇校時使用的光明正大的利器。從這個意義上講,取消特長生招生杜絕了腐敗機會,讓陽光招生添了更多燦爛。
此外,取消特長生招生在壹定程度上,可以解放某些孩子以及家長。有些孩子並不具備特長生稟賦,但是由於存在特長生招生這個渠道,家長逼著這些孩子專門去學什麽特長,而實際上孩子的興趣不大甚至毫無興趣。現在把這條路堵死了,家長也就不再抱什麽希望了,自然會絕了這份心,孩子的壓力也就會小多了。
但是,從教育規律和人生各異的角度來講,可以取消特長生招生,但不可以取消特長生教育。人的生命生而平等,但是人的稟賦生而各異,特別是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確實具備異於常人的天資。這份天資不是為考試而生,而是自然而來。如果在教育過程中,不能讓這些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開發,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缺位,更是整個社會的遺憾。這些孩子的天資稟賦不應該被忽略,因材施教對於他們來說價值更為重要,如若不然,可能泯然眾人矣。
因此,在已有的特長生招生實踐以及當下的各種社會環境中,取消特長生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學校不能過於功利,應該重視有所特長的學生,讓這些孩子能夠獲得相應的成長。
概而言之,取消特長生招生跟教育規律並不壹定吻合,但是目前有其必要;不過,取消特長生招生不能取消對特長生的教育,要利用現有方式和開發更多方式,讓有所特長的學生得到成長。從國內外的教育效果來看,特長生能夠獲得相應成長,不僅是學生本人能夠有所收益,而且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