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的監獄文化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的監獄文化

上海解放後,監獄由市軍管會派員接管,經過整頓、清理、改造,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國家刑罰的執行機關。1949年9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曾任過八路軍團長,當過馮玉祥將軍金石教師的全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出任解放後第壹任監獄長。提籃橋監獄是上海解放以來,上海地區設立的第壹個監獄。而且在相當長時間內,壹直是上海地區新收犯人的入口處。1951年5月,根據政務院的有關規定,監獄由法院劃歸上海市公安局領導,同年8月改名為上海市監獄,1983年7月起劃歸司法系統領導。1995年6月改名為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幾十年,監獄堅持貫徹“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對犯人進行形勢、政策、前途教育。組織犯人看書讀報,邀請專家、勞動模範、先進人物、被害人和犯人家屬來監獄作報告,組織犯人外出參觀,並加強考核管理,及時兌現政策,依法實施減刑、假釋、監外執行,實行人道主義和文明管理,不打罵體罰,不侮辱犯人人格,給犯人吃飽、穿暖。多年來監獄對盜竊犯、性犯罪、暴力犯、經濟犯等不同類型的犯人還開展分類教育,分類改造,並在犯人中普及初中文化教育,多層次開辦高中和大專班,參加市文化統壹考試,合格者由教育局發給畢(結)業證書。組織犯人進行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合格者發給技術等級證書。此外,還在犯人中開展詩歌創作、書畫工藝美術活動,組織“新岸藝術團”、“提籃橋翻譯室”,從1982年起編印鉛印的《勞改報》供犯人閱讀,建立新岸廣播臺和有線電視臺,用健康、豐富的文化活動陶冶其情操。90年代以來,先後編印了《分類改造文選》、《煉獄心聲集》、《兩地書》、《懺悔錄》、《服刑人員心理健康之友》等著作,還設立了心理咨詢門診部。 提籃橋監獄是近代中國壹座西洋式的“外國監獄”,而且還基本上保持了二、三十年代的建築風貌,這對影視部門來說,無疑是壹個天然的攝影場地。多年來,受到全國不少影視單位的青睞,前來監獄拍接過的故事片有《鐵窗烈火》、《少年犯》、《陳賡蒙難》、《陳賡脫險》、《珊瑚島上的死光》、《中華警花》、《子夜》、《魔鬼和天使》、《孽緣》、《好人合算》等。電視連續劇有《代價》、《獄中曙光》、《密探》、《壹代梟雄》、《孽債》、《若男和她的女兒》、《壹號機密》、《潘漢年》等。

1999年12月,在提藍橋監獄內的壹幢6層高的當年曾關押、審判、處決過日本戰犯的監樓內建起了反映百年以來上海監獄和現狀的“上海監獄陳列館”,目前有展區面積2800平方米,它是壹座極有行業特色的展館,已接待團體參觀,不少新聞媒體曾作過不少專題介紹。 系統記錄提籃橋監獄歷史鉤沈的《提籃橋監獄》壹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從“獄事滄桑”、“煉獄精英”、“斃獄終極”、“獄史鉤沈”等多個角度敘述了這座著名監獄的身世和歷史、典故和人物、往事和現狀,具有較強的史料價值和可讀性。

該書作者徐家俊曾是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史誌辦公室主任,在提籃橋監獄工作多年。為完成這部歷史讀物,他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查閱了大量檔案、報紙資料,並尋訪了眾多見證人。

徐家俊說,最初研究提籃橋監獄史,是懷著搶救史料的目的,因為坊間流傳的壹些近代歷史人物“秘史”,雖部分真實,但也有大量“藝術發揮”,其中壹些是可查閱提籃橋監獄的相關檔案史料予以澄清的。提籃橋不僅是壹座監獄,也是特殊的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見證地。同時還是位於上海的壹處重要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地。關於提籃橋監獄的歷史還不斷有新的史料發現,有機會他會再寫出更全面的獄史增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