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按摩壹學就會
近日讀完了中裏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1-3冊,內容很豐富,越讀越驚嘆於經絡的神奇,它們就像樞紐壹般,打通就是柳暗花明,堵塞就是病體纏身。
很幸運能夠讀到如此通俗易懂的好書,在各種中醫知識集薈中,我是獲益匪淺。因此將自己的壹些收獲整理出來,分享給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有所得,長期堅持下去,越來越 健康 。
計劃寫兩篇,本篇是對經絡知識的壹些總結以及重點穴位介紹,另壹篇擬對三本書中提到的各種保健方法進行提煉,持之以恒必是我們愈發 健康 的身體。
下面,先讓我們壹起來看看經絡的神奇。
1
自從學習中醫以來,我經常會拿著按摩捶各種敲擊自己的身體,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收獲就是睡眠變好了,深度睡眠時間增多,心情也變得更加平和與寧靜,這應該就是好身體好睡眠帶來的好心情吧。
最初的時候,腿上被自己敲擊的是各種淤青(專業術語可能叫出痧),慢慢的淤青沒有了,幾個月下來,淤青沒有再出現。
然而,前段時間,胃功能變弱,肚子有點脹,再敲擊,脾經、胃經的路線上又是各種斑點和淤青。
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我首先想到的是,經絡通則身體好睡眠好,不通則反之。
許多時候,當我去按摩壹條經絡路線時,它是處於動態變化中的,可能壹段時間毫無感覺,某次又突然按到了痛點,再按壹段時間疼痛消失了。
對非中醫專業的人來說,或許不能夠了解它的原理,但保持對自己身體的敏感性,當堵塞發生時,先期疏導,防患於未然,應該就是最好的自我保健了。
書中有壹句話是這樣說的: 學習經絡可深可淺,註意觀察妳出現癥狀的位置,看它發生在哪條經絡循行的路線上,刺激這條經絡上的相關穴位,癥狀都會有所改善。
還有壹句話是 “離穴不離經”。
我想它們的大概意思就是, 不要去奢求找準每壹個穴位,妳的痛點敏感點就是問題所在。學習經絡,倘若有能力,學深學透很好;但倘若時間有限,也不要對自己太過於苛刻。壹個好的方法,哪怕妳不懂得它的理論,但去堅持了,它依舊會造福於妳。
2
(1)肝經上的太沖穴
作者用, 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消氣穴來形容。它散肝火,補心血,安心神、利水道,功能極為強大。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書中對其進行了詳細解讀:
太,盛大的意思;沖,重要的通道。人體盛大而重要的通道在什麽地方呢?壹定是在氣血聚集流動最多的地方,就是肝臟和心臟相通的地方。
肝是血庫,心是血泵,心血不足,非心臟本身造成,而是肝臟供血不足。因何供血不足?因為兩臟之間的通路淤阻。因何淤阻?源於肝氣不舒,氣滯則血瘀。
沖字還有用水灌溉的意思,更加形象的告訴我們,刺激太沖穴就會把肝臟的血液灌註到心臟中去。
但壹定要朝“行間”的方向去揉。行間是肝經的火穴,肝臟屬木,心臟屬火,正是木生火之意。
最後作者又提到,什麽人用太沖穴好呢?就是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裏咽的人。 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 ,效果會更好。
(2)膀胱經
膀胱經,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在臀下殷門穴至委中穴這段膀胱經至關重要。因為此處是查看體內淤積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徑,有兩條膀胱經通路在此經過,此處聚毒最多。若聚毒難散,體內必生淤積腫物;若此處常通,則癌癥不生,惡疾難成。所以此處實安生立命之所,不可不知。
膀胱經學名為“足太陽膀胱經”,與人體陽氣有關,從腳掌外側,沿小腿、大腿後側以及後背直達頭頂。
中醫認為:風從項後入,寒從腳底生,就是說風寒都是從膀胱經進來的。因此,驅寒要從膀胱經入手。
書中講了“冰包火”的例子:
有人虛寒怕冷,但是壹吃熱藥或熱的食物,就會上火,臉上起皰,牙齦腫痛,必須馬上再吃祛火的藥才行。這是什麽原因呢?那是因為表寒過重,雖吃熱藥,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內熱直上頭面所造成的。外寒就是膀胱經之寒,只有在後背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熱藥或熱的食物,就會火有去處,發向後背去寒,不再往頭面上跑了。
關於膀胱經,我自身也有很大感觸,先前壹直在通過按摩迎香穴自療鼻炎,有所改善,但壹段時間後遇到了瓶頸。
可是,自從明白了導致鼻炎的原理,開始從敲打、按摩膀胱經入手,散寒、增陽之後,鼻炎自療又有了進壹步突破。
書中說到: 如果您想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卻不知從何下手的話,打通督脈和膀胱經就是壹個最好的捷徑。
作為人體的至陽通道,陽氣足則身體健,應該是打通督脈和膀胱經的核心所在。
(3)天河水
壹招天河水,拳拳舐犢情,小兒發熱的通治之穴,推天河水,既可瀉肝經之火,又可補脾經之血,肝火得瀉,心裏自然清涼,脾經得補,胃口必會大開。
古代醫家對幼兒疾病總結得最為精湛,小兒之患,非肝即脾。
肝旺脾虛型,睡覺少,即使哈氣連天也不願去睡覺,夜裏愛出汗,脾氣大,胃口不好,愛挑食,體瘦面黃,個字竄得快,但牙齒卻長得很慢。
天河水的位置,是從勞宮穴壹直到曲澤穴,這正好是心包經的位置,逆推心包經,既可瀉肝經之火,又可補脾經之血。所以對那些夜裏手腳心發熱,汗出燒不退,煩躁難眠,夜咳不止等熱性病癥,最為有效(但若是畏冷怕風,神倦易困的虛寒性體質,則萬不可用)。
推“天河水”方法簡單: 家長用拇指,從孩子左手心沿小臂中線壹直推到肘窩的曲澤穴位壹次。每次要推至少300次。推時要在孩子小臂上抹些潤滑油,防止擦傷皮膚。睡前給孩子推壹推,效果最好。
3
除以上三個帶給我最深印象的穴位、經絡外,書中還提到其它經絡:
如,面部氣血主要是靠胃經來供應,要想美把胃經打通;鍛煉肝腎功能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雙腿分開劈叉;經常敲打胳膊正面的大腸經,不但可以消減胳膊上的贅肉,還可以改善便秘的問題;以及神秘的三焦經,人體 健康 的總指揮等。
經絡可以說是人體自救自醫的重要渠道,經絡通,氣血運轉順暢,臟腑各司其職,表現於外,就是壹個更加強健的身體。
身心統壹,身體 健康 ,心情也會更加愉悅,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