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的其他信息
1953年10月李昌同誌由國家主席毛澤東署名任命,到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校長兼黨委書記。李昌同誌39歲來到哈工大,50歲回京,11年的全部壯年心血和哈工大人壹起,匯入了這個教學科研的大集體中。
李昌來到哈工大後非常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可謂不拘壹格降人才。到1957年,學校先後提拔副教授13人,年齡最大的僅37歲。1960年評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齡34歲。1957年哈工大教師隊伍800余人,平均年齡僅27.5歲。正是由於李昌校長對人才的重視,歷年來哈工大對我國的軍事和國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培養出孫家棟、李繼耐、胡世祥、李元正等壹大批航天事業代表人物。
每壹位走進哈工大的新生,在入學第壹堂課“學校發展史”中,都會記住“八百壯士”獻身教學事業的事跡。
“八百壯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壹三”抗戰中,死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官兵。這裏則指上世紀50年代李昌主持哈工大時期培養的800多人的教師隊伍。
1954年10月,哈工大和清華大學等並列成為國家重點大學。要滿足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就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造就壹支過硬的教學科研隊伍。李昌提出“功夫到家”的口號,此後進壹步提出教學必須做到“規格嚴格,功夫到家”,保證把學生教好。從此,“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八個字成為哈工大的校訓,“八百壯士”教師隊伍的座右銘,也成為哈工大人永遠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
李昌對哈工大發展的長遠思路和取得的成就,遠遠超越了當時的教育大綱,他在教育體制、教學規劃、學科設置、教學方法、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教育改革帶頭人。 2009年9月6日,由工商導報常務副總編輯周士元先生撰寫,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李昌傳》,在北京金融街人壽大廈舉行首發式。會議由哈工大校友會組織,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朱育理主持。兩院院士俞大光等近十名科學界人士參加會議。
傳主的夫人馮蘭瑞(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科委副主任吳明瑜、原國家專利局副局長明庭華、原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楊世勤、原駐美國大使館教育參贊何龍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中紀委監察部監察專員李樹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長朱育誠、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信息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柳克俊、中國技術交易所董事長熊焰、原中紀委駐國家紀委紀檢組組長盧時策、原香港中國通訊社社長黃振聲,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哈工大校友以及李昌同誌的子女親友參加了首發式。
這部歷史跨度近80年的人物傳記,記載了老革命家李昌先生“踏破青山不覺累”的壹生,真實地還原了從1935年“壹二·九”運動開始到上世紀90年代的諸多歷史真相。例如,在1979年,李昌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呼籲為天安門“四五”運動平反,並率先在中國科學院平反冤假錯案。上世紀80年代中期,黨內高層有人提出,黨員創業者雇工人數超過7個,就是搞資本主義,就要開除黨籍。李昌和杜潤生等老同誌堅決反對這個議題。最後鄧小平提出了“三不政策”,既不提倡、不阻止、不宣傳,“看兩年再說”,才算平息這場爭論。書中的這些細節,凸顯了壹個***產黨員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高風亮節。 2010年10月22日上午,李昌同誌向教育基金會捐贈暨李昌教育基金成立大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隆重舉行。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副校長孫和義主持會議。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副理事長、校友總會常務副會長崔國蘭與李昌親屬代表、李昌之女李玉女士簽訂了捐贈協議。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校紀委書記才巨金宣讀了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頒發“哈爾濱工業大學捐贈紀念證書”、“哈爾濱工業大學捐贈紀念獎牌”及“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貢獻獎”的決定》。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校黨委書記王樹權向李玉女士頒發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捐贈紀念獎牌”、“捐贈紀念證書”及“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貢獻獎牌”,並宣讀了學校黨委常委會同意成立“李昌教育基金的意見。李昌老校長是壹位革命家、教育家,為哈工大發展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奠定了哈工大在全國知名高校中的領先地位,譜寫了學校發展史上的輝煌篇章。逝世前,他把畢生的積蓄和子女的資助捐獻給他奉獻壹生的黨的教育事業,將其中的100萬元人民幣捐獻給他終生熱愛的哈工大。為緬懷李昌老校長,紀念他為哈工大做出的卓越功績,弘揚他倡導的“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優良傳統,傳承哈工大精神,加快學校創建世界壹流大學的進程,學校決定在校建立“李昌教育基金”及設立“李昌獎”,獎勵為學校發展建設做出傑出貢獻的教職工及優秀學生。“李昌教育基金”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下設的專項基金,作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的壹部分,將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領導下開展工作。
為深切緬懷李昌老校長,發揚他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學校還決定在校博物館內建立“李昌紀念館”,使之成為弘揚李昌老校長革命精神,傳承哈工大“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光榮傳統的教育基地;在校教育基金會網站建立“李昌教育基金”網頁,出版紀念李昌老校長的刊物,組建“李昌教育思想研究會”。 2010年11月18日上午,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主辦的“李昌與自然辯證法”追思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友誼宮第壹會議室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中央黨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單位的自然辯證法界在京知名學者和李昌先生的同事、學生等23人,齊聚暢談,表達了對李昌的追思之情。追思會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明國主持。
李昌是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紀委原書記,哈爾濱工業大學原校長,曾擔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壹、第二、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四、第五、第六屆理事會顧問。李昌於2010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他壹生從事過青年、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外交、紀檢等多門工作,但都可以歸結為民主與科學兩門。晚年的李昌同誌更加執著、更加理性地堅持“民主與科學”的理念。李昌同誌壹直關心、支持自然辯證法研究、教學和自然辯證法事業的發展,特別關註並從事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倡導自然辯證法研究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自然辯證法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與會的學者大都有與李老接觸的親歷,在追思會上,他們通過發言和交流,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同回顧了李老的卓越貢獻,深切緬懷了李老的高風亮節,特別是李老對自然辯證法事業的重視、支持和關懷。 2013年4月4日,我國傳節日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掃墓節日。壹大早,湘西州永順縣塔臥鎮千余名街坊男女老少聚集街頭,懷著無比思念之情,在等待原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李昌同誌的骨灰從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遷葬回歸故裏安葬。
中***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胡德平,李昌生前好友、學生,賀龍之女賀捷生代表,李昌親屬等來到該縣塔臥鎮參加李昌骨灰遷葬儀式。湘西州和永順縣的領導參加遷葬儀式。
上午9點30分,天空陰沈,驟然大雨紛紛。李昌長子李炎手端李昌骨灰從故居送往轎頂山,大家手持白菊,排著隊伍,懷著對李昌無限崇敬的心情徒步前往轎頂山。
在轎頂山陵墓地,白色的挽聯和湘西州人民政府、永順縣和各界人士敬獻的花圈、花藍使這裏顯得更加莊嚴肅穆。墓園內遍植蒼松翠柏,四周設青石護欄,護欄旁由杜鵑花、迎春花,穴前鋪設獻花臺,墓碑上雕刻“李昌同誌之墓“和李昌頭像,在銘思墻上鐫刻碑文和李昌同誌的生平。10點正,李昌骨灰遷葬儀式開始,大家集體默哀三鞠躬,敬獻花圈、花藍和鮮花,表達對李昌的哀思與懷念,整個過程樸素莊嚴、肅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