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香格裏拉普達措公園導遊詞
香格裏拉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距麗江200公裏,車程4-5小時,“香格裏拉”壹詞源於《消失的地平線》壹書,在藏語中意為心中的日月,因其聖潔優美被譽為“世外桃源”。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雲南香格裏拉 導遊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雲南香格裏拉導遊詞1
香格裏拉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距麗江200公裏,車程4-5小時,“香格裏拉”壹詞源於《消失的地平線》壹書,在藏語中意為心中的日月,因其聖潔優美被譽為“世外桃源”。
香格裏拉有神聖的雪山,幽深的峽谷,飛舞的瀑布,被森林環繞的寧靜的湖泊,徜徉在美麗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凈如明鏡的天空,金碧輝煌的廟宇。這裏是宗教的聖土、人間的天堂。在這裏,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妳心中。
香格裏拉縣是雲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縣份之壹,由於這壹大壹小,處子般的溝箐和山峰就比比皆是。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珍藏著許多大自然的秘密。 香格裏拉的景點主要集中在獨克宗古城和縣城周邊、德欽縣以北和虎跳峽壹帶。正常遊覽香格裏拉需要2-3天,若喜愛徒步,可到虎跳峽與雨崩。但到梅裏雪山進行轉經朝拜則費時較長。
雲南香格裏拉導遊詞2
在香格裏拉生活著藏、傈僳、納西、彜、白、回等13個民族,他們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築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飛行員因飛機失事“飄落”在虎跳峽北面金沙江的支流的壹個小小的山谷中。奇異而且美妙的自然景色使飛行員完全忘記了剛剛從死神的手中掙脫的驚恐,脫口說出這真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地方。二戰之後,“香格裏拉”壹詞便不脛而走。
今天,誰也難以確切地說出真正的那片夢幻般的仙境到底在什麽地方。但是,有壹點是確定的,香格裏拉卻因此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那裏的“壹橋、壹臺、兩湖、壹山”成為人們追尋仙境的 熱點 ,即天生橋、白水臺、納帕海、碧塔海和哈巴雪山。
到達與離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從麗江或昆明進香格裏拉。 大香格裏拉壹帶,許多景點交通不便,需要包車,有些還需要請向導。並且盤山公路路況復雜,不太建議 自駕遊 ,安全第壹。
雲南香格裏拉導遊詞3
香格裏拉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
雲南香格裏拉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壹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
香格裏拉(shangri-la)壹詞,意為心中的日月,英語發音源於康方言南路十語群體中甸的藏語方言。“香格裏拉”壹詞早在壹千多年以前藏文獻資料中就有記載,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作“xamgyinyilha”意為“心中的日月”。香格裏拉壹詞的含義與中甸縣古城藏語地名“尼旺宗”相壹致。
香格裏拉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瓦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
香格裏拉生活著藏、傈僳、漢、納西、彜、白、回等13等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築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雲南香格裏拉導遊詞 4
香格裏拉,原名:中甸。據說就是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裏描述的人間天堂。20 __ 年,更名為:香格裏拉。香格裏拉在藏語裏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裏拉。”香格裏拉的美超乎想象:雪山環繞之間,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星羅棋布。無數美麗靜謐的海子,宛如女神手裏的寶鏡打碎四散在這片土地上。湛藍的天空下,飛揚的五彩經幡妝點著神聖的寺院。純樸虔誠的人民世代在這裏生息勞作,這是他們最美麗的家園。壹切都如同人們夢想中的自由王國——香格裏拉。
在納帕海觀賞草原與湖水交融之景,徒步穿越虎跳峽,或是在普達措國家公園裏漫步,都能欣賞到香格裏拉的美景。
這裏有雪山:哈巴雪山、梅裏雪山、白馬雪山,有湖泊:屬都湖、碧塔海,有寺廟:東竹林寺、松贊林寺,有河流:奶子河,還有漫山遍野的牛羊,安居樂業的藏民。所有這壹切,和諧的存在著,構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香格裏拉。
雲南香格裏拉導遊詞5
赤土仙人洞位於香格裏拉格縣咱那格拉村境內,距縣城80公裏。此洞是香格裏拉縣境內至今發現的最大的溶洞之壹。洞口高約10余米,洞深尚未探明,目前可順利前行2—3公裏。進了洞口,可見高大的絕壁,絕壁上有壹個形似房宇的洞口,據說此洞與大洞的下洞相連,迂回曲折,鉆行7天方能到達另壹個洞口,遊人難以探行此洞,往往只在大洞內遊覽。大洞前洞內並不陰暗,相反十分寬敞,可容納數百人。
洞內景觀有天然“彌勒佛像”,天然“神碗神泉”和天然“背負經書的石馬”,所謂彌勒佛像,實為石臺上的壹座鐘乳石,形態酷似彌勒佛,所以人們以彌勒佛像而敬之。佛像旁有形似水碗的壹個水坊,洞頂下垂的石筍尖上有泉水滴入“碗”內,人們把這水稱為“神泉”,以飲用此水來祈求吉祥安康。洞廳右側石窟內的壹塊白石又肖似白馬,呈背負經書翹首遙望的情狀。洞廳中央有壹線坑,坑內有壹塊多棱角的青石,若用這青石錘擊淺坑,會有轟鳴聲回蕩大洞甚至山谷,藏民們在天旱時常到洞內敲擊求雨,以這個“石鼓”為神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