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燈籠的支架制作方法

燈籠的支架制作方法

制作骨架

紙燈籠比較簡單的形狀是立方體或圓柱體,最好選用可以彎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銜接的地方用細線綁緊。如果不好找,細長條狀的硬紙板和燒烤用的竹簽也可以,結實程度和柔韌性會有所欠缺,但擺在室內也是很不錯的裝潢。

用鐵絲,作出燈籠的龍骨支架。

再用硬紙板,剪出兩個同等大小的圓盤。地盤中心插上圖釘,圖釘上可以插蠟燭。

頂盤需要剪出壹個洞,這樣蠟燭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

另外,頂盤的上面需要用鐵絲作出提梁,這樣,燈籠才可以懸掛。

再用薄的彩紙,按照龍骨四壁的形狀,裁剪成同等大小的幾片。將燈籠的外壁包住,

並和頂板和底板粘嚴即可。

如果是宮燈,龍骨需要是木雕的,或者簡易的竹針的。

燈的外壁也不是紙制,而是紗制的。

燈籠由來編輯

燈籠,乃是古時燈具的壹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西漢紙發明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紮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著“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壹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壹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紮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百度百科: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