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有關地球或大自然的詩歌、文章

有關地球或大自然的詩歌、文章

《 致--大自然 》

天空將無數種韻律輕飄在亮色下

履履轍跡

歲月的流逝有時象壹首歌

當妳在這裏想起

快樂時光似曾把記憶

留在廣遠的地方

我不會相思

卻帶著快慰熱衷於妳的情意

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時候

有我的愛心難以敘述

象昨日的陽光今天如這時的妳

把我挽留

必竟是夏季

壹個美妙的故事成熟在雨季

象春風得意之時迎接妳

用已然忘卻緊鎖的心扉圍繞妳

說壹聲久別後那漫長的凝視

就足使妳眼淚瑩瑩

如氣象萬千的遠古小徑

只有壹種聲音回蕩

那無邊的翠綠連接著欣欣的裏程

不會停息

是綠色的曼妙是紅色的嬌柔

是幽雅把它擎起

是冷酷的嚴峻是孤獨的陶冶

是奮鬥者的驕傲

妳溫馨的世界

屬於勇敢的男人天真的少女

及冬天與智慧

屬於酣暢的溪流歡躍的小鳥

及烈日和海岸

屬於象形的橄欖樹

屬於我

和我所愛的叢林

當綠色原野上有蝴蝶翩翩

如兒時的妳

當沈沈黑夜靜靜躺在河邊

夢幻般流連

我尋覓好長的小路彎呵

當黎明的田間

有人從明媚的春光前走過

當風絮壹遍遍

去揉扶那寂靜的荒野

妳用什麽懷抱來撫擎這

溫馨的飄逸

我走出歲月的流失

沿著履履轍跡向向陽的山坡

奔走

向著沼澤向著憧憬

不停地挺進

那坦蕩的胸懷在瀟瀟暮雨中

現出迷人的廣漠

那巍巍的山巒在旖旎風光下

和我壹同

用粗曠的臂膊緊握著的手

揮舞著壹個太陽!

景芳。

那是2003年事了。時身體還過得去,步履也尚健,家人便約好出遊。

清明前的壹天,風和日麗。離開喧囂的城市,即與老伴、兒子、媳婦壹起乘中巴客車去大自然中的川南佛地——方山。

行前,曾與老伴、兒子媳婦講:要到黑臉觀音處燒香許願,求菩薩護我們安康,保佑子、媳青春永駐。老伴則說:這次直指山頂。兒子又說:為鍛煉身體,不坐索道車,純粹步行。求菩薩事,下次再說吧。我只好點頭,便與他們抱定此番走進大自然,但求賞心悅目神清氣全。

壹小時後達目的地。中巴車於方山牌坊門前停穩,下車買了門票,全家就同眾遊人壹起步入牌坊門。我們談笑風生登石級入雲峰寺,繞過人來人往的大雄寶殿又拾級而上,再穿過香煙繚繞的黑臉觀音殿,即踏著不甚陡的石板梯蜿蜒徐徐向山頂前行。

子、媳遇壹群青年男女,跟他們壹行便走在前面。老伴即對我說:“今天該感謝娃兒些,鍛煉對妳的糖尿病有好處。”我便道:“當然!青年嘛,沒錯!”走在我倆前面的壹小夥子便回首對我說:“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那自豪的臉上寫滿幸福的笑意,我與他微笑點頭,並說:“‘希望寄托在妳們身上’!”他在前面也點頭哈哈笑。

壹路陽光燦爛,草長花開,和風拂面,好不愜心。

個把鐘頭後便抵山頂,我雖已氣喘籲籲,心裏卻感謝孩子們。未歇腳,又行不遠到了雪霽樓,見對面水池堤壩有倆女踩水車,形容嬌好,笑聲朗朗,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那同伴則坐於池邊石凳、石椅上,或指點、或拍手,壹派融融景象。

我於是想,青年多好,青春多美。大自然亦妙不可言啊!真的如老伴講,此次走進大自然,得感謝孩子。

子、媳與那群青年分手後,去池內假山拍照留影。鍛煉使我周身熱暖,我便跟老伴席地坐於池岸草上。這時,池濱柳絲掛綠,池畔松柏亭亭;水車吱吱鳴唱,青年笑語歡聲。此情此景,令我和老伴皆樂樂陶陶。

子、媳留影後,老伴與我便隨其漫遊池周,置身於蓬勃的萬綠之中,忘了心中的壹切煩惱……

近午,闔家去壹土墻瓦屋,感受大自然賜予(亦有農人的辛勤勞作)的果蔬美食。

農家的熱情,讓我至今不忘。他們那露天的餐桌上,蘋果、廣柑清香撲鼻。豆花、側耳根(即魚腥草)等已為熟食的大碗小盤的素菜,其色香味更惹人流涎。我即以為,此乃人間珍饈!城中能有幾回聞?

因此,除有病不敢對水果冒突外,余者即大快朵頤。腹略有所飽後,繼之添米粥,拌之空氣中充盈的農家芬芳味,我(們)舉箸間時時感恩於大自然。

食畢,謝了農家樂老板,全家行至巔池界地,見遊人已三、五成群聚於各處。這廂雖未聞人為的“寒暑鐘聲”,卻時有林間鳥語啁啾。

循山徑到壹石欄前放眼望,只見山石兀立、草本婆娑(他處,曾見遠方如紗的薄霧中田壟交錯,農舍點點)。九十九峰(即方山與周圍山巒統稱)皆蒼翠欲滴,山氣爽人。

我不竟嘆道:美哉!大自然。

於是欣欣自得,即以青山、松石為依傍,讓兒子與我和老伴留下張張“永恒”。

後,子、媳自去玩耍,我同老伴便行至巔池廊架,坐長椅上與遊人***享大自然的溫馨。

先前那群青年男女,亦來到廊架與我們為伴並擺談起來……

不多久,我輩老者便只有洗耳恭聽分了。他們談眼前對“佛事”不以為然;談社會對腐敗深惡痛絕(草民嘛);談未來對國家充滿希望(也是草民)。

其人人言必有據,令我輩佩服不已。那青年人勃勃的朝氣與對某些事物的洞達評議,則令我望而生敬。且似血管裏補充了新鮮血液,復蘇後頓覺身上來勁。大有老當益壯之感。

他們幾番言語後,便與我輩告別,並祝我等“萬壽無疆”。我輩便對其表示衷心感謝。

看著他們歡快健壯的身影,我從心底祝福他們壹切好!願他們真正成為祖國的希望。

突然,老伴手壹指,我見壹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在巔池壹隅與父母***插柳。我身邊的遊人看了即說:這家人是坐滑竿上山的,其公車停於山腳。先前他們曾在黑臉觀音處求拜,讓菩薩佑他們永保青春並長久富貴。哦!此刻,青年的話便又在我耳際回響,我頓覺臉上熱辣辣的。

柳壹向能及早探春。李清照的“寵柳嬌花”也言柳受春天寵愛。他們插柳,非為佛地留春而是另有所圖。我即想起佛家勸戒信徒的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聯系到這插柳事,便覺某些人心中的欲海,不也壹樣無邊麽?

此刻,我求“神”的心期便全然蕩盡。隨後,即以平常人心態對老伴說:春天總給人希望。但那孩子的父母希望留住人生的春天——那美好的青春,更留住永遠的富貴,能麽?

凡生靈,畢竟擺脫不了“回歸大自然”。更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之身外物?

昔者秦皇、漢武,欲留住肌體與權力的青春而永享九五之尊的帝鄉黃屋,使方士求長生不老之藥,終還命歸“陰司”。從這個意義上說,永遠的青春只屬於那峻拔蔥蘢的九十九峰——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不過,這並非講人的青春不值珍惜,相反,青春是美好的。祖國的未來更應把握住這人生的黃金時期,學好本事,於己於人多做實事、好事,甚而大事。

離廊架後,老伴與我便見到子、媳。全家又遊了幾處,日漸斜興未盡而不得不返城。但這“亂分春色到人家”的所在令我(們)心曠神怡精清氣爽,實不忍回。然我想,不久我會與家人再來。

走進大自然,看到了大自然的無限美,的確賞心悅目。更看到了人與大自然和諧***處的自然美,確實美不勝收!雖也見到那欲海,然無妨。

日已斜,我們上車便別了方山,將回到那已經物欲化了的城市。車上我又想,復來,非為那虛無的許願,惟求受到大自然清風霧靄的吹洗,滌去心的浮躁與肌體的病毒;復來,為與青年人交流情感,使納新鮮血液並康而壯、而樂。

……

未料,因身體之故,如今不敢再遠行。那次的方山遊,也許成為記憶中事而永遠了吧(若身體許可,我定復去)?而大自然的美及青年們與我心的“輸血”,仍可於城市裏那有綠色生命的地方去獲得補償(如公園)。

遺憾的是,那個因插柳欲留住生命的青春與身外的富貴之年青男,卻在某年壹次自駕公車外出吃請,於返家途中車毀人去(此為廊架身邊遊人告知)。雖出意外而深表同情,但他那想用超自然的另類方式永遠留住人生等的青春,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

感謝大自然——人類偉大而慈祥的母親——給予人類無比的、也是無私的恩賜,撫育人類壹代壹代往下延續。那“萬壽無疆”的祝福,當為大自然獨享。

我現雖身在城市,也屬您的懷抱之中。我將於有限的生命還存之時,在您的關愛下,努力做些自己願做並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壯哉!大自然。

古道邊,處處是藤。

長的,短的;園的,扁的;攀上高枝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探頭過小溪想覓壹份溫馨的,三五幾枝橫亙道中要妳擡腳的,密密壹片在頭頂為妳遮蔭避雨的。

藤在纏繞著,像在編織壹個個美麗的童話,獻給哺育自己的大山。

藤在伸延著,像在書寫著壹章章不老的希望,獻給遊覽觀光的路人。

可是,藤呵,妳可知道,那密密麻麻的藤林,已在我的心中瘋狂生長,壹片壹片,縱橫交錯,毫無規範地交織。

我感覺到了誕生的痛苦。

我體念到了成長的希望。

白鷴鳥

妳看,那是什麽?

哪裏?哪裏?我忙地轉過頭,朝著夥伴的指向望去——壹只白鷴鳥,壹只壹襲潔白的白鷴鳥。

白鷴鳥受驚了,匆匆的逃去,瞬即消逝在密密的叢林裏。

正當我拼命地回憶它的形狀它的狀態時,夥伴後悔得直跺腳:該死,我沒有看到。

我可看到了,可我又得到了什麽呢?

獨自看霧

不用掙脫媽媽的懷抱,也不用爬上茵茵草坡。

此時的妳,已靜靜地站在山腰。

小雨淅淅瀝瀝歡聲片片飛揚。年輕的情懷都陶醉在雨中登山的無限情趣之中。

瞧,個個笑語盈盈,喜氣洋洋。

唯有妳靜靜地佇立,凝視著前方山巔的雲霧。

霧飄來蕩去,壹縷縷,壹片片,壹團團,像隨風漫舞的柳絮,更似妳茫無頭緒的思緒。

霧,壹點壹點地慢慢移動悄悄地擠到壹塊,像壹大片壹大片白絨絨的雪花,紛紛揚揚地,跌落進妳的心坎。

霧長了腿嗎?

思念長了腿嗎?

相思豆

“呼啦”壹聲,夥伴紛紛跑到相思樹下,翻動著厚厚的積葉,在尋覓那小巧玲瓏的、紅紅的相思豆。

有人快手快腳,渴望眼前突然現出壹堆紅豆。

有人細手慢腳,心裏想,能揀到三五幾粒也好。

其時,高高的相思樹俯視著我們暗笑:可愛的人們啊,相思本是壹種心境,豈是幾粒紅豆所能代替的。妳們是徒勞的。

果然,我們大多空手而歸,幸運的也只揀到壹兩粒,卻讓泥濘絆著摔了壹跤。

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此時正被雨水淋得濕透。

流 水

登山途中,壹路泉水相伴,潺潺的流水,撥動心弦,寂靜的深山透出隱隱生機。

流水溢過群石,壹塊壹塊的石頭在溫馨的懷裏靜靜地吮吸青山的乳汁。

流水漫過草地,壹叢壹叢的花草在寬暖的臂下盡情地暢飲大地的瓊漿。登山途中,壹路山泉相伴。

當我們盡興而歸時,我驚奇地發現,咚咚的泉水,仍在跟隨著我們,壹路歡歌。

低頭細看,滴滴泉水仰著笑臉,壹臉真摯:登山時,我高歌歡迎,給妳們註入登山的活力;下山時,我歌唱歡送,讓妳們捎去無限歡欣。

哦,又是誰在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家鄉的秋天

小時候的秋天也是家鄉的秋天,總是藍藍的,讓人心醉,偶爾飄過的雲朵,變換著各種圖形,任妳遐想無際。然而中年的秋天也是異鄉的秋天,總是不見那時的思緒。前幾日到臨沂,在高速路上,望著窗外的藍天與白雲,似又回到了童年與故鄉。

秋天象征著成熟,能給人們帶來收獲的喜悅。記得在霜地的黃昏裏,在不遠處的裊裊炊煙裏,抱著又圓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現在的話說是多麽的“爽”啊!再大些,用枯葉燒起的黃豆稞裏,尋覓著無盡的秋香,我敢說那是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至少在現在的城裏從來還沒有聞到過!

秋天又是“焜黃物華衰”的季節。原本翠綠的樹葉漸漸地失去了生命的本色,在風霜雪雨的侵襲下,壹天比壹天枯黃,然後悄悄地隨風漂落。在那欣賞美景的時刻,不得不用線將那精美的黃葉穿成壹串,晾掛在屋檐下,等待享用它燃燒後上面飄來的大煎餅的清香。快流口水了吧,能幹的小夥子壹氣能吃進十個去。離家之後的飄蕩中,再也沒有聞到這麽親切的香味!

那時家鄉的落葉,哪有什麽悲傷,如今異鄉的落葉,只是無數的悵惘,在心底裏,偶爾冒出的點點思緒和安慰,是面對這靜默的毀滅,會將是壹次如火的涅盤,抑或是壹次生命的嬗變。

秋 景

有人說:“秋天真美!”我聽了特別想去尋找秋天。

秋天在田野裏。田野裏的稻子都熟了,黃澄澄的,仿佛是壹塊大金子。東邊,人們開著收割機,正向這邊開來,他們讓每壹粒稻子都進了倉庫。

秋天在樹林裏,各種樹木的葉子都黃了,壹片壹片地落在了池塘、地上。然而松樹仍然擡頭挺胸,壹動也不動地站在風裏,身上的葉子還是那麽蔥綠。

秋天在花園裏。花園裏菊花怒放,紅的,黃的,綠的,白色,橘紅的……這些菊花的花瓣就像細細的蘿蔔絲壹樣。有的菊花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芯;有的菊花才展開兩三瓣;還有的菊花的著朵兒,好像馬上就要展開花瓣似的。

秋天在果園裏,果園裏的蘋果、桔子、香蕉等果實都成熟了。叔叔阿姨們拿著籃子,把果子壹個壹個地摘了下來。那些沒有摘下的果子,好像在說:“快把我們摘下來吧!那些要買水果的人們等著我們呢!”

秋天在人們的身上。人們身穿著毛衣、背心、羊毛衫等等。

秋天到底在哪兒呢?秋天就在小朋友們的眼睛裏,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發現,我們就會得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故都的秋

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麽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裏,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壹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壹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壹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壹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壹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壹碗濃茶、向院子壹坐,妳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壹絲壹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壹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壹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壹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壹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壹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壹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麽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壹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裏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樣。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壹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壹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曲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裏,上橋頭樹底下去壹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麽?壹層秋雨壹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壹種奇景。第壹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竈房門口,它都會壹株株地長大起來。象橄欖又象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壹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裏,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壹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妳若去壹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 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裏,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壹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裏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壹定會感到壹種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裏有壹個“秋士”的成語,讀本裏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壹個三分之壹的零頭。

絢麗四季 秋景最美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 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春日花兒香,夏日陽兒亮,秋日葉兒光,冬日雪兒霜;春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春的蓬勃,夏的喧鬧,秋的高遠,冬的寧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變化著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無窮。前人之述備矣。我心以為,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秋景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蔥蘢的樹木,繽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繁茂的植物,絢麗的美景,乃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世界。實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林間的小鳥,花叢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著生命的歡歌。林中聽蟬鳴,池畔賞荷色,湖上泛輕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來壹陣涼爽的秋風,那感覺是多麽的愜意,多麽的神奇。秋夜繁星點點,明月高照,燦爛星空,微風佛過,帶給人多少思緒,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觸景生情,讓人感慨萬千。吸引著眾多丹青妙手繪出多少美麗的畫卷,更多文人騷客寫出多少動人的詩篇。真可謂美景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醉。

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悅。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雪白的棉花像雲海,黃色的玉米堆滿院,鮮紅的辣椒掛窗前,青脆的紅棗綴滿樹。陽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大地壹派秋景。如此美麗的秋天能不美麗嗎?秋景的美妙之處,不僅可以用眼欣賞,用耳聆聽;還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們都說“春花秋實”呢?

秋景的美是壹種淒涼的美。秋天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雕謝的季節。“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總是讓人懷舊,總是充滿愁悵。唐代大文豪劉禹錫有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古典名著《紅樓夢》裏也有“己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淒涼”。果實經歷了風雨,彰顯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帶給人喜悅,卻奉獻了自己。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煞是好看,但秋風微吹,落葉成堆,化作肥料,滋潤樹根;花兒也在最後的瞬間綻放著燦爛,釋放著美麗。等待它的也是壹同枯萎,壹起雕謝。對於花兒來說,只要能綻放,那怕是短暫的壹瞬,也便不負此生了。其實,人的壹生不也如此嗎?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實,冬之草。它們的成長都不是壹帆風順的,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他們都努力過,奮鬥過,堅持過,燦爛過。雖有淒涼,但卻美麗。我壹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句詩,“願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更欣賞這樣壹段話,“即便是黃昏的最後壹縷殘陽也要發出奇燦無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隕落與沈淪的最後壹次拚搏,也是對至高生命積極熱愛的壹種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已終究要被青山遮檔,也許這就是大自然要告訴給人們的生命真諦”。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它不僅帶給人們美麗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美妙的感受。朋友,妳說對嗎?

秋,永遠的菊

文/紅月亮

習習秋風,吹起秋的美麗,少年心事,遺落在了野菊花飄香的季節……

——題記

秋風欲濃,吹落柔情壹地;

秋雨纏綿,帶來相思滿懷。

已經是秋天了,風中綴滿點點星寒。推開窗戶會感覺涼意,會感覺到秋風秋雨,淒淒迷迷。“山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當第壹片樹葉飄零的時候,才知道秋悄悄地來了。於是,換上那件乳白色溫暖的羊絨衫,呵護起這個感傷的季節。乳白色是他喜歡的顏色,他說過我穿上乳白色的衣,就更象洋娃娃了。

當淡淡的菊香開始彌漫的時候,總想起記憶深處那個開滿野菊花的小城,我知道我有心事,如蔓蔓青草在春天的呼喚下不可遏制地生長。我的心事是樓前草地上的野菊花。我的心事是故鄉小城土坡上的野菊花。

記憶裏的小城在這樣的季節應該也被滿地的野菊花綴滿詩意了吧?小土坡上曾與我壹同品菊的妳是否依然從人比黃花瘦的嘆息裏扼腕深深的相思衷情?

土坡上那艷色豐潤的菊自甘於壹種素清的境地,不期不懼。它有淡泊的神情,如水;它歷過風霜的摧折,似劍。寂寂地訴說著秋的故事,些些許許……

秋夜之韻

吹著壹絲微微的涼風,在銀白色的玉盤之月的柔和照耀下,壹個聲音悄悄對我說:入秋了......

微感涼意,披上似月光般輕柔的白紗,飛舞在深藍色天空如瑪瑙的落葉,安然的飄落在我的手上,我低下頭,看著這片小小的葉,雖有點枯黃,但還是生得那樣可愛,還是讓妳歸根吧!我輕輕壹吹,它又飛走了。

我又重新擡起頭,月亮更靚了,半個銀白的盤掛在天宇,茫茫穹際閃爍幾點飄忽的微茫,不知是天上的星呢,還是人間的燈。及近,隔壁人聲的低語,偶爾夾雜風拂落葉的聲音,及壹陣陣鳥兒的殘唱。

當炎夏腳步的余音還未散盡的時候,在時令上,秋的使者已悄悄降臨人間,。在兩位季節女神相互擦肩而過的壹剎那,大自然便將他的氣魄,他的豪情,壹並歸於風。在此之後,隨著天氣轉涼,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便是壹頁完全屬於秋的風景了。

我信步走出,來到寧靜的小廣場,小草無聲,樹木無聲,可我似乎又聽到他們在低語。在說什麽呢?想必是對秋神的不滿吧......頭頂壹架飛機掠過,打破了這美好的沈寂。月亮瘋了,草木也狂躁起來。風兒不那麽柔和了,有如龍在長嘯,龍在吟唱。黑暗動搖了,星月被壹片精靈而調皮的雲遮住了,不久,雲兒又極不情願的飄走了。月兒笑了,這光更亮了,在雲飄走的壹瞬間,大地漸被銀光普照,仿佛是在黑暗退卻後,又看到了希望。

光又回來了,壹絲溫暖湧進了我的心......

寫給秋天(散文)

——江南春雨

我愛秋天是因為它的顏色、水、風和收獲,秋天給人以無限的享受、充實和遐想。

我愛秋天,壹是因為它的顏色,這是因為冬天顏色過於蕭條,春天過於燦爛,夏天過於沈悶,只有秋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壹派豐收的景象,有賞心悅目之感。

我愛秋天,二是因為它的秋水,秋天的水就象愛壹樣,越深越無色,它是壹年中最清澈的時候,沒有壹絲雜質。在紅塵中呆久了,在秋水湖邊上站壹站,能收到神安心寧的效果,能洗滌心中的煩惱,使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初唐王勃的“秋水***長天壹色”,我以為這就是對秋水襟懷、風範和境界的贊美。

我愛秋天,三是因為它的秋風,我認為秋風是正氣之風,壹切沒落腐朽的東西在秋風面前是聞風喪膽;秋風是唯壹帶有煞氣之風,大地也因之壹掃而顯得更加幹凈,可愛,物種也得到進壹步優化。秋風裏更是蘊含著無限的希望。

我愛秋天,還因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的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處處散發出努力和回報的溫馨,透過喜悅和溫馨,總能體會到這背後的艱辛和汗水,讓豐收更有韻味。

我愛秋天。愛她實在,愛她的成熟

秋天的紀念

自古以來,秋是悲傷的象征,是沒落的表現,是人生愁緒的晴雨表。屈原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樣的詩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自然界萬木蕭條落葉紛飛,首先映入人的眼簾,自然界的物象使人產生了心靈的***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聯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秋葉飄零,及物及人,悲從中來,正如陸機《文賦》所言“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物之枯榮引發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諸如李白“人煙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柳永“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