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禮賓府的傳說
關於禮賓府的建築民間壹直有各種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指禮賓府有壹條秘密的地下通道可連接至中環政府總部、匯豐銀行總行、甚至位於添馬艦的英軍基地。直至2009年,壹個由香港電臺制作的電視節目播映後,並且透過翻查文獻資料,證實秘道的確存在。
經查證後,港督府的確有壹條地下通道通往中環亞厘畢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附近。通道至少長310米,闊度由1點2米至3點4米不等,高度大約2米,並且設有照明系統。出口位於下亞厘畢道旁,與政府總部相隔壹路之遙,作用是保護官員出入和儲存機密檔案。通道出口現時由兩道鐵門封上,只能用鑰匙由內向外打開,防止有人從秘道潛入港督府。
事實上,這是壹條二戰時用作防空的地道,於1940年11月興建,通往當時的布政司署。通道的入口原設計在禮賓府的花園,但當時的香港總督羅富國對這個設計不滿意,遂將地道入口改往地牢的壹個儲物室內。香港日占時期,港英政府曾與英國政府商討日戰防空警報策略,提及延長秘道接通政府總部地庫,但最終因資金不足而擱置。1960年代末期,港英政府提出建議,將秘道延伸,打通港督府與政府總部,但因造價昂貴擱置了建議。
此外,曾當政務官的社民連秘書長季詩傑表示,以他所知,政府總部東翼最底層有個地牢,用作壹般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的指揮總部,平日政府鮮有使用,地牢正正可以通往秘通,直達禮賓府。另外,通道入口是在禮賓府宴會廳附近的壹條樓梯,同時可以通往匯豐銀行,方便港督在大戰時緊急提款。 另壹個著名的傳說指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過渡期間中英兩國曾進行壹次風水鬥法,中方於中環興建呈尖角狀的香港中銀大廈,其中壹個角尖即正對著港督府。港督府就此請風水專家看風水,最後決定在港督府花園面向中國銀行大廈的方向種上柳樹擋剎。此外亦有傳說指當年要興建港督府時曾有風水高人指點,選擇於背靠山脈面向海港的現址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