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衫到底是什麽樣子?
襦:讀音rú,即短衣短襖。
揚雄《方言》曰:“襦,西南蜀漢,謂之曲領,或謂之襦。”
襦有單、復,單襦近乎衫,復襦則近襖。
衫,shan,從衣從彡,古代指無袖頭的開衩上衣。衫初見於漢代,是壹種對深衣加以改革(去袖端)的服裝,袖口較寬大。魏晉時為士人常用服裝,並成為單衣的通稱。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演變出汗衫、小衫、襕衫、帽衫、紫衫、涼衫、團衫、衫子等許多品種,有官員公服、士人禮服,以及普通百姓的常用服裝,並有長短之分,男女都可穿用。
襦衫應該是壹個統稱,衫跟褥比較難界定,目前還有爭議。總之襦衫是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襦裙屬於漢服的壹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壹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其實是兩種衣物的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