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稱美國每月都會給我們十五億美元打仗,美方此舉有哪些意?
壹、但現實完全相反,美國給的海馬斯比俄羅斯的武器厲害,烏克蘭武器補給沒啥事,俄羅斯反倒跟不 上,導彈越打越少,飛機也不怎麽出來導彈驅逐艦也幹沒了。這還不算烏克蘭的補給竟然能充裕到武裝起來20個旅發動反攻。這還沒算未來在英國特訓還會 武裝起來的幾個旅。
確實如果沒老美和北約不停的輸血,俄羅斯不至於打得這麽慘,硬是給幹到動員梭哈了,如果美國沒這麽大力度援助的話,5月份烏克蘭彈藥武器就應該消耗的差不多,財政赤字發不出薪水,俄羅斯死死頂住,現在也該快贏了。?
二、開展初期,還讓在烏中國人亮紅旗,撤僑行動啟動的很慢,顯然中國對俄羅斯軍事行動的估計是非常樂觀的。 現在就是東西方冷戰的延續。真以為就美國援助烏克蘭,我們沒給俄羅斯輸血麽?老美不過15億罷了,俄羅斯在受國際制裁,外匯儲備被凍結的情況下,壹個月就能從中國這邊,賬面拿到83億美金580億人民幣壹個月。?
但是仗已經打成了消耗戰,那就更要打下去,兩邊都輸不起,我們更要加大力度輸血,俄羅斯都動員了,也開始玩命了,那戰爭就會進入下半場。看看動員起來的俄羅斯能不能加大武器生產力度和攻勢在戰場上重新壓過烏克蘭。
也看看隨著戰爭烈度的逐漸加碼,從19萬人的軍事行動,到七八十萬人的新戰場,北約和美國有
沒有能力再次加大援助,在這場達到新的平衡。
三、我不支持俄羅斯吞並烏克蘭領土,也看不慣俄羅斯的自大和領土野心,但是現在真沒得辦法,地緣
政治上,拉攏俄羅斯對抗美國,是我們崛起唯壹的辦法,冷戰就是這麽打的,不是妳死就是我活。
現在俄羅斯已經下場了,並且已經大傷元氣,加碼動員了,我們就要在不直接下場的情況下,盡量打贏這場代理人戰爭擊敗美國在歐洲的代理人耗幹他的能量。雖然美國還沒展露頹勢,但陸續都有消息說,美國和英國東歐這些國家對俄援助的武器產量也快達到極限了。俄羅斯只要再撐住半年,很可能也會出現像之前烏克蘭反擊打崩局勢的戰役壹樣,反過來扭轉戰局。 在就是耐力賽,看哪邊先撐不住。其實烏克蘭想要收復國土,錢可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支援給烏克蘭先進的武器和烏克蘭軍人現代化的訓練。
值得關註的是這句話是從澤林斯基口中說出來的,也就是說美國的支援希望起到宣傳效果,尤其是波羅的海幾個國家,通過澤林斯基之口告訴他們,烏克蘭向德法求助得到了什麽,向英美求助又得到了什麽。
最近美國政府還警告俄羅斯不允許使用核武進行侵略戰爭,這個也是公開的外交手段。
四、如果俄國沒有使用核武,俄國被美國警告威懾有效。如果俄國使用了核武,美國情報部門準確無誤。
因此這個手段還算高明,但也是毛子自己不聰明,核武威脅不應該提前宣傳發動和不發動都應該
保持靜默,公開說出來就會陷入被動。這也是戰爭開始馬克龍壹直以歐洲壹哥自居,四處斡旋,還拉上德國意大利領導人去基輔打卡,各種和普京通話忙得不可開交的原因,馬克龍試圖讓歐洲諸國看到歐盟領袖的風采,不過遺憾的是效果很差,後面又被罵綏靖。
烏克蘭對美國而言,重要的是烏克蘭不是在和俄羅斯爭奪壹片空白的領土,而是國土淪喪的抵抗戰爭,這場戰爭對俄羅斯而言是有退路的,撤回軍隊即可,但是對於烏克蘭而言退無可退,退就是喪權辱國割地賠款。
因此烏克蘭雖然弱小,軍民戰鬥意誌強烈,這對於援助國家而言是最有利的,沒有援助國希望自己援助的對象輕易將物資、裝備被繳獲。有人調侃美國會和俄羅斯戰鬥到最後壹個烏克蘭人,但是對於烏克蘭人來說不戰鬥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之局。
五、克裏米亞事件後,普京甚至公開發表講話稱俄羅斯拿到克裏米亞就心
滿意足了,當時連歐盟也以為俄羅斯的領土擴張之路就此止步了。
對於德法而言,真的尷尬。開戰時候,普京等俄國領導人張口閉口北約,給德法刷足了存在感。腐敗的烏克蘭行政系統在戰爭狀態下更加腐敗,貪婪的烏克蘭寡頭利益集團在戰爭狀態下更加肆無忌憚的巧取豪奪國家資源,美國援助這樣壹個腐敗且分裂的國家是否能夠實現自己戰略目標呢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美國每壹次援助且支持反對派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被美國破壞國家秩序和經濟支撐的國家除了廢墟外什麽也沒有得到。但是隨著普京等俄國領導人不裝了,就是要領土擴張,通過開疆拓土來吸引俄國民眾支持,爭取吞下烏克蘭四個省,甚至對芬蘭等國加入北約表示沒有問題,德法也原地懵圈了,來自挪威的北約秘書長也說不出什麽話了,之前還說什麽北約也是有核武器的放狠話不比美國差,東歐吸了壹波
粉,現在也尷尬了。
美國每月都會給烏克蘭15億美元打仗,冬天結束前的美國援助預算已經在路上,烏克蘭政府軍可以
拿著美國援助過壹個不好不壞的冬天,而承受高通貨膨脹的烏克蘭民眾則需要繼續水深火熱之中,
我關註的是作為歐洲子宮烏克蘭醫院裏那些代孕嬰兒們的命運,成千上萬的無人認領的嬰兒正
在面臨人道主義危機。
演變到了現在,俄羅斯要吞地,烏克蘭要抵抗,美國支援烏克蘭的三角關系,論援助,德法拼不過美國,論組織角色俄羅斯已經說芬蘭等國加入北約沒有問題,德法都找不到合適的北約角色切入點,只能搞搞制裁會議刷存在感,甚至這種制裁會議東歐諸國都覺得太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