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問幾個關於海南植物的問題..請問,苦梓是什麽東西:還有花梨木與益智.砂仁..謝謝

問幾個關於海南植物的問題..請問,苦梓是什麽東西:還有花梨木與益智.砂仁..謝謝

苦梓

開放分類: 生物、植物、自然、馬鞭草科

拉丁名 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中文名 苦梓

拉丁科名 Verbenaceae

中文科名 馬鞭草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廣東、海南島

現狀 漸危種。苦梓又名海南石梓。由於木材優良,連年遭受砍伐,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已經極為少見。

海拔下限(米) 250

海拔上限(米) 500

形態特征 半落葉喬木,樹高達20余米,胸徑40壹50厘米;樹皮灰褐色,粗糙,片狀剝落,內皮淡黃褐色;小枝具明顯的皮孔。葉對生,厚紙質,寬卵形,長7壹16厘米,寬48厘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截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被柔毛。聚傘花序或再分枝排成圓錐花序,頂生;苞片葉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等鐘狀,2唇形,先端5裂,裂片寬三角形,有腺點;花冠寬漏鬥狀,黃白色或淡紫色,2唇形,下唇較長,先端3裂,上唇較短,2淺裂。果倒卵圓形,頂端截平,長2壹3厘米,直徑12壹1石厘米,成熟時灰黃綠色,為宿萼所承托。

特性 分布區位於我國南部熱帶,和產於雲南南部的雲南石梓呈替代關系。原產地氣候炎熱,年平均溫20-25℃以上,極端最低溫4壹5℃,但在年平均溫19.7℃的地方引種,生長正常。降水量900-2300毫米,土壤主要為磚紅壤,pH值5.5-6.0。陽性樹種,對水熱條件的適應幅度較廣,常散生於丘陵季雨林中,主要伴生樹種有異葉翅子樹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海南黃檀Dalberergi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和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等。苦梓的花、果期長,4-5月為盛花期,7—8月果實大量成熟,同時在果枝上繼續開花、結實,少量果實至翌年1-2月成熟。

保護價值 木材紋理通直,材質韌而稍硬,幹後少開裂,不變形,很耐腐,適於造船、建築、家具等用。它的木材性能與世界名材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f.相似。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為尖峰嶺、壩王嶺等地),應列為保護對象,選為造林樹種,在適宜地區大力發展。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播種前用60--70℃溫水浸種壹晝夜,沙藏催芽。造林時宜采用半年生以上的大苗,低截主幹後定植。在幼林郁閉後及時疏伐整枝,使幹形通直。

花櫚木簡介

[編輯本段]

種 名: 花櫚木

學 名: 0rmosia henryi Prain

別 名: 花梨木 臭木 臭桐柴

科: 豆科 蝶形花亞科

屬: 紅豆樹屬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產地分布

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越南亦有分布。分布於全球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東南亞及南美、非洲。我國海南、雲南及兩廣地區已有引種栽培。

形態特征

長綠小喬木,高13M。小枝密被灰黃色絨毛。裸芽。小葉5-9,長圓形、長圓狀卵形,長6-10CM,先端急尖,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灰黃色絨毛。

氣 味

甜甜的木質香,並帶有花香以及淡淡的香料感。

功 效

止痛、抗沮喪、抗菌、催情、殺菌、利腦、除臭、殺蟲、激勵、補身。

心靈療效

穩定中樞神經系統,有全面性的平衡效果,可幫助情緒低落、極度疲勞及憂心忡仲的心理狀態,使人振奮、精神煥發。

身體療效

是壹些慢性病的最佳藥方,尤其在免疫系統防禦力低落的狀態,能提供身體極佳的抵抗力。抵抗微生物與病毒頗有效果。也是喉部極有價值的抗菌劑,可舒解喉嚨發癢的咳嗽癥狀。

是聞名的催情劑,在恢復性欲方面,甚為奇妙有效,對性無能、冶感等性困擾,也頗有助益。對於那些曾受過性虐待的人,花梨木溫暖的撫慰效果,可使他們冷漠的性態度又重新燃起,其效果十分神奇。

利腦的特性可減輕頭痛,尤其是伴隨著反胃感的頭痛,也能減輕因時差引起的不適癥狀。

有良好的除臭效果,幫助身體調節過度的濕氣和高溫。在驅蟲方面效果良好。

皮膚療效

有效地刺激細胞,使組織再生,因此對傷口很有用。改善幹敏、發炎的皮膚極有聲譽,甚至能抗皺與延緩老化。即使是保濕良好的皮膚,也能從花梨木平衡、溫暖的特性中獲益。

適合與之調和的精油

雪松、芫荽、乳香、天竺葵、玫瑰草、廣藿香、苦橙葉、玫瑰、迷叠香、檀香、巖蘭草。

魔法配方

提升免疫力

平日裏養成用精油調節健康,能夠有效的提高免疫力,減少病菌入侵的機會

配方1.花梨木3滴+杜松3滴+乳香1滴+杏仁油10毫升

用法:將以上精油調和,按摩與脊椎兩側即可

配方2.花梨木2滴+羅勒2滴+薰衣草2滴

用法:將精油加入香薰燈內,在免疫力低時使用

抗老面霜

老化是每個女性最不願見到的,皺紋更是去之唯恐不及,運用精油面霜,會比壹般保養品效果更佳。

配方1.花梨木精油4滴+檀香3滴+乳香3滴

讓精油與面霜混合,依照壹般營養程序即可

配方2.花梨木2滴+檀香2滴+玫瑰2滴=荷荷巴油10毫升

用法:按摩於面部,具有舒緩,抗老,美容美膚的良好作用

森林浴

用花梨木噴灑家具,反復在 大森林壹般舒暢,還有殺毒消菌之作用

配方1.花梨木4滴+迷叠香3滴+雪松3滴(無)+15毫升酒精+5毫升水

用法:讓以上材料混合,噴灑於空氣之中即可

提高性欲

如果發現自己近來對性生活冷淡,可以試試泡個精油澡

配方:花梨木3滴+玫瑰精油3滴+天竺葵2滴+乳化2毫升

用法:先將浴缸放入10分之4的水,將配好的精油滴入15-25滴在+加入浴缸攪勻在加入10分之二水即可

益智

開放分類: 植物、中草藥、姜科、山姜屬

學名Alpinia oxyphylla Miq.

別名益智仁、益智子

科屬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屬Alpinia Roxb.

特征與特性多年生草本,株高1~3m;地下莖叢生,地上莖直立,根莖短。葉無柄或具短柄,葉2列互生,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頂端尾尖,基部闊楔形,葉緣平直,具脫落性小剛毛,有細齒狀殘痕。總狀花序頂生,花蕾全包於壹鞘狀苞片中。雄蕊1枚,子房下位,卵圓形,3室。蒴果橢圓形或紡錘形。種子不規則扁圓形,棕黑色,被淡棕色假種皮。花期3~5月,果期6月。益智屬半陰性植物,需要壹定蔭蔽,蔭蔽度40%~50%為宜。喜溫暖潮濕的氣候,要求年平均溫度23~25℃,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空氣相對溫度80%以上,土壤含水量25%~30%最適宜生長。

分布狀況生於林下陰濕處或栽培。主產於海南島,雷州半島有少量分布。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有栽培。

作用以幹燥成熟果實或種子入藥。有溫脾、暖腎、固氣、澀精之功效。主治寒性胃痛、脾虛吐瀉、遺尿、尿頻、遺精等癥。

益智藥用

制法

益智:除去雜質及外殼。用時搗碎。

鹽益智:取益智仁,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幹,用時搗碎。

性狀 果實橢圓形,兩端略尖,長1.2~2cm,直徑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線13~20條。果實薄而較韌,與種子團緊貼。種子團被隔膜分為3瓣,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則的扁圓形,略有鈍棱,直徑約3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外被淡棕色膜質的假種皮。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berol)等。

鑒別

(1) 本品種子橫切面:假種皮薄壁細胞有時殘存。種皮表皮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略徑向延長,壁較厚;下皮為1 列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油細胞1 列,類方形或長方形,含黃色油滴;色素層為數列黃棕色細胞,其間散有較大的類圓形油細胞1~3列,含黃色油滴;內種皮為1 列柵狀厚壁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內壁與側壁極厚,胞腔小,內含矽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細小澱粉粒集結成的澱粉團。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粉末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長條形,直徑約至29μm ,壁稍厚,常與下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色素層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含紅棕色或深棕色物,常碎裂成不規則色素塊。油細胞類方形、長方形,或散列於色素層細胞間。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內含矽質塊;斷面觀細胞1 列,柵狀,內壁及側壁極厚,胞腔偏外側,內含矽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細小澱粉粒集結成的澱粉團。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 取[含量測定]項下的揮發油,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10μl 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益智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F254 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暗斑點;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放置片刻,斑點漸變為橙紅色。

含量測定取本品種子,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本品種子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ml/g) 。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腎經。

功能主治溫脾止瀉,攝唾涎,暖腎,固精縮尿。用於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 3~9g 。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砂仁

開放分類: 中藥

英文名 FRUCTUS AMOMI

[拉丁名]Amomi Semen

別名春砂仁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綠殼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 的幹燥成熟果實。夏、秋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或低溫幹燥。

制法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性狀

陽春砂、綠殼砂: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結集成團,具三鈍棱,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 瓣,每瓣有種子 5~26粒。種子為不規則多面體,直徑2~3mm;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質硬,胚乳灰白色。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

海南砂: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0。8~1。2cm。表面被片狀、分枝的軟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 3~24粒;種子直徑1。5~2mm。氣味稍淡。

鑒別

(1) 陽春砂種子橫切面:假種皮有時殘存。種皮表皮細胞1 列,徑向延長,壁稍厚;下皮細胞1 列,含棕色或紅棕色物。油細胞層為1 列油細胞,長76~ 106μm,寬16~25μm,含黃色油滴。色素層為數列棕色細胞,細胞多角形,排列不規則。內種皮為 1列柵狀厚壁細胞,黃棕色,內壁及側壁極厚,細胞小,內含矽質塊。外胚乳細胞含澱粉粒,並有少數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粉末灰棕色。內種皮厚壁細胞紅棕色或黃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內含矽質塊,斷面觀為1 列柵狀細胞,內壁及側壁極厚,胞腔偏外側,內含矽質塊。種皮表皮細胞淡黃色,表面觀長條形,常與下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下皮細胞含棕色或紅棕色物。色素層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含紅棕色或深棕色物。外胚乳細胞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充滿細小澱粉粒集結成的澱粉團,有的包埋有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油細胞無色,壁薄,偶見油滴散在。

(2) 取[含量測定]項下的揮發油,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20μl 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醋酸龍腦酯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10μl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2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陽春砂、綠殼砂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3。0%(ml/g) ;海南砂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 1。0%(ml/g)。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藥忌宜:陰虛有熱者忌服。①《海藥本草》:“得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良。”②《本草經疏》:“凡腹痛屬火,泄瀉得之暑熱,胎動由於血熱,咽痛由於火炎,小兒脫肛由於氣虛,腫滿由於濕熱,上氣咳嗽由於火沖迫肺而不由於寒氣所傷,皆須詳察鑒別,難以概用。”③《藥品化義》:“肺有伏火忌之。”④《得配本草》:“氣虛肺滿禁用。”

藥物配伍:配蔻仁,宣通三焦氣機,芳香化濁,醒脾和胃,行氣止痛,俱能治濕濁內蘊,胃呆納少,氣滯胸悶,脘腹脹痛,反胃嘔吐等證。配青陳皮,理氣止瀉,治脾胃氣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濕阻脾胃之泄瀉,痢疾。配佩蘭,芳香悅脾,可用治濕阻氣郁,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胸腹脹滿,治胎動不安等證。配冬葵,行氣下乳,可治乳少氣滯脹滿疼痛等證。配熟地,砂仁既免除熟地滋膩礙胃之弊,又可引熟地歸腎。配黃芩,寒溫相合,氣血配對,用於胎熱上沖所致的胎動不安。配木香,用治脘腹氣滯脹痛,消化不良,加強行氣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 3~6g,入煎劑宜後下。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備註

(1)對於濕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嘔吐泄瀉等癥,常配合白術、陳皮等同用;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常配合陳皮、厚樸、木香等同用;對於脾虛氣滯,可與黨參、白術等同用。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多與溫中祛寒的幹姜、熟附子,陳皮等同用。治胎動不安,常配合白術、蘇梗等同用;治妊娠惡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產地分布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和福建。

形態特征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根狀莖匍匐地面生長。葉矩圓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自根莖抽出,著花7~13朵,花白色,蒴果橢圓形,成熟時深紅色。

生長習性

喜高溫高濕的林下環境,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中生長良好。花期5~6月,花期氣溫22~25℃,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有利授粉結實。

園林用途

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可賞花,盛夏可觀果。

繁殖培育

常用分株和播種法繁殖。播種宜在8~9月種子采收後即播,20天左右出苗,苗高40~50cm便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為1m×1m,第3年進入開花期。每年開花前和收果後分別施肥培土各壹次

中文名:見血封喉

英文名: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

桑科(Moraceae),稀有種。見血封喉中文名箭毒木,是組成我國熱帶季節性雨林的主要樹種之壹,隨著森林不斷受到破壞,植株也逐漸減少。3級保護植物。

名稱由來

[編輯本段]

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生長著壹種很毒的植物,叫箭毒木,當地人就經常在樹木的樹幹部分割開壹個傷痕,讓樹脂流出,當地人便用這種樹脂塗在箭頭上來捕殺獵物。後來英國殖民者侵入此地,印第安人便用這種塗了樹脂的弓箭來抵抗英國侵略者,英軍被這種弓箭射中後立即中毒身亡,從此再也沒有人來侵略他們了。因此這種樹又被稱為見血封喉樹。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40米,通常具板狀根;小枝幼時被粗長毛。葉互生,二列,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壹9厘米,寬2.5壹4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略不等,全緣或具粗齒,上面亮綠色,疏生長粗毛,下面幼時密被長粗毛,側脈10-13對;葉柄長6-8毫米,被粗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密集於葉腋,生於壹肉質、盤狀、有短柄的花序托上,花序托為覆瓦狀頂端內曲的苞片所圍繞,花被片和雄蕊均為4,花藥具紫色斑點;雌花單生於具鱗片的梨形花序托內,無花被,子房與花序托合生,花柱二裂。果肉質,梨形,成熟時鮮紅色至紫紅色,長約1.8厘米。

生長特征

[編輯本段]

分布區位於熱帶季雨林、雨林區域,熱量豐富,長夏無冬,冬季寒潮影響微弱,年平均溫多為21-24℃,最冷月平均溫在13壹17℃以上,極端最低溫在0--5℃以上,大寒潮南侵年份桂西南至粵西可出現短暫0℃以下低溫,年降雨量1200--2000(壹2700)毫米,於濕季分明或不太分明,空氣濕度較大;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在花崗巖、頁巖、砂巖等酸性基巖和第四紀紅土上,土壤為磚紅壤或赤紅壤,pH值4.5--5;在石灰巖地層上,為石灰性土,pH值6.8—7.7。見血封喉可組成季節性雨林上層巨樹,常挺拔於主林冠之上。在雲南南部至西南部主要伴生樹種有龍果Pouteria grandifolia(Wall.)Baehni、橄欖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高山榕 Ficusaltissima Bl.等;在廣東西南部及廣西東部沿海臺地,有紅鱗蒲桃Syzygium hanceiMerr.et Perry,榕樹Ficus microcarpa L.f.、黃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等;在廣西西南部的石灰巖石山有蜆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 Roxb.、大葉山楝Aphanamixis granaifolia Bl.等。根系發達,抗風力強,在風災頻繁的濱海臺地;孤立木也不易受風倒,但生長往往較矮。花期2—3月,果熟期6---7月。

分布地區

[編輯本段]

雲南、廣西、廣東,海拔上限(米) 1000米。

保護價值

[編輯本段]

見血封喉是本屬四種中唯壹分布至我國的1種,種群數量稀少;其樹液有劇毒,有毒成分為瓤α—見血封喉甙和β—見血封喉甙,具有強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輸出量作用,在醫藥上有研究價值;樹皮纖維細長,強力大,容易脫膠,可為麻類代用品,易可作人制纖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