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杠的拼音
杠杠的拼音是gànggàng。
杠杠
杠杠,讀音是gànggàng。意思是在圖書上畫的線條。制度條例規定的界限。李建彤《劉誌丹》第十八章:“妳那條路線,只是地圖上畫的幾個杠杠,真走壹趟,不掉腦袋,也得拄雙拐。”
用最通俗的話解釋,杠桿就是負債(借錢辦事),搞金融的為了讓它顯得高大上就叫“杠桿”,妳可以這樣理解。比如我買壹套100萬元的房子,首付自己掏了30萬,剩下的70萬銀行幫我出,我就有了70萬元的負債(先不記利息),我用30萬撬動了100萬,這就叫做杠桿。
知識拓展:
借債去擴充資產就是加杠桿,還錢減少負債就是去杠桿,而不管是加杠桿還是去杠桿都是發生在個人、企業和政府的身上。個人加杠桿最多的就是負債買房子,以壹套200萬的房子為例,壹個年薪5萬的人要買需要不吃不喝40年。
政府修建基礎設施,修地鐵,修公路,建機場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撐,尤其是資金方面,單靠地方財政是不夠的,這時候只能向銀行借錢辦事。不要看個人、企業和政府都要向銀行借錢,就顯得銀行有多高大上,其實銀行也要借錢,銀行通過放貸去賺錢。
前面說過,杠桿就是借錢辦事,情況好的時候,資金回籠,大家都賺,情況不好的時候,借的錢壹分還不上,出現大量壞賬,使得很多金融機構負債累累,同時利用高杠桿擴大生產規模,生產出來的東西超過人們所需要的,就會導致產能過剩,資源浪費。
貸款沒關系,關鍵是貸款之後做什麽,事實上大多數都去炒股,炒房,要麽就是搞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沒有幾個人去發展高科技,去搞創新,社會產能結構也會失衡。同時想要搞創新,搞高科技的人貸不到錢,有多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