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
據了解,央視《實話實說》節目組今年精心策劃了壹個有關高考作文討論的特別節目:7月7日這天,《實話實說》節目組給壹些社會知名人士發去壹份高考作文試卷,要他們當壹名“考生”,按高考規定時間做壹篇作文。魏明倫就是其中之壹。只讀過小學三年級、從未進過高考考場的魏明倫圍繞作文題“心靈的選擇”,做了壹篇《考場思考》作文。文中魏明倫大膽講真話,對高考體制提出質疑和批評,希望高考改革“與時俱進,更上層樓”。這篇作文交上去後被參加高考閱卷的語文老師判了個很低的分數。聶衛平等人寫的作文也被認為寫得很糟糕。
據了解,7月9日,應邀參加錄制《實話實說》節目的魏明倫、聶衛平等人在節目中,同參與這次閱卷的有關語文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對質”,壹位語文教師當場對魏明倫說:“妳的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滿分;但是作為‘試卷’,就跑題了嘛!該得低分!”而魏明倫則反駁:“我寫的就是考生當時自我矛盾的心情,考生在壹紙定終身的考場究竟怎麽寫、怎麽說,這本身就是壹種心靈的選擇,我作為考生最後選擇了講真話。怎能說是‘跑題’呢!”
據悉,這期節目原定本月14日播出,但因內容涉及高考作文標準問題討論,其中有的意見又很尖銳,而高考閱卷、錄取工作正在進行,因此本期節目將延遲至適當時間播出.
高考作文實話實說
舒晉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在壹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有位學者出了壹道題:
○△四個圖形符號中,哪壹個與其他三個類型不同?有人說圓形,因為圓形是惟壹沒有角的圖形;也有人說三角形,它是惟壹由直線構成的;又有人說半圓形也正確,它是惟壹由直線和曲線組成的;最後有人說,第四個圖形也可以,因為它是惟壹非對稱性的圖形。看來,由於標準和角度的不同,這四個圖形都可以作為正確答案。
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壹個的事例很多。妳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
請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壹篇文章。
〔註意〕
①這個話題的範圍是很寬泛的,只要與學者的這道題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
②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
③題目自擬。
④不少於800字。隨著近兩年語文高考題目的文體淡化,高考作文題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那麽,妙筆生花的作家以及參加閱卷的中學語文老師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是怎麽看的呢?
有人說:題目出得不錯
肖復興說:“我個人認為作文題目出得不錯,因為首先有壹定的考試的難度,又有壹定的遊戲色彩,也給發揮寫作提供了稍寬泛的空間,從任何壹個角度都可以寫成文章,避免了考生壹時摸不著門路,鉆牛角尖、跑題的現象,縮減了丟大分的可能性。寫得好的,在這壹空間可以發揮好,寫得差的也不至於丟分。無論從哪個角度,只要考生認真領會意思,就可以發揮想象的空間。”
莫言也認為這個題目很好,壹般跑不了題,可以充分展示考生的才華,想寫什麽都可以,比去年出得容易,而且帶壹點哲學色彩。去年的題目對考生要求高壹些,如果考生對現代科技不了解,不能貯存科學術語,知識面窄,就很容易跑題。今年的題目寬泛壹些,考生可以從熟悉的生活入手,以熟悉的方式表達,很寬松。
秦文君收到記者傳真給她的作文題目後,很是認真地想了想。她說,這個題目好像有點難度。跟去年的作文形式是壹樣的。就像“新概念作文”,如果“新概念”成為“概念”,也就成了套路。跟原來比,今年的作文題目思想的含量多壹點,有壹點哲理,有壹點智慧。考生不僅要有寫作能力,還要有超出語文寫作的能力。她覺得這個題目對文學少年合適,壹定要有課外的東西補充才好,尤其對有識別能力、思路開闊的考生更合適,如果僅有教科書的知識,沒經過這方面訓練,考生可能會壹時無所適從,寫好不容易。
池莉在接到采訪電話時正在寫作,聽完記者的轉述,她居然很長時間都沒能從小說的境界裏走出來:“我壹聽什麽幾何圖形頭都大了,我都來不及想。”作家宗璞不知道作文題目,但是饒有興趣地要求記者念給她聽。她說:“我提不出什麽看法,但是我覺得這個題目挺有趣。”
北大附中高級教師胡蕾認為,今年作文命題是近年來確定的教育思想的延續,相對來說,今年的題目有更深刻的意義,貼近現實生活,不偏不倚,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有感可發。雖然平常的訓練不能押題,但考生又能覺得命題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今年的作文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讓考生用新的眼光、多角度看待社會生活,鼓勵發散思維,打破了因循守舊、用單壹尺度衡量事物的常規,深化了語文教學改革,對中學作文教學、表達能力的訓練有重要導向作用。這個作文命題還有壹定的時代意義。因為整個社會都在追求創新,只要考生選材好,語言表達能力強,作文的基礎等級可以拿到較高分數。富有創新思想的考生更能拿高分。但可以推斷,習慣用固陋眼光看待事物的考生,作文肯定寫不好。
北航附中教師曹陽說,高考作文試題有其自身特點,就是難易程度要適當:既要拉開不同的檔次,有利於各級各類學校選拔人才,又要有壹定的難度,讓最有才華的考生脫穎而出,寫出冒尖的作文,為選拔尖子創造條件。有的考生反映今年的作文試題有壹定的難度,剛壹見到考題時感到不是那麽好寫,仔細想想又覺得也不那麽難寫。這正是好的作文試題的特點:踮起腳來能夠得著,有利於激發考生的創作欲,寫出才華橫溢的佳作。如果考生見到考題,感到腳下壹馬平川,可以“閑庭信步”,那只會產生壹大批庸作,不利於優秀人才冒尖。
連續多年參加高考閱卷的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二部中學教研室主任柯素文說,今年作文題有四個特點:壹是作文題目有創新性,從淡化文體到徹底放開;二是內容上少有限制,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外延寬泛,有廣闊的寫作空間,能夠引發考生多方面的感想;三是作文的話題有比較深刻的內涵,有壹定的思考力度,能區分考生的優劣,寫作可深可淺,符合考生考大學的難度;四是評分分為兩個等級,基礎等級為50分,發展等級10分。
也有人說:題目出得不好
在接受采訪之前,作家馮驥才還沒有看過作文題。聽了記者的口述,他說:“聽起來這個題目有點像智力遊戲,不是作文題目,先給壹個結論,再讓考生通過作文印證結論,不可能產生原創,不能啟發考生想象的空間,沒有對生活的感受和思索。如果講哲理的話,也是非常淺薄的哲理。這個考題壹看就是硬憋出來的,貌似新鮮,實際是主題先行。如果讓我做,肯定不及格。缺乏想象力,去印證壹下結論,在生活中找壹點符合結論和內容的去寫壹下。我認為考題有點像春節晚會,年年議論,年年寄予希望,年年不盡如人意。”
張煒認為今年的高考題目沒能發揮文科學生的特長,而且有感性的東西考不到,這是壹個不好的傾向。考了小巧,考不到大巧、大智慧、大境界,對文科生很重要的意境、想象力都考不到,實際上是走了彎路。這種情況偶爾小面積地出現是可以的,但近些年從中考到高考這些東西太多了,恨不得用數字、公斤、定量來衡量考生的能力。文科生的考題不該這樣,影響了感性的、有想象力的、詩意的東西,這種很理性的,很有思維性的題目是理科生應該具備的,當然文科生也該具備,但這不是唯壹的。他直率地講,可能出題目的人思維有問題。
曹文軒說,這個作文題,本是壹個巧妙的、富有創意性的題。但是它的後半部分———由對那幾個圖形的分類所引申出來的壹番論說,壹下子毀了這個題。意思都被明確地概括出來了,學生連總結都不用了,剩下的任務就是按壹個叫做“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既定主題來聯系自己的經驗,並對這壹主題進行闡釋與論證就是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題目同過去那種命題並無實質性區別———過去的題,主題往往還是隱而不露的,而這個題則幹脆將壹個並不特別新鮮的主題確定了下來。出題人自己將題破了,破了之後,考生完全有理由撇開那四個圖形不論,只須按出題人的要求做壹篇關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文章就成。那個頗費心機想出來的“點子”便成了壹個無用的東西。出題人無意中陷入了壹個悖論。本來是想出壹個有多種解釋的題的,但壹旦將“有多種解釋”這個意思道出之後,反而就只剩下了壹個解釋———對“有多種解釋”的解釋。
那麽,怎樣出題才能避免這種不足呢?曹文軒認為,這個題如果只將話說到第壹自然段結束就絕妙了。那時,就不僅僅是“有多種解釋”這壹解釋了,還會有其他多種多樣的解釋。即使只有“有多種解釋”這樣壹種解釋,也應交由考生自己去揭示。可以說,這壹題目後面的那段多此壹舉的概括,堵死了想象的空間———這本來是壹個有巨大想象空間、可由考生自由發揮、充分顯示想象力的題。但我們還是從這樣的題看到了新的方向,壹種與過去的作文模式相對立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讓作文題盡量擺脫公式化、概念化的陷阱,給想象力留下足夠大的空間,並使考生進入真情實感的寫作狀態。
肖復興則在表示了肯定的同時又提出對於考試題下面的兩個〖註意〗不滿意。第壹個〖註意〗缺少節制,很容易使學生在四個答案上力量均分;如果有節制,以某壹個答案為主,也符合要求。如果稍有壹點提示,考生會做得更漂亮。第二個〖註意〗是文體不限制,既有編故事的,又有抒發感情的,評分的標準彈性很大,失去壹些可比性;如果限制為記敘文和議論文會更好壹些。當過學生也當過老師的肖復興也不贊成文體單打壹,這樣會限制壹部分人的能力。他說:“什麽樣的題目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對這種作文考試題目的改革方向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老師的努力。”
還有人擔心:老師的閱卷水平行嗎?
作家陳村並未看過高考題目,聽記者簡略地說明後,他說:“聽了以後我覺得出得不錯。但是我感覺很擔心,題目要落實到閱卷的老師身上,沒有標準答案,考生如果五花八門地寫,老師壹定要有寬容度、創新意識、獨立見解。我所知道的中學教育是死板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反復地教。平時老師教的是板板六十四,學生怎麽敢發揮想象?出題的人動機很好,但要具體落實,壹是要學生能做出來,二是要老師能批出來。否則學生不敢亂寫,又回到原來的教條,畢竟是高考,不能下太大的賭註。另外教師存在壹個問題,很多人除了教科書外不大看文學作品,除了寫報告、工作總結之類的東西,寫點記敘文、散文的老師都不多,我擔心這種水平的教師閱卷會對考生的發揮有影響。
今年的考題是在往年的基礎上延續來的,過去文體還有限制,今年完全放開,包括可以寫詩歌等,在高考題目的改革上又邁了壹大步。柯素文說,這個改革的趨勢還會走下去,不會走回頭路。“今年的考題也帶來幾個想不到。”柯素文說,由於文體放開,內容多樣,給閱卷帶來壹定難度。“只要和題目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的都附合要求”,那什麽是無關的?有的學生背了範文,壹套用,在開頭結尾再勾連壹下就結束了,或者舉幾個例子,過於簡單。
柯素文閱過的考卷中大多是夾敘夾議,也有特殊文體,還有的是現場班會記錄和日記形式,有的文章時空觀念錯位,古今中外拼湊起來,上下幾千年拉在壹起。遇到特殊的文體,老師們很慎重,要看好幾遍,不輕易地判離題,不能冤屈了學生。壹般來說,閱卷老師還是有經驗的,對作文還是能看準的,事前他們試評了試卷,拿出十幾份標準卷,以控制評分誤差。
從學生的答卷情況看,學生審題不困難,改變了往年考場作文千人壹面、大同小異的局面,今年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像作文題目壹樣“豐富多彩”,確實出現了壹批思想深刻、內容豐富、表達較好的應試之作,表現了考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辯證的思考能力。這也正是高考作文考察的根本點。但也有不足,就是有些考生積累不多,思想不夠成熟,基本功不好,除了審題、立意、構思等方面的問題外,書寫潦草、病句、錯別字也不容忽視。這也從側面說明評分分兩個等級是對的。高中的學生還是應該首先立足基礎,然後著眼發展。
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方曉山說:今年高考要求考生寫壹篇話題作文,話題範圍十分寬泛,文體也未作任何限制。由於留給考生廣闊的寫作空間,壹般考生都能有事可記,有理可議,有情可抒,表現出自己的認識和寫作水平,而那些有文采、有創見的考生也確實能展示才華,脫穎而出。閱卷中,不時能見到可以使人精神為之壹振的佳作:有構思巧妙、立意深刻的微型小說,有清詞麗句、情真意切的抒情散文,有筆墨酣暢、見解透辟的議論文,還有別開生面的寓言故事和辯論會、座談會記錄。其中有壹篇題為“雜感於多樣”的文章,見者無不喝彩。此文視野開闊,內容厚重,思考冷靜,見解深刻,古今中外知識信息信手拈來,使用妥貼,十分雄辯地闡發了自己反對墨守成規,主張另辟蹊徑的見解。最令人叫絕的是文章的結構,作者以類似魯迅先生《無花的薔薇》的雜感形式分六節來寫,揮灑自如,無拘無束。閱卷老師評析此文時寫道:“在我們看到的眾多的文章中,這篇自己站了起來,令人過目不忘,甚至讀其文,使人不住地試圖揣測作者其人”。
方曉山說,閱卷中,老師們也發現壹些文章似曾相識,很像是平時練習中作文的翻版,移植成文(自己的或他人的),穿靴戴帽,與文題所提供的範圍寬泛的話題掛靠上是很容易的。沒有理由過多地指責考生成心“套用”“虛構”,而應當看到癥結在於命題者沒有把握準放寬限制的“度”。高考作文首要目的是選拔,為了考查出考生的真實水平,為了公平地選拔人才,就要嚴防虛構。放寬限制是必要的,但應該有壹個“度”,合理的、必要的限制是不可少的,否則,就會為“虛構”打開了門,既會削弱作文考查的檢測、選拔功能,也會給中學寫作教學帶來不好的影響。究竟該怎樣把握準這個“度”,希望命題的同誌能進壹步研究。
更多的人想知道:
作家碰到這個題目會怎麽寫?
這裏不妨來壹次換位思考,如果作家是考生,怎麽寫作文?
北青報專欄作家版在語文考試當天曾請五位作家撰寫同題作文,而壹位參加高考閱卷的資深教師評價多數作家的文章不合格。莫言說:“如果我做的話,首先審題,最早蹦在腦子裏的肯定跟文學有關。比如看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中的三仙姑。三仙姑50多歲還塗脂抹粉,穿紅戴綠。作家的觀點對三仙姑持否定態度。但是外國人把三仙姑看作婦女解放的典型,50多歲為什麽不可以塗脂抹粉?由於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對待問題可能有不同看法。如果我做的話,我會把中國和西方對三仙姑的評價寫上,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差異,對同壹部小說中的同壹個人物評價相反。”
張煒說:“如果我來做,馬上講也講不好,但肯定能對付下來,這題目不難做。很樸素的東西像故鄉啊,大海啊,秋天啊,這些反而不好做。高考作文題看上去很難,其實不難寫,不要被它嚇住。用考數學的題目考學生,簡化成數字、圖形,我認為是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的表征,是壹種畸形發展。
陳村:“如果讓我做,我沒想過。這樣的題目很難進入情境。我寫文章壹般不願寫命題的,即使別人出的題目,至少要和我商量。”
秦文君:“現在讓我做這種命題作文,已經不太適應了,我寫命題作文得分不太高。議論文比這個好寫,議論文有規範的東西,對大多數受過訓練的學生比較容易。今年這個題目就比較考驗人。我希望高考題目還是多樣壹些,從讓學生真正地熱愛語文的方面出題,出有新意、讓學生更能發揮語文水平的題。”
曹文軒:“這個題(我是指未加概括之前的題)若由我來做,可能要做成壹個有關存在的哲學意味十足的題,或許是圍繞壹個個單詞(比如‘困惑’、‘類’、‘ 神秘’、‘不可解’等)來做壹種沈思冥想的文章。我不可能再回到考生的思想層面與經驗層面上去了。近幾年來,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旨在解構從前的作文寫作模式的作文比賽,從所出的題目的思路來看,有壹個問題開始困擾著我:我們會不會在擺脫壹種寫作模式時,又會陷入另壹種寫作模式?”
作家莫言、肖復興認為高考作文題目出得不錯,既有哲學色彩,又有遊戲色彩,寬松而不易跑題,易於學生發揮。
馮驥才說:先給壹個結論,再讓考生通過作文印證題目,不可能產生原創,不能啟發考生對文學想象的空間,貌似新鮮,實際是主題先行。如果讓我做,肯定不及格。
陳村說:出題的人動機很好,但要具體落實,壹是要學生能做出來,二是老師能批出來。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考生如果五花八門地寫,老師壹定要有寬容度、創新意識、獨立見解。
曹文軒說,這個作文題的後半部分壹下子毀了這個題。出題人自己將題破了,考生完全有理由撇開那四個圖形不論,只須按出題人的要求做壹篇關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文章就成。那個頗費心機想出來的“點子”便成了壹個無用的東西。
柯素文說,由於文體放開,內容多樣,給閱卷帶來壹定難度。他們閱過的考卷中大多是夾敘夾議,也有特殊文體,還有的是現場班會記錄和日記形式,有的文章時空觀念錯位,古今中外拼湊起來,上下幾千年拉在壹起。遇到特殊的文體,老師們很慎重,要看好幾遍,不輕易地判離題。
曹文軒說,近幾年來,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旨在解構從前的作文寫作模式的作文比賽,從所出的題目的思路來看,有壹個問題開始困擾著我:我們會不會在擺脫壹種寫作模式時,又會陷入另壹種寫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