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進制數字是怎麽表示的?
十進制數用0、1、2、3.........9 , 這十個數來表示。十進制(計數法)是以10為基礎數字系統, 是在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進位制。
即滿十進壹,滿二十進二,以此類推;按權展開,第壹位權為10^0,第二位10^1?以此類推,第N位10^(N-1),該數的數值等於每位位的數值*該位對應的權值之和。
世界上絕大多數古文明都是使用的十進制,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等。當然也有例外,例如蘇美爾人使用十二進制,瑪雅人使用二十進制,古巴比倫人使用六十進制。
擴展資料:
壹般來說,數源於對物體的累計與計算,壹個壹個的數,就產生了自然數。今天,國際上最常使用的計數方法是十進制,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十進制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從公元前2500到公元前1750年的哈拉帕文化時期開始,古印度人就采用十進制計數法。他們先是發明了1—9這九個數字符號和定位計數法,後又提出了零的理論和作為演算基點的十進制。
印度人之所以按“逢十進壹”的規則進行運算,大概是因為當時他們用10個手指輔助計數。有了十進制,所需要的計數的單數僅為0,1,2,3?9。中亞許多民族都逐漸采用了這個簡便的計數方法。
後來,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對印度的10個數字加以修改,傳到了歐洲,印度數字及其計算方式就逐漸演變成為現今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計數法了。
我國對計數方法的研究和使用也有悠久的歷史。從考古出土的陶片來看,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我國先民就已經掌握了30以內的自然數。
商代中期陶片和甲骨文中已經出現13個數字:分別是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人們發現不同位置的相鄰數字非常容易混淆,於是創造了縱式和橫式的計算方式。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期間,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我國出現了嚴格的十進位制。這是中國古代數學的壹項偉大創造。壹直到15世紀中葉,珠算成為主要的計算工具。
百度百科—十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