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薇菜種植的技術?

薇菜種植的技術?

薇菜是蕨類植物中紫萁科紫萁屬紫萁類孢子體嫩葉的加工品,包括紫萁和分株紫萁,又名牛毛廣。那麽下面壹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薇菜的培育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薇菜的培育技術

薇菜又稱牛毛廣,是紫萁科植物,學名紫萁,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質脆,味美少纖維,含蛋白質、有機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在國際上享有 “無汙染菜”之譽。紫萁的幼葉營養豐富,水焯去毛後搓揉成薇菜幹。可鮮食或制幹菜,具有獨特香味,清脆可口,久食不厭,又可入藥。卷曲未展的嫩味尤為食用上品,開水浸燙、漂洗、去土腥味後,可炒、可煸、涼拌、做湯、加內炒食等,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正常人經常食用大有益處。

薇菜每百克含碳水化合物4.3克,蛋白質2.2克,脂肪0.19克,胡蘿蔔素1.68毫克,還含有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薇菜還含有皁甙和黃酮類物質,具有潤肺理氣、補虛舒絡、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赤痢便血、子宮功能性出血、遺精等癥。

早春桃花開過後不久,即發出幼芽,5月-6月葉莖長高,及時進行采集。采集後的薇菜經過開水煮、揉搓晾曬等工序後便制成幹品,通稱薇菜幹。除食用外尚可入藥。

薇菜的體態特征

薇菜屬蕨類植物紫萁科,植株高壹般在60-100厘米。有營養葉和孢子葉之分。營養葉也稱不育葉,簇生於根莖頂端,呈三角狀闊卵形,頂部以下二回羽狀,小葉片矩圓形;孢子葉也成能育葉,較營養葉萌發得早,壹般在成株中部抽生,羽狀分裂,小羽片卷曲成條形,其上沿主脈兩側密生褐色孢子囊。根狀莖粗短,直立或斜生。

薇菜適應性廣,每年4月下旬根狀莖開始萌發抽生新葉,嫩葉生長極為迅速。孢子於5月下旬成熟,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成配子體後,受精卵在頸卵器中發育成胚,胚接著發育成獨立生活的孢子體。到月初氣溫高於20℃時生長緩慢,6月底停止生長,9月底開始枯黃。

薇菜性喜陰溼,不耐幹旱和高溫,遮蔭可促進萌發生長。在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土壤中產量和品質大大提高。

薇菜的生長環境

薇菜對溫度的適應性廣,當地溫達8℃時即可開始萌發,15℃左右時,葉的生長速度最快,高於20℃時,生長開始緩慢,30℃以上生長停止。地下根可安全越冬。薇菜對水分的要求較嚴格。喜溼潤,不耐幹旱。薇菜喜酸性土壤,但在疏松溼潤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上生長更好。

薇菜的分布生長

蕨類植物中紫萁科紫萁類植物的孢子體嫩葉的加工品稱為薇菜,中藥名為紫萁貫眾。薇菜幹有紅、青兩種,即“赤幹”和“青幹”是中國目前出口創匯的重要蔬菜之壹,每年出口產品100萬公斤,創匯1000多萬美元。薇菜適宜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中低山區生長,武陵山區是中國盛產薇菜的四大主要產區之壹。重慶黔江區五縣及其毗鄰的湖北恩施州、貴州銅仁地區和湖南湘西州的薇菜野生資源極其豐富。薇菜在重慶有悠久的采集使用食用歷史,近年來開發利用受到重視,保鮮包裝和幹制的產品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並已遠銷日本。重慶薇菜的主要產區在城口、酉陽、黔江、武隆和南川等地,年產幹制品大約10萬公斤,其中城口每年大致有數萬公斤幹制品外銷,酉陽縣已開始進行人工栽培。開發利用薇菜正在成為山區農民的壹條致富之路,只要處理好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關系,薇菜的開發利用前景相當樂觀。

薇菜的種植技術

壹、移栽前準備

1.備苗***蔸***。①薇菜孢子育苗***有性繁殖***。利用薇菜孢子數量大的特點。用有性繁殖的方法,通過人工控制環境和壹系列促進根、莖、葉生長的措施,經2~3年的人工培育,直接用於大田栽培。通過薇菜孢子工廠化兩段育苗技術。可有效地降低育苗成本,縮短育苗時間,提高成苗率。該育苗技術性很強,專業化程度高,必須在專業技術人的指導下進行。苗高15厘米以上,3個葉柄以上的植株可作大田移栽備用苗。

②野生薇菜分蔸繁殖***無性繁殖***。野生薇菜具有2個以上“芽頭”的蔸可以用刀分割,保證每個芽頭的直徑4厘米以上。分蔸時註意保護好芽頭和完整的須根。最適宜挖野生薇菜蔸的時間應在當年薇菜苗地上部分基本枯死至次年春季萌發前與整地同時進行。下雪和未整地不宜挖蔸,野生薇菜蔸挖回後不能曝曬,註意遮陽、保溫、保溼,防止根系失水,並進行人工分級,備用。應盡量縮短野生薇菜蔸的采挖到移栽之間的時間,提高其成活率。

2.選地。薇菜生長需要偏酸性的環境。應該選擇pH值5—6、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酸性土壤為宜,坡度應低於25度。薇菜喜散射光,計劃開墾的荒坡最好是保水、保肥效能好,同時不易漬水,有利於開墾種植。整個栽培地的水源條件要好,生長期有利於灌溉。此外,荒山的開墾種植必須符合國家林業政策。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後方可實施。在武陵山區,最適宜人工栽培薇菜的是海拔為800—1500米的地區。

3.整地。薇菜栽種前必須全面清除雜草和灌木。並對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和石頭作壹次清理。田間可留少量的樹林或適度栽種經濟林,壹般每畝不宜超過20株,否則薇菜的白粉病比較重,會對薇菜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土壤需深翻不少於30厘米,要把大土塊整細,以利薇菜的根系生長。單作薇菜的廂面不宜太寬,要便於生產者的管理,壹般以1.2米開廂為宜。廂溝寬25厘米,深20厘米。最好為東西向開廂,有利薇菜的光合作用。

4.施基肥。在1.2米薇菜種植廂中挖深15厘米、寬40厘米的溝,溝內施肥。每畝施2000—2500千克腐熟有機肥。或畝施200千克菜籽餅肥***或200千克雞糞***和50千克45%復合肥。

5.起壟。移栽薇菜孢子苗的田塊,***

二、移栽

1.及時移栽。最佳的移栽期***海拔800—1500米地區***為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此階段為薇菜的休眠期,移栽成活率高,當氣溫降到0℃下和下雪天不宜移栽。薇菜在生長期內也可進行移栽,但成活率受到壹定的影響,且管理難度大、成本高。薇菜孢子小苗的移栽應在開溝施肥起壟後進行,凡兩年生以上,苗高15厘米以上,3個葉柄以上的植株均可移栽大田。移栽時壹定雙手把薇菜蔸周圍用細土壓實。野生薇菜蔸移栽應在開溝施肥蓋3厘米細土後進行,放置薇菜蔸後再覆蓋5厘米細土。移栽後有條件的地方澆壹次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移栽時無論是薇菜孢子苗還是野生薇菜蔸,均應實施分級移栽,有利於後期的管理。

2.合理密植。根據多年的探索結果要早日奪得高產,薇菜孢子苗單作、單壟雙行畝移栽5000株左右為宜***1.2米開廂,壟廂上兩行的株行距為22厘米×40厘米***。野生薇菜蔸單作單壟雙行畝4000株為宜***1.2米開廂。壟廂上兩行的株行距為27厘米×40厘米***。如果過密會增加投入,前期效果好,後期效果差;過稀單位面積內的產量低,不能取得最佳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