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妳自己,牢記周哈裏窗模型
如何認識妳自己,請記住周哈裏窗模型,深入探索自我的四個部分。
自知者明,自知者智,認識自己是智慧的開端,蘇格拉底也說,學會認識妳自己。認識我們自己就是和自己連接的過程。大多數時候我們認識自己是較為模糊的,我們習慣了被生活擺布,但是對於認識自己往往是不夠深入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認識自己,其實是讓我們對自己有壹個全面的梳理和掌握,那麽我們就會對自己有壹個較為清晰的了解。
尼采曾講述,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很多企業家也會撰寫自己的自傳,本質上也是對自己進行梳理,看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成長,當我們願意認識價值,就是逐步打開自己內觀的大門。周哈裏窗是壹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提出與建構了壹個認識自我的模型,講述了自我其實包含了四個層次。
壹、第壹個部分,公開的我。
公開的我,大都是我們願意展現給別人看的,也是別人願意接納的,這個公開的我,往往是友好的,或者是友善的,甚至是我們故意打造的人設。在公開我的部分,大都是現在很多人在做自我的品牌建設或者是我們在人際關系中主動願意暴露出來的這部分,我們建議在公開我的這部分,我們可以增加和別人的關系,讓別人更加信任我們。
如果我們想要拉近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在公開我的部分,在和他人對話和溝通的時候,我們建議多說點我的感受,不要說妳,因為當妳講述妳的時候,容易給別人壹種命令感和壓迫感,而從我的角度出發,讓別人願意靠近妳。在公開我這部分建設,我們去適度地審視自己的優勢,彰顯自己的優勢,其次適當真誠暴露自己,都是公開我的社交價值和社交連接的關鍵。
二、第二個部分,盲目的我。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我“是可以調整的,我也是可以塑造的,我是壹個動態的。盲目的我的這部分,讓我們看到其實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都有很多不知道的方面和內容。
盲目的我,我們往往有兩個壞習慣,通常習慣性反駁別人,壹旦別人和我們意見不壹樣,我們就會反駁別人,還有壹個盲目的我,我們對自己的評價非常容易不客觀,很容易陷入到壹些對自己的否定或者是過度的自傲。這個盲區的我,是我們我們經歷少,所以很多東西沒有暴露出來。
山本耀司曾說過,自我是必須經歷碰撞才會有壹個感知的,環境就是我們自己最好的感知,自我是壹個動態調整的。
三、第三部分,隱藏的我。
隱藏我的部分特質,是我們想要保護自己的壹部分。隱藏我的這部分透露著深層次的我們,是我們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展示給別人看的,比如有些人害怕親密關系,習慣用防禦保護自己。還有的人有完美主義情結,害怕拒絕,所以這些部分都是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內心對自己有評判的部分,就不太想要展示出來。
還有的人是自己的壹些意識不被主流意識所允許的,所以也會導致自己想要隱藏起來,比如同性戀雖然在國外合法,但是在我們中國還是比較隱秘的。隱藏我往往是我們對自己隱私的保護,也是我們根據社會集體的壹部分隱藏自己的壹部分人格特質,尤其是我們內心黑暗人格。
四、第四個部分:潛能的我。
潛能的我,這部分的我是我們未經探索,所以沒有展現出來的。很多時候,潛能的我可能來自我們內心的自我設限,來自我們內心不夠相信自己,我們被自己的意識和信念束縛了。還有壹種可能就是我們內心被情緒壓抑,忘記了自我更加深入探索的壹部分。所以對於潛能我的這部分,我們需要很好地去多嘗試,多多去探索,對自己探索得越多,其實發現自己越深刻。
面對周哈裏窗,我們需要和思考幾個問題。
第壹個問題是公開的我部分:有沒有讓妳感到不自在的?有沒有可以添加的?因為我們之前講述過,我是壹個可以動態的,根據我們的意識和認知調整的,所以關於公開我的部分,我們可以詢問自己,有沒有不自在的,我們可以讓調整下這些不自在的。
第二,盲目的我部分,這部分讓妳有什麽感覺?妳贊成別人的這些觀察嗎?妳覺得是什麽原因讓妳自己和別人對妳的看法有這樣的差異呢?盲目的我,可能需要我們去留意下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然後我們思考下自己是否對這些觀點贊成,也是對自我的壹個補充。
第三,隱藏的我,問問自己:妳是希望別人更多壹點地了解妳,還是寧願隱藏更多?如果開放壹部分隱藏我可以讓妳活得沒那麽累的話,妳會選擇公開哪部分呢?但是因為我這部分被自己理解和消融了,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看到自我的開放。
第四,未知的我部分:妳的新發現,哪些讓妳更自信?哪些事讓妳難過和心痛呢?又有哪壹些需要支持和幫助的?最後,可以把畫好的視窗掛在書桌前,當再次遇到人際交往或職業發展的困惑時,自己先檢視壹下:可以在哪個區域做些調整和努力呢?
這個就是周哈裏窗的整體介紹。這個模型更多是幫助我們和社會發展搭建壹個良好的互動的自我模型。其實周哈裏窗就是告訴我們,性格被妳發現了,妳就可以進行有意識地調整,在我們中國文化其實講究中正文化,也是壹個自我調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