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名人有多少?大神們幫幫忙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鐵木真,古代蒙古族軍事家、政治家。出生於蒙古孛兒只斤族的貴族家庭。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他統壹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國。1227年病死於今甘肅六盤山下的清水縣行宮。元朝建立後,被追為元太祖。 松贊幹布:(617-650)是西藏地區歷史上著名的統治者。在位時,創文字,定法律,立官制,建成吐蕃奴隸制政權。641年與唐文成公主聯姻,與唐來往密切。在他的影響下,內地的壹些先進生產技術傳入西藏,促進了漢藏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友好關系的發展。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即清聖祖,清代較有作為的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在位時,派人編修《明史》、《康熙字典》、《全唐詩》等;進行全國性土地測量,完成了《皇輿全圖》的繪制。 嬴政:(前259-前210)即秦始皇,秦莊襄王子。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創建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他鎮壓了醪噯叛亂,進行了統壹戰爭,消滅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國家。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李淵次子。626-649年在位。始封秦王,後發動“玄武門之變”,得繼帝位。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府兵制,加強對地方官吏的考核,發展科舉制。他以“亡隋為戒”,較能任賢、納諫。當時社會經濟有所恢復,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濠州種膏(今安徽鳳陽東)人。明朝的創建者,1368-1398年在位。他移民墾荒,均平賦役,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同時抑制豪強貪吏,減輕對工匠的奴役;制訂《大明律》,廢除宰相職位,加強中央集權,使明初社會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編訂了〈詩〉、〈書〉、〈易〉、〈禮〉等文獻,刪修了〈春秋〉。 孟子:(約前372-前289)孟軻,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壹書記述了他的思想觀點和主要政治活動。孟子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有“亞聖”之稱。 老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生卒不詳。多數研究者認為他就是李耳,俗稱老聃。 莊子:(約前369-前286)莊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人,戰國時期唯心主義哲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者。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思想,所不同的是把客觀唯心主義改造成了主觀唯心主義。老子和莊子,合稱“老莊”。 荀子:(約前313-前238)荀況,趙國人,戰國時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壹書。 墨子:(約前468-前376)墨翟,相傳為宋國人,長期住在魯國。他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的創始人。 韓非:(約前280-前233)出身韓國貴族。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著有〈韓非子〉。 王安石:(1021-1086)世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改革家。 曹操:(155-220)字孟德,即魏武帝,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精於用兵,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並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予以闡發,著有《孫子略解》和《兵法》。他還擅長詩歌,對文學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劉邦:(前256-前195)即漢高祖,沛縣(今屬江蘇)人。漢王朝的創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曾任泗水亭長。前209年響應陳勝起義,與項羽同為反秦主力。前206年,推翻秦朝統治,被項羽封為漢王。前202年戰勝項羽,建立漢朝。 王充:(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出身“細族孤們”,曾做過幾任小官,後“仕路隔絕”,居家著述。王充著《論衡》,全書八十五篇,二十余萬言,是我國古代哲學史上的壹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孫武:春秋時齊國人,著名兵家。他總結前人和自己的作戰經驗,著有《孫子兵法》壹書。據史書載,孫武兵法原有八十二篇,可惜多數失傳,現僅存十三篇。《孫子兵法》早已越出國界,被外國軍事家、哲學家重視和研究。 孫臏:是孫武的後代,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戰國時兵家。著有《孫臏兵法》。這本書曾長久失傳,近年從出土漢墓中發現此書,引起國內外學術界轟動。從這些新發現的材料可以看出,孫臏確實是壹位傑出的兵家,他繼承了孫武的思想,並有很多創造發展。 李贄:(1527-1602)號卓吾,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明朝後期進步思想家。著有《李氏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對男尊女卑。明統治者把他的言論視為“惑世誣民”的“亂道”。在他76歲時,被逮捕下獄,迫害至死。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壹。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在政治上屬舊黨。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壹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雲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壹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壹部茶葉專著。 《全唐文》有《陸羽自傳》。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壹;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壹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壹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壹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恒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壹度。 壹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壹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壹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壹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臺,是中國古代第壹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壹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系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橰。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采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壹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壹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壹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壹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壹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壹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壹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壹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制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壹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中國古代的名人不計其數,只列舉壹二。請采納!
記得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