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北京奧運會ups有哪些黑科技
2008年北京奧運會采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術,如地面升降舞臺、多媒體、地面LED系統、指揮系統、通訊系統等幾十項高新科技,涉及多個領域。
1.數碼燈
奧運五環在鳥巢中緩緩升起,飛向浩瀚夜空;中國古代書畫卷軸緩緩展開,呈現出水墨畫的古典意境;古老絲綢之路上,巨大的木舟乘風破浪——這些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都是由鳥巢華麗的燈光勾勒出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使用的是數碼燈:PG燈,即高亮度投影燈,運用光學投影原理,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將底片上的內容以全彩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在夜間能夠形成極富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效果。在開幕式表演中,場地中央始終貫穿表演的大型卷軸,以及在卷軸上陸續展現出由古代到現代的演進動畫,都是經過前期制作之後,由這種PG燈投射至場地中央。中國水墨畫黑白對比的古樸,西洋油畫的絢麗,再到印象派的濃厚色彩,都是依靠這種高科技技術呈現的。
2.LED
在2008年奧運會上,LED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開場的卷畫軸就打開在壹個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長147米,寬22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壹個巨大平臺,上面鋪了4萬4千顆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結合,幻化出各種圖案,將觀眾引入夢幻般的世界中。LED經過反復測試,完全經得住演員踩踏、水浸等考驗。雖然整個開幕式時間很長,但蓄電池等科技攻關技術,解決了LED的能源難題。
3.鋁合金材料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舞臺中央開了壹個大洞,壹個有6層樓高、直徑約20米的“地球”緩緩從中升起。這麽大的“地球”藏身何處呢?原來,這個“地球”是先壓縮在地下的,也就是說,球體結構必須是柔性的。放在地面時是橢圓形,被上面的鋼絲拉起後才會變成球形。升降臺升起球體之後,演員需要在球體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後又需要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才能保障演出安全和效果。這全依賴高科技的鋁合金感光材料,讓“地球”能屈能伸。
4.多媒體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在巨大的卷軸上空,“飛鳥”與“鯨魚”自在地飛翔和遨遊,這些又是怎麽做出來的?原來,以前開幕式上使用幻燈投影技術,而本次則使用萬相多媒體裝備。它可以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位化,再整合在壹定的交互式界面,才能在“鳥巢”頂部營造出上千平方米的碗邊形狀的屏幕,顯現出“鯨魚”自在遊動的清晰畫面,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5.數碼點火
焰火組成的29個巨大彩色腳印,拉開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的序幕,象征著現代奧林匹克盛會壹步步向著北京走來,進入鳥巢。這29個大腳印的點燃采用了電腦系統控制,采用的是數碼點火的方式。這種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點燃所有焰火,保證焰火可以在短短幾秒鐘之內橫穿3.5公裏。另外,在鳥巢旁邊的龍形水系設有22個發射點,利用電腦進行數碼控制之後,所有的焰火彈能夠接連不斷地射上天空,讓焰火整體看起來就像壹條騰空的巨龍壹樣。盡管采用的還是傳統焰火,但是經過數碼點火,焰火就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