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讀《平安經》有感

讀《平安經》有感

當自己還在為完成壹篇短短不足二百字的日更而煩惱的時候,有的人已經輕輕松松地出書了。

在看到網絡上曝光的《平安經》片段之前,自己壹直在感嘆所掌握的詞語有限,對事物的觀察不夠細致,而在描寫的時候,細節刻畫不夠深刻準確,總而言之,就是感覺自己在行文方法、遣詞造句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因此,我堅持著日更,希望能夠盡快寫出好文來。

然而,網上突然走紅的某省安公廳某幹部的《平安經》讓我頓悟:原來並不是自己不會寫,而是自己的思路不夠開闊,否則的話,也完全可以信手成文的。

也不用像老僧那樣,敲著單調的木魚反反復復的誦讀著六字真言“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尤其是,對壹名來自湘西的山裏娃來說,固有的南方口音,讓我無論如何認真地念讀,也讀不清楚這六字真言。

反倒是這《平安經》中的“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等等內容,對我來說念讀並無多大問題。

同時,我還發現,他這《平安經》絕對是壹個開源系統,每壹個人都可以往裏面充實內容,而不必擔心會出錯,或者擔心風格會有所差異。因為,他這行文模式就是如此的簡潔:名詞(或詞語)+“平安”,即可成句。身為博士的作者雖學識淵博見識廣,終究無法窮舉世間之萬物。所以,完全可以對其進行續寫和擴寫。

不過,還是有壹點問題的。那就是,人家這《平安經》可以明碼標價數百元,銷量可觀,且有許多名家與公眾號對其大加贊譽。我等無名之輩,即使文字優美恐也無人問津吧。

這其間的個中滋味,品也品不清,品也品不完。只不過,我已發現某日報、某銳評已然點名《平安經》。估計博士作者會坐不住了,還有那些盛贊“皇帝的新裝”的貴胄名人也會感到惶恐不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