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親子課程
現在的小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都成了家裏的國寶級人物了。 所以可通過動手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們的興趣,叫小朋友們與家長壹起自己制作風箏(材料竹密加紙就可以了);滾鐵環(壹根8MM粗的鐵絲,做成壹個直徑在40CM的圓型,再用同樣的鐵絲彎壹根帶鉤子棒子,玩時手拿鐵絲棒,用鉤子托著鐵環往前滾);還可以制作簡單的花燈(材料可以用可樂瓶、紙板、膠布、膠水、蠟燭);跳皮筋、踢房子、下西瓜棋等等,這可是上輩大人小時候玩過的最快樂的玩具了,不用化錢,自己動手,玩得不亦樂乎,再加上現代時尚的玩法,我想呀,二者結合起來,這樣的活動壹定受人歡迎哦。
Ⅱ 什麽親子課程比較有效果
九道親子教育的系列課程不錯,是結合了道德經和九型人格兩者的智慧,在親子教育上的應用,有道有術。我在千聊聽過,老師講的親子教育五大理論和因型施教的方法都非常不錯。
Ⅲ 親子沙龍活動主題有哪些
親子藝術沙龍主題活動:拍手點頭
活動目標:
1、有初步的節奏意識,能隨音樂壹拍壹拍地拍手、點頭。
2、能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伴隨音樂節奏初步合拍做小鴨叫、小雞叫等動作。
活動準備:
事先學過小鴨叫、小雞叫等動作,布置場地。
活動過程:
1、隨音樂示範表演,幼兒觀察。
(1)引導幼兒坐成半圓形,教師示範表演第壹段音樂。
教師提問:老師做了哪幾個動作?拍了幾次手?點了幾次頭?
(2)教師再次示範表演。請幼兒認真觀察細節,註意音樂的節奏:看看老師的動作是怎麽配合 音樂的節奏?
2、引導幼兒練習。
(1)引導幼兒隨音樂做動作,教師用有節奏的語言就行提示。
(2)放慢琴速,引導幼兒獨立隨音樂動作。
(3)按照正常速度彈琴,鼓勵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做動作。
3、引導幼兒學習有節奏地拍肩、叉腰等動作。
(1)引導幼兒學習有節奏地拍肩,並隨音樂律動。
教師:小肩膀聽到好聽的音樂,也要和音樂壹起玩了。大家用兩只小手拍拍肩、拍拍肩。
(2)引導幼兒學習叉腰動作,並隨音樂律動。
4、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做小鴨叫、小雞叫等動作。
5、組織幼兒交流、評價,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利用自由活動,組織幼兒繼續進行,《拍手點頭》的律動。
三、戶外活動:
1、體育遊戲: 小貓輕輕走 見領域P6。
2、分組活動:(見周計劃表)
親子藝術沙龍主題活動:捉小魚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自由的表現魚兒遊動的動作,感受音樂的停頓。
2、有初步的角色意識,願意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觀察魚兒遊的動作,理解捕魚的意思。
2、物質準備:音樂《捉小魚》。播放器。
活動過程:
(壹)以小魚遊的遊戲引入,激發幼兒遊戲的願望。
教師:小朋友,小魚是怎麽遊的?誰來表演小魚遊?我們壹起來學學小魚遊吧。
(二)介紹遊戲的玩法。
玩法:請兩個幼兒雙手上舉,碰在壹起做"網魚",其他的幼兒扮演"小魚",跟著音樂有節奏的遊動,壹個接壹個用碎步從網下鉆過。當唱到"快快捉牢"的捉字時,漁網迅速地放下,開始"捕魚",把"小魚"套進網裏。被捉到的幼兒排到尾末,遊戲繼續進行,等音樂反復多變到結束時捕到的兩只"小魚",與"漁網"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三)提出遊戲要求。
(四)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隨音樂學"魚兒"遊動的動作,讓幼兒享受自由隨音樂運動的快樂。
3、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歌曲,感受音樂結束前的休止。
4、鼓勵幼兒創編各種表現魚兒遊動的動作,讓幼兒隨音樂進行遊戲。
5、開始時教師可以當捕魚人,幼兒熟悉玩法後,與幼兒交換角色。
(五)教師簡要評價後,幼兒自由做魚遊動作結束活動。
三、戶外活動:
1、體育遊戲: 小刺猬
Ⅳ 有什麽新穎又吸引人氣的親子主題活動
親子采摘,它既滿足了孩子凡事愛“親歷親為”的天性,又能讓孩子品嘗到各種新鮮味美的水果。在周末帶上孩子,遠離都市的喧囂,到郊區做壹日臨時的果農,和寶寶同心協力摘下沈甸甸的果子。馬上就到了草莓成熟的季節,自己采摘與簡單的購買相比,即多了壹份動手的樂趣,又多了壹份初摘的新鮮,自然美味無窮,孩子不搶著吃才怪!
Ⅳ 家長學校親子活動主題活動有哪些
在主題活動《香香的蔬菜》中,我們組織孩子收集、購買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在相互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蔬菜不僅名稱不壹樣、顏色不壹樣,形狀也不壹樣,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小棒,有的像小豬……真的很有趣。在打扮蔬菜時,孩子們很興奮,有許多創意,如把黃瓜用刀片切開挖掉些就成了張大嘴巴的鱷魚,給洋蔥紮個蝴蝶結就變成了小姑娘……但由於中班孩子動手能力還有待提高,許多創意沒法自己壹壹實現。為了讓每個孩子有實現自己創意的機會,也為了讓家長更走近我們的主題活動,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組織了這次親子活動《蔬菜變變變》,旨在通過活動,加強家園間的聯系,融洽師、幼、家長的關系,讓孩子體驗親子活動的快樂,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觀察等活動,知道壹些常見蔬菜的名稱和特征。
2.能與家長、材料互動,學會利用蔬菜的自然形狀和特點,制作蔬菜造型,體驗親子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發動孩子和家長壹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蔬菜:茄子、茭白、洋蔥、土豆、青椒、紅辣椒、玉米、菜瓜等。
2.輔助材料及工具:牙簽、大頭針、樹葉、瓶蓋、豆子、雙面膠、各色彩紙、粘貼紙、剪刀、美工刀等。
活動過程:
1.討論、分享活動,知道蔬菜名稱,了解、熟悉蔬菜的明顯特征。
(1)組織幼兒說說,自己收集的蔬菜的名稱和特征。
師:小朋友們很能幹,和爸爸媽媽壹起收集了許多蔬菜。現在我們來介紹壹下,妳帶來的是什麽蔬菜?
幼1:我帶來的是茄子和胡蘿蔔。
幼2:我帶的是白菜、黃瓜。
幼3:我帶來了好多,有土豆、蘿蔔、花菜,還有壹個像蓮花壹樣的。
家長:這個是百合!
幼4:我帶來了南瓜、辣椒、胡蘿蔔。
師:真棒,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菜。仔細看看,妳的蔬菜是什麽樣子的?看上去像什麽?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蔬菜的特點,如顏色、形狀像什麽等。
幼1:我的蘿蔔像小老鼠。
幼2:我的番茄像人的頭。
(2)小結。
師:對的,蔬菜不僅種類很多,而且顏色、形狀都不壹樣,但是它們都可以吃,吃了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因此我們要多吃蔬菜。
評析:活動壹開始,讓孩子相互介紹自己斫帶的蔬菜,讓孩子進壹步感知了蔬菜的豐富多樣。對不認識的蔬菜,教師能適時請家長來介紹,充分發揮了家長的作用,豐富了孩子的經驗。在觀察蔬菜像什麽時,孩子的想象力豐富,為下面的蔬菜造型制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2.欣賞蔬菜造型,了解制作方法,激發興趣。
(1)引出話題:蔬菜不僅可以做各種美味的菜肴,而且蔬菜形狀各不壹樣,還能制作壹些有趣的造型。
Ⅵ 親子體操壹節課的主題可以有什麽
親子體操壹節課的主題
小班主題:小叮當熱身操
中班主題:1、2、3運動舞
大班主題:我的身體最神氣
Ⅶ 什麽是親子課程
親子園從字意上理解:親就是父母,子就是孩子。親子園是父母和孩子***同成長的園地,他為現在的獨生子女提供了壹種與同年齡孩子在壹起近距離交往的社會環境。在這裏,寶寶可以參加全面、系統、規劃良好的課程培訓,在安全、自由、溫馨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了壹些嬰幼兒發展信息與親職技巧的指導,使寶寶在生命中的頭三年獲得最佳的發展。2、親子園和托兒所、幼兒園托班有什麽區別? 首先親子園在時間安排上比較靈活;其次親子園的課程設置較之托兒所更科學、全面,從生活保育上升到抓住寶寶的學習關鍵其與其敏感期,對寶寶實施潛能開發教育,較之幼兒園更低齡化,所有活動設計和材料提供都從嬰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活動形式寓教於樂,更易於小寶寶接受。再次親子園強調親子的***同參與,增進親子感情,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有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3、寶寶參加親子課程主要會有哪些進步呢? 通過參加科學而系統的親子課程培訓,寶寶參在五個方面得到發展: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語言、和社會交往。其中由於親子園提供了寶寶與老師、寶寶與不同年齡夥伴交往的豐富環境,因此寶寶參加親子園活動後,社會性發展的進步及規則意識,秩序感的建立尤其顯著,這些都為寶寶三歲後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寶寶在家時,父母和長輩都會教給寶寶許多知識,這為什麽不同於親子園的親子遊戲?首先,親子園為寶寶創設了壹個良好的集體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寶寶可以學習與人打招呼、禮貌交往、謙讓、合作遊戲等,對於健康個性非常有益。這是在家中獨自壹人接受教育的寶寶所無法比擬的。其次,親子園的課程科學而系統,有專業的師資,可以促進寶寶的全面發展。而在家中教育寶寶往往會過多重視語言、認知、忽略藝術、社會性,精細動作等方面的教育,造成寶寶的發展不均衡及總體智力水平欠缺。5、寶寶第壹次上課通常會出現哪些現象? 壹個從來沒上過親子園的寶寶,第壹次上課可能出現壹些不適應的情況。如有寶寶會被教室內的各種器械、教具過吸引,過分興奮,到處奔跑,不願坐下。也有的寶寶會產生害怕、恐懼的情緒,出現哭鬧的現象,不肯參與活動。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因為寶寶第壹次進入壹個全新的環境,在心理上需要進行壹個調試的過程,興奮也好,害怕也罷,都是寶寶對新環境作出的調節反應。爸爸媽媽不要著急,只要努力配合老師的要求,采取正確的方法秩序漸進地引導寶寶,壹般寶寶能在四節課左右便開始適應。6、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做好配合工作? 爸爸媽媽首要任務是要堅持帶寶寶參加親子園的活動,使寶寶的學習呈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