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較客觀的評價宋襄公?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宋襄公作如下評論: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曪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同時司馬遷認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壹(司馬遷將他列為五霸之壹,更多地是在道德上的壹種褒獎,非實際而言)。用現代的眼光看來,宋襄公在春秋亂世中不切實際地空談古時君子風度,為了守迂腐的信條在政治軍事鬥爭中處處被動,並且把仁義濫用在敵國甚至是敵軍身上,以至數次受辱。如果將禮義用到君子身上,會使君子之風發揚光大,但如果象宋襄公用錯地方,自會自取其辱,不但誤國,也害了自己,成為後世笑柄。宋國是小國,宋襄公打了敗仗,證明他對仁義還理解不到位,或者說對自己的實力還不清楚,若宋有後來秦國的實力再講仁義必然稱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頭發展,他也曾說齊桓公用管仲20年稱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敗的地方,但講信用寬而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