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積極廢人的看法
收到來自外部的正向啟迪原本不是壹件壞事,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壹些東西。比如達到壹個目的的進展和過程,我們缺少耐心,太過急躁;比如朝九晚五、節奏重復的生活,我們迫於生活經濟的壓力和負擔,邁出改變那壹步的勇氣時有時無。
那“積極廢人”的人生就此完蛋了嗎?倒也不至於。只是從“廢”徹底轉變到“積極”,有漫長而艱難的壹段路要走。
當我們提到“如何避免成為壹個積極廢人”時,似乎總能給自己列舉出壹大堆類似心靈雞湯的急救方法,但這反而讓我們在“廢”的道路上越跑越遠。
逃離“廢”的第壹步,也是至關重要的壹步,就是接受自己的“廢”。第壹步完成了,接下來我們才有信心調整自己的心態,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發現並接受自己的短板”,似乎就能意識到自己的“廢”,而人的短板中最基礎的便是懶惰。
接下來就是避免裝腔作勢式的努力了。早上起不來?倒不如睡到自然醒,給自己壹個過渡的時間。8:30的鬧鐘,我今天10:30才起來,明天必須9:30起來,以此類推,慢慢接近目標,讓身體和習慣擁有記憶。
減肥壹時興起?不必過分節食,減肥壹周可以獎勵自己來頓火鍋,如此下來四周,體重也會產生變化,總好過節食20天之後發現自己什麽都想吃,突然暴飲暴食壹朝被打回原形。
外界誘惑太多,私人時間不如試試斷網。消除現代性,是拒絕誘惑的最好辦法,拖延和間歇性吃喝玩樂都會隨之消失。
時間管理能力差、說得多做得少,其實是人的大部分時間用在自我較勁上。解決焦慮的唯壹辦法是實踐。多做壹點兒,焦慮感就會少壹點兒。
說了這麽多,差點兒忘記最重要的壹點:“佛系”也好,“隱形貧困人口”也罷,不要等著社會給我們貼標簽,這種狀態不是我們的本色;更不要試圖尋找標簽,並且迅速對號入座。
每個人都是第壹次做人,怎麽做才能做好,只能自己慢慢摸索總結,沒有捷徑可走。
望大家都能制定目標後積極實施,別讓自己成為“積極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