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李桂蓮的遠大目標指引前行之路

李桂蓮的遠大目標指引前行之路

李桂蓮已經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不過,這位女富豪當初創業的時候卻只有壹個念頭:“解決農民穿不上褲子的問題。”李桂蓮對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農村仍有慘淡的記憶。“冬天,我的父親在田裏幹活,單褲上纏著草繩保暖。”半個世紀過去了,大連市中心最高檔的百貨商廈裏,李桂蓮擁有的品牌“創世”男裝均價已經賣到了8000元。

李桂蓮自小是農民出身,3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父母帶著弟弟北上哈爾濱投親靠友,唯獨把她留在大連農村。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女兒身上生來就有非同壹般的生存本領,父母才放心地留下了她。她自小就具有壹種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性格,在農村,她帶領生產大隊的同誌們壹起渡過生活難關。後來,她成了大隊的生產書記,管生產、管思想、管計劃生育。農村裏來了上山下鄉的知青,領導們就派李桂蓮去管理這些下鄉勞動的知識青年。李桂蓮從小只讀過4年書,這個個子不高、身體嬌柔的女人管理起知青來卻毫不遜色。當時認識她的人都說:“李桂蓮很有兩下子,她的性格壹點也不小女子!”

1979年正值中國改革之初。只念過4年書的李桂蓮卻已經做了8年生產大隊支部書記。在那個時候,中國農村家庭擁有縫紉機的並不多,憑借組織能力和領導力,李桂蓮把全村的65臺縫紉機和10多位技術比較“精湛”的女裁縫都拉了出來,又動員全村有興趣去做服裝的婦女報名參加她辦的服裝廠的招工考試。“有600多人報名,整整考了3天,像唱大戲壹樣。”考試的題目是“在兩小時內做壹件像樣的衣服”。3天以後,李桂蓮挑選出了85名“優秀工人”。後來,她們都成了大楊集團的“元老”。

也許是因為窮怕了,李桂蓮很快就找到了生產致富的辦法。大連港口有從事貿易的地理優勢,很多日本與韓國商人來到這裏,將自己的服裝拿給當時加工費用很便宜的中國工廠加工制造。李桂蓮帶領自己的這些農民員工,幫當時大連壹些國有工廠做他們不接的散單。

當時的外商喜歡直接與服裝加工廠接洽,他們需要在技術上精密把關,在工藝上有更密切的交流。來到楊樹房的工廠,外商看見農民們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用簡陋的設備做衣服時立刻就皺起了眉頭……尤其是當他們看見那些工人的手上還沾滿了種菜時留下的土。然而李桂蓮卻很真誠、敏感,她馬上問:“妳們有什麽不滿意嗎?”當她知道了原因以後,就在工廠門口放了水盆,讓工人們在進廠做工前把挖地瓜沾上土的手洗幹凈。

曾經的往事總是壹幕幕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在那樣的環境下,她走出了自己創業的第壹步。這是壹個普通小女子的堅韌,也是壹個值得我們仰慕的榜樣。

大楊集團副總裁劉文獻談起李桂蓮時說:“她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智慧程度卻很高。她每天都在學習,並且眼光非常獨到,都是和國際大師學習,壹般的水平,她是看不上的。”

細數她的合作夥伴,裏面有日本赫赫有名的青山集團,有意大利有名的GFT集團,後來又和阿瑪尼合作,這都是世界頂級的時裝廠商。

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大楊集團以前瞻的眼光、雄厚的實力、戰略性的判斷成為大連乃至全國服裝產業的先行者。

現在,大楊集團已經成為壹個小小的“聯合國”,7名來自全球各地負責銷售和市場的外籍管理人員已經在大連的大楊集團辦公室上班,另外大楊集團還在海外聘用了30多名設計師和營銷人員。

創建高檔服裝品牌的道路註定漫長而寂寞,但李桂蓮卻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著這個過程。“每個客戶都是我們服裝的活廣告。如果壹位男士穿上我們的西服很得體,我就是送,也壹定讓他穿上;而有些不合適我們服裝風格的男士,哪怕他再怎麽想買我們的衣服,我也要想方設法勸他脫下來。”她說。

這是壹個令人震撼的故事,這不是因為李桂蓮是壹個農民,也不是因為她是壹位女性,更不是因為她所擁有的巨額財富,而是基於這樣壹個事實:她帶領的大楊集團走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而且成為了中國壹流的服裝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