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進口價格範圍
<<商務部預計下半年鐵礦石進口價格繼續回落>>
混亂的進口經營秩序導致2005年中國被迫接受國際鐵礦石巨頭漲價幅度高達71.5%的不合理要求——
身為大買家,卻不是大贏家,中國鐵礦石進口這種令人“憋屈”的尷尬局面不僅困擾著業界,也成為主管部門的“心病”。
為改變這種被動狀態,日前,商務部壹方面對下半年的鐵礦石進口情況和價格走勢作出預測,另壹方面將在哈爾濱搭橋舉辦全國進口鐵礦石供需見面會,以加強供需合作,壹致對外。
混亂的進口秩序
據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08億噸,約占世界海運貿易量的三分之壹,是世界第壹大鐵礦石進口國。但大買家並沒有成為大贏家,混亂的進口經營秩序導致中國對外議價能力不強,2005年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鋼鐵企業被迫接受國際鐵礦石巨頭漲價幅度高達71.5%的不合理要求。
專家認為,導致秩序混亂的原因之壹是:中國鐵礦石進口企業數量過多而且分散,缺乏必要的統壹協調和自律,導致盲目進口和競相擡價。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認為,商務部舉辦此次全國進口鐵礦石供需見面會,有助於推進供需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減少中間商炒作現象,以降低交易成本,規範交易方式。
在此之前,商務部還采取了壹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加強鐵礦石進口的協調與管理。
從2005年3月1日開始,商務部對鐵礦石實行符合WTO規則的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加強進口監測、預警分析,實時監測鐵礦石進口情況。
同時,商務部通過調整鋼鐵產品的進出口稅收政策,控制鋼鐵初級產品出口,從源頭上減少鐵礦石進口需求,並通過鋼鐵行業的宏觀調控,抑制鋼鐵產能的過快增長,緩解鐵礦石等資源原料不足的緊張局面。
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鋼鐵工業協會和五礦化工商會也在企業自願基礎上制訂企業資質標準,使符合資質的企業數量從500家減少到118家,其中鋼鐵廠70家,貿易商48家。
下半年進口增速及價格雙降
商務部預測,2005年進口鐵礦石2.4億噸左右,增長15%,下半年增速及價格均有大幅回落。這將為中國整頓進口秩序,發揮大買家優勢提供壹個很好的機會。
根據預測,由於國際市場上的鐵礦石供需關系發生變化,下半年國際鐵礦石價格將回落。需求方面,世界上各大鋼鐵公司迫於原料成本壓力調減產量,國際鋼鐵市場整體走向疲軟,導致對鐵礦石需求減少;供給方面,鐵礦石價格上漲之後,各鐵礦石生產企業紛紛大幅提高產能,鐵礦石開始出現積壓。由此,鐵礦石價格在今年6月份已經出現回落趨勢。
國內市場也類似。鋼鐵生產增速趨緩,鐵礦石需求增勢得到壹定程度控制。另壹方面,國內鐵礦石供應商增產積極性較高,上半年國產鐵礦石生產1.74億噸,同比增長26.5%,預計全年生產3.7億噸,同比增長19%。因此,預計未來幾個月,鐵礦石進口不會有較大的增加。
受國內外市場供需因素影響,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和價格增幅比去年將有較大回落。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3億噸,同比增長3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增幅還將回落25.5個百分點。由於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以及海運費大幅下跌,上半年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為68.2美元/噸,同比僅上漲3.2%,增幅比去年回落82個百分點,遠小於年初預期。
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強調,各有關進口企業應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大宗資源類商品進口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大買家的優勢。他認為,進口企業在與國外供貨商、下遊鋼鐵生產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的同時,需積極開展調研活動,摸清國內外鐵礦石生產、需求、流通以及庫存等有關情況,規避市場風險,保障穩定的貿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