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農民必先農民化誰提出的
化農民必先農民化是晏陽初提出的。
晏陽初,1890年10月出生,祖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三江鎮中興村五社,1913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香港大學前身),後轉美耶魯大學,主修政治經濟。
晏陽初是世界著名的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他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
晏陽初認為,中國農民普遍存在愚、窮、弱、私四大痼疾;而相應地,平民教育就是要提高農民 的知識力、生產力、健康力和組織力,以“文藝教育救愚、生計教育救窮、衛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為手段,開展多種 鄉村建設運動。他更是富有遠見地提出了“科學簡單化,農民科學化”的口號。
下鄉的知識青年越來越多,應該註意幾點:
第壹,力戒浮躁。千萬不要把學術界的浮躁之風帶到農村去,特別是要防止不切實際的這化那化,很多青年人多年來 接受了這樣的東西,但這些東西未必真適應農村需要。
第二,平常之心。要以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我們國家的稻作農業已經有6400多年歷史,傳統小農經濟不是某些 個人想改就改的了的。壹個人的能力本來有限,改變鄉村面貌也不是壹天兩天所能完成的,所以,平常之心很重要。
記住這兩條,知識青年下鄉才會有真正的收獲。對於農民,我們說的是:改變自我,才能做家鄉的主人。同樣,對於 下鄉的知識青年,我們也要說:改變自我,才能建設新農村。
農村社會的演進是壹個緩慢的客觀過程,中國的問題需要中國自己解決,也需要按照中國的國情解決。“三農”問題 不是哲學思辯,必須走出書齋,紮紮實實地調查研究,才能談得上開出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