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證書獎杯獎牌統稱什麽
獎牌不是從來就有的。在最早的體育賽事中,優勝者的獎品是壹個用橄欖枝或者桂枝編織而成的“桂冠”。在1896年的第壹屆奧運會上,優勝者獲得的獎品就是這樣的“桂冠” ,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了 1907年。那壹年,國際奧委會在荷蘭海牙召開執委會,正式做出授予奧運會優勝者以金牌,銀牌和銅牌的決議。從1924年第八屆巴黎奧運會起,國際奧委會進壹步做出了頒發獎牌的補充決定。該決定明確指出,奧運會優勝者除了獲得獎牌外,還要授予獲獎證書。壹,二,三等獎的獎牌直徑不得小於60毫米,厚度為3毫米。金牌和銀牌都用銀制作,含銀量不得低於92.5%。金牌的表面還要鍍金,不少於6克純金。這些新規定從1928年的第九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開始實施,並沿用至今。關於獎杯的起源,還有壹種說法。根據西方歷史的記載,英國有個叫愛德華的國王被人殺害。他在接過別人的壹杯酒時,只顧仰身喝酒,不料背後有人向他刺了壹刀。這個變故使英國人在宴會上形成了這樣壹種傳統。只要主人用酒杯為來賓們敬酒,接過酒杯的人連同他身旁的人都要站起來。這時,飲酒的人被周圍的人團團圍住,以示保護。這種在宴會禮節中使用的酒杯,被人們稱為“愛杯” ,並成為壹種專門獻給上等賓客的禮物。後來,人們將 “愛杯”贈送給體育賽事中的優勝者,表示熱烈的祝賀。現代的獎杯就是從“愛杯”發展而來的,其形狀還保留著原有的特色。錦標最早出現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中國商周時代。那個時候,它僅僅指代壹種射箭運動。到了唐代,錦標才正式成為體育賽事獲勝的壹種標誌。賽龍舟是唐朝最大的體育賽事之壹。在以往的朝代中,賽龍舟的目的純粹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在唐代,賽龍舟卻成了壹種特色競賽活動。為了給參賽者排名,人們特意在水中插上壹根長竿,並懸掛著鮮艷的彩錦,稱為“錦標”或者“彩標”。第壹艘奪取錦標的參賽龍舟就是最終的獲勝者,因而賽龍舟又被人們稱為“奪標”。從那時起,“標”就成為了冠軍的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