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上的陀飛輪,萬年歷,三問報時都是做什麽的?
1、陀飛輪
是瑞士鐘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壹種鐘表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稱特比龍),有“漩渦”之意,源自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用來形容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名詞。
運用到鐘表界代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表,陀飛輪機構,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
2、萬年歷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壹部太陽歷。萬年歷是記錄壹定時間範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的年歷,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壹種象征,表示時間跨度大。
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歷,即包括若幹年或適用於若幹年的歷書?。現代的萬年歷能同時顯示公歷、農歷和幹支歷等多套歷法,更能包含黃歷相關吉兇宜忌、節假日、提醒等多種功能信息,極為方便人們查詢使用。
3、三問報時
三種報時聲 表達時、刻、分
以聲音來報時;在黑暗中不需看表,只要依據手表鳴響的聲音種類及次數便可知道時間的手表功能。三問報時功能(小時報時、1/4小時報時、分鐘報時)的同時,鬧鈴、異地時間、異地時間鬧鈴等多種功能。
擴展資料
普通的機械表,由於擒縱系統中的遊絲會受到松緊度、金屬疲勞的影響,擺輪擺動的規律也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所以誤差較大。陀飛輪擒縱調速裝置在克服上述壹系列影響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當年的懷表時代,這種旋轉擒縱機構對於鐘表的走時精準性有很大的提升。
雖然如今的手表要面臨更多的位置變化,陀飛輪調校精準性的能力有所減弱,不過,陀飛輪仍然作為頂級制表工藝,被大多數喜愛機械制表的表迷所追捧。
陀飛輪的創意在於,將鐘表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壹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規律性地做360度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
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的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
百度百科-陀飛輪
百度百科-萬年歷
百度百科-三問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