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陽明灘大橋
在橋梁界有這麽壹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我國地域寬廣,轄區內河流眾多,自古以來祖輩們就逐水而居,這也使得中國從很早開始就有了豐富的橋梁建造歷史。
不論是能夠發出奇特樂聲的五音橋,還是驚悚險峻的鐵索橋,亦或是歷經千年歲月依舊安然無恙的趙州橋,都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當中的傑出代表。而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第壹橋梁國,不管是橋梁的數量,還是橋梁的跨度,全都是世界之最。
可哪怕我國橋梁建築取得的成就有目***睹,但外媒始終還是能夠''挑刺'',為何?因為施工質量。
2009年我國東北哈爾濱市松花江上動工修建了壹座名為''陽明灘大橋''的橋梁,斥資18億資金來打造這座長江以北地區橋梁長度最長的超大型跨江橋。橋梁總長度6466米,采用的是采用自錨式懸索、雙塔門式結構體系。
這座橋僅用時18個月就修建完成,在2011年11月6日正式通車。
又是斥巨資,又是采用的最新的技術,按理來說陽明灘大橋將成為我國橋梁建築史上的又壹座裏程碑,但誰都沒有想到,通車不到壹年的時間,在2012年8月24日的時候,陽明灘大橋引橋就發生了分離式匝道發生斷裂事件,坍塌大梁長為130米左右,屬於整體垮塌,造成四輛貨車墜橋,3人死亡,5人受傷的嚴重情況。
''德國之聲''電臺、英國''BBC''、美國《紐約時報》等多家全球著名媒體均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報道,而相關人員給出的說法是由於超重車輛在此路段行駛。這樣的說法自然無法服眾,大量橋梁專家都表示這肯定是橋梁設計問題以及質量問題***同導致的。
這樣的報道無疑是我們痛心又不可置信的,同樣是長距離橋梁,才剛通車不到壹年的現代化大橋說倒就倒,距今千年前的跨海古橋卻能至今穩如泰山,這是什麽原因?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是壹座修建於宋朝的千年古橋。千萬不要看名字就以為洛陽橋在洛陽,洛陽橋其實坐落在我國福建泉州,連接了臺商投資區以及洛江區,跨江接海,總長1200米,被稱為當時的''海內第壹橋''。
洛陽橋之所以名為洛陽橋,是因為唐末戰亂,不少人從中原地區來到東南沿海躲避戰亂,並就此在這裏紮根繁衍;後來宋朝建立天下大定,遷移過來的這些人已經在當地開枝散葉,重返故土太難,於是為了懷念曾經的家鄉,他們便以洛陽為此橋之名。
當初洛陽橋修建壹點都不順利,為了修建完成這座橋壹***耗時7年之久,由於此處海風盛行,風浪滔滔,經常頭壹天才運送了石基,第二天就被沖走。沒辦法,當地人只能等海潮退卻風平浪靜的時候壹同出動船只壘起橋基,再用牡蠣作為粘合。對,就是那個吃的牡蠣。
牡蠣繁殖能力很強,並且為了固定在巖礁上它們會分泌出粘性極強的黏液,是最適合入海的粘合劑。
靈活應對的方式加上實心實料的選材,這才有了這座至今仍舊能夠使用的洛陽橋。
這樣的對比無疑是天差地別的,這也不禁讓我們反思,難道是如今的建築工藝比不上古代嗎?當然不是,我們比不上的是對於任何事物都認真努力全力以赴的心。